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治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重症颅脑损伤的作用分析

2019-08-07周芳芳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海城114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3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呼吸机

周芳芳 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辽宁 海城 1142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重症颅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取本院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研究,回顾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立即应用呼吸机治疗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实施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术后立即实施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低(P<0.05);昏迷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立即实施呼吸机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昏迷情况,还可以减少并发症。

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症状并发。重症颅脑损伤多为头部受外力冲击所致,病情较为复杂,且如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不仅会影响预后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故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在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多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但术后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神经功能恢复不佳,从而影响预后,故于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实施呼吸机治疗,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快康复。本次研究取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呼吸机治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重症颅脑损伤的作用,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60例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依据:术后是否立即应用呼吸机治疗,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18~60岁,平均(36.48±10.52)岁;观察组:2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19~62岁,平均(37.01±10.65)岁,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一般资料,P>0.05(差异不明显)。本院伦理会已批准。参与研究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并均符合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标准。

1.2 方法

入院后,以其临床体征为依据,进行相应检查,病情确定后,均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手术治疗结束后,留置好引流管,并做减张缝合术。基于此,对照组术后常规实施呼吸机治疗,即只在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符合呼吸机治疗指标时,实施呼吸机治疗。上机指征:呼吸频率:>28次/min或是<10次/min;血氧饱和度持续性下降,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

观察组术后立即实施呼吸机治疗。

在此基础上,定时监测患者颅内压水平,并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观察,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患者出现瞳孔改变或是意识改变时,应做好术后血肿复发的准备,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再次手术准备;定时对患者进行多功能监护,根据患者血气指标,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做好引流管护理,如有必要实施冲洗,定时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安慰与鼓励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并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控制及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NIHSS量表实施评价,总分值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

昏迷指数评价用GCS表评分,分数越高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SPSS20.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评分用±s表示、做t检验;计数资料为并发症发生率用%表示计数资料,做χ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评分比较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昏迷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评分比较(±s,分)

表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n)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昏迷评分观察组3016.47±4.5311.55±1.35对照组3022.01±6.358.34±1.15 t 3.8909.914 P 0.000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1例脑积水、1例切口疝,并发症发生率6.7%(2/30);对照组:3例脑积水、2例切口疝、2例颅内感染、2例脑脊液,并发症发生率30.0%(9/3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5.455,P=0.020。

3.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危重症,根据损伤部位将其分为头皮损伤、脑损伤、颅骨损伤三种,以上损伤可单独存在或是合并存在,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多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会出现颅内出血、脑裂伤、脑挫伤等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压升高,其会加重临床表现,影响其生命安全,因此,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在短时间内降低颅内压,是提高治疗与预后的关键措施。

临床实践发现,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后,辅助呼吸机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会因神经功能受损而降低呼吸功能,故呼吸机的应用,可以促使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4]。本次研究示: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CG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术后立即实施呼吸机治疗,可以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尽快康复。此外,术后尽早应用呼吸机治疗,提高脑组织微循环,在恢复神经功能的同时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预后的效果[5]。本次研究示:观察组6.7%,对照组30.0%,P<0.05。

综上所述,呼吸机治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重症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对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呼吸机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