APP下载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2019-08-07曹智辉抚顺市第二医院辽宁抚顺113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3期
关键词:角型小梁晶状体

曹智辉 抚顺市第二医院 (辽宁 抚顺 113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遴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0只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视力与眼压改善,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视力与眼压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眼人工晶体均位正,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滤过泡损伤、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仅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葡萄膜炎,给予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并发症很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因周边虹膜和小梁网出现粘连后导致的眼压升高,进一步影响视力的疾病,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显著升高,再加上房角关闭的时间集中在55~70岁,所以常伴随白内障的发生[1]。现阶段临床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存在争议,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虽然能提高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但无法改善房角粘连的问题。而另有研究指出,给予单纯的房角分离或是联合白内障手术则能有效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2]。本文对既往收治的6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遴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60只眼)为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6例(36眼),女24例(24眼);年龄52~86岁;平均(59.9±7.6)岁。本次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患者角膜缘12点~2点的部位行以结膜瓣,巩膜表面烧灼止血后,将角膜缘作为基底行三角形巩膜瓣,分离透明角膜,在12点方位选择角巩膜进行穿刺到前房,并将黏弹剂注入后行环形撕囊,待水分离后行超声乳化,使用负压将皮质与晶状体核吸除,再将内切口扩大,置入人工晶体。再在巩膜瓣下将小梁组织切除2mm×2mm、周边全层虹膜切除,冲洗前房,最后缝合巩膜瓣与结膜瓣,术毕使用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滴注结膜囊,包扎术眼。术后给予患者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南扑灵局部用药。

1.3 观察指标

于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裸眼视力进行检测,并使用非接触性眼压计检测患者的眼压,检测3次后取平均值[3]。并统计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与眼压情况

见表1。

表1.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与眼压情况(n(%))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眼人工晶体均位正,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滤过泡损伤、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仅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葡萄膜炎,给予药物治疗后好转。

3.讨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常见于高龄老人,鉴于该类人群的特殊性,身体功能退化,行动不便,甚至合并各种慢性病,对于手术治疗的耐受程度自然下降。再加上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致盲性高,风险大[4]。常规的抗青光眼手术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再加上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晶状体会逐渐膨胀,视力也会随之下降,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演变成恶性青光眼,造成眼压增高、术后浅前房等不良反应。若对患者采取两次手术治疗,患者面临的问题就是重新选择手术切口,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等。所以,临床推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造成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因素为房角粘连,瞳孔阻滞,而引发瞳孔阻滞的直接因素则是晶状体。随着白内障病情的持续发展,晶状体会越来越大,且逐渐贴至瞳孔缘,造成虹膜和晶状体之间出现瞳孔阻滞,前房的压力逐渐不及后房,造成角膜巩膜弹性下降,压力发生代偿,周边虹膜被推向前,引发虹膜膨隆,房角与小梁网粘连,使房角关闭最终导致眼压增高[5]。

多项研究发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意义重大[6]。不仅能解决晶状体导致的闭角型青光眼作用,加深前房,让虹膜恢复平坦,解除瞳孔阻滞及周边虹膜堆积,开放前房角;同时在使用超声乳化术的基础上联合小梁切除术还能引流房水,降低眼压。术前原本开放的前房角小梁和术后获得开放的前房角小梁中含有的糖胺多糖会在超声乳化过程中得到溶解,另小梁网孔扩大,增加小梁网的通透性,提高房水的流出度,同时也使得小梁网细胞分裂与吞噬功能增强。另有研究指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与眼压,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7]。本次研究发现,患者治疗后视力与眼压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眼人工晶体均位正,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滤过泡损伤、视网膜脱离、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仅4例患者术后出现前葡萄膜炎,给予药物治疗后好转。与上述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并发症很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角型小梁晶状体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补 缺
补缺
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