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19-08-07高寿华

关键词: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高寿华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供给侧改革一经提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生产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从就业角度看,产业结构升级会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起各行业、各层次劳动力需求比例的变化。从理论上说,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与高技能劳动力的代表,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拓宽其就业空间、提升其就业质量。但是,当前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存,由此引发以下问题:产业结构升级到底能否促进大学生就业,两者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因果关系?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视角出发,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这对于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结构顺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而变动以及达到两者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浙江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一)浙江产业结构演进趋势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23.7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61.9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33%,高于全国9.5%的年均增长率。与此同时,在政府产业结构政策的扶持下,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从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产值的占比持续下降,且降幅较大,由1978年的38.1%降至2018年的4.0%;第二产业产值的占比呈波动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不断攀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稳步上升态势,由1978年的18.6%上升至2018年的54%,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尤其是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根据三次产业产值占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动,笔者把浙江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见图1)[注]数据来源于1978—2018年《浙江统计年鉴》。。

1.第一阶段(1978—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因缺乏有利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加上没有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但是,浙江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遍地开花,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向以基础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转换,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产业结构表现为“二一三”的分布特征。同时,部分生产资源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迅速扩张,为浙江省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奠定基础。

2.第二阶段(1987—1998年)。1987年,第三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经济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比在出现小幅下降后开始快速提升,从1991年的45.4%上升至1998年的54.3%;第三产业占比缓慢上升。这一时期是浙江经济转轨的关键期,产业结构“二产化”倾向明显,而且工业结构逐步优化,从以原材料为重心的基础工业生产阶段向高加工度化阶段推进。纺织服装加工业、机械工业和器材制造业等产业在工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3.第三阶段(1999—2013年)。这一时期,产业结构进入从劳动和资本密集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转换的过渡阶段。产业结构仍呈现“二三一”的分布特征,但是第二产业占比开始呈下降趋势,2013年下降至47.8%。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占比稳步上升,从1999年的34.2%提升至2013年的47.5%,第三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初露端倪。

4.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浙江省第三产业产值规模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开始,浙江省大力开展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迈进,信息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2014年以来,浙江省第一、二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成功实现了“三二一”产业结构高端化目标。

图1 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占比变化趋势(1978—2018年)/%

(二)浙江就业结构演进趋势

学界已有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对就业结构的转换产生重大影响[注]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5期,第46-56页。[注]张建武、宋国庆、邓江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其政策含义》,《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第19-22页。[注]周勤、吴利华:《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就业差异》,《世界经济》2008年第1期,第78-89页。。从浙江省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来看[注]数据来源于1978—2018年《浙江统计年鉴》。,1978—2000年,浙江省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呈现“一二三”的分布特点。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2001年,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超过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状态转为 “二一三”,2002年又演变为“二三一”的状态。2018年,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446万、1 756万、1 595万人,占比分别为11.8%、46.2%和42.0%。尽管目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尚未超过第二产业,但按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预计在2020年前后,浙江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将跨入“三二一”时代,就业结构将更趋合理(见图2)。

图2 浙江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趋势(1978—2018年)/%

二、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

本文采取就业弹性指标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就业弹性是用来反映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贡献度的指标,是指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就业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1)

其中,λ表示就业弹性系数,ΔL、L、ΔY、Y分别表示产业就业人数增加量、产业总就业量、产业生产总值的增加量和产业生产总值[注]夏杰长:《我囯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中囯工业经济》2000年第1期,第16-18页。。就业弹性越大,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明显;就业弹性越小,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不明显。本文选取1978—2018年的统计数据对浙江省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进行测算。图3反映了浙江省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变化[注]数据来源于1978—2018年《浙江统计年鉴》。。

由图3可知,自1998年开始,浙江省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均为负值,可见第一产业的增长存在明显的劳动“挤出效应”。随着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对从业人员科技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第一产业也将吸纳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在2000年后均为正值,且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第二产业仍能拉动就业,但是拉动效应在减弱。从数据上看,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波动幅度较大,这也反映出第二产业无法促进就业稳定及其持久增长。随着传统制造业升级步伐的加快和现代制造业的提速发展,第二产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将会增加,会吸纳更多大学生就业。

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均为正值,变动相对稳定,且其平均值明显高于第二产业。从浙江省第三产业的产值增幅来看,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会更强且更稳定。随着浙江省“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强化,第三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未来几年仍将吸纳更多大学生就业。

图3 浙江省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变化趋势(1978—2018年)

三、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1.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不断提升。2018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达31.2万人,初次就业率为96.75%,这是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第八年超过95%,位于全国前列。

2.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近年来,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分布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较稳定,第二产业就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则不断攀升(见表1)。据2018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为1.07%,在第二产业就业的比重下降到25.1%,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上升至73.83%。这一结果符合第三产业具有较强岗位再生能力和劳动力承载能力的特点,也是浙江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体现。

表1 2016—2018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产业占比/%[注]数据来源于2016—2018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3.新兴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显著。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新兴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相对充足的就业岗位。从2014年开始,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就业人数逐年攀升,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超过60%。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最佳平台,而且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利助手。

(二)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本文采取胡永远等(2018)的分析方法,除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外,将科技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也纳入其中,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控制变量[注]胡永远、周洋、王峰:《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148-160页。。为了减少异方差,所有指标均取对数。构建的模型如下:

lnHUM=∂0+∂1lnIND+∂2lnRD+∂3lnURB+∂4lnFAI+ε

(2)

其中,HUM代表大学生就业;IND代表产业结构升级;RD代表科技水平,以R&D经费支出占浙江省GDP的比重表示;URB代表城镇化率,以城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FAI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2.关键变量的设定。大学生就业指标以浙江省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表示,选择这一存量指标主要是考虑到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有长期影响。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就业会产生“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的双重影响效应[注]蒲艳萍:《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7期,第113-115页。[注]陈泽聪:《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25个行业的实证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1期,第63-67页。。具体来说,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可以被拆分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和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两个衡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存在同向变动关系,而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存在反向变动关系。据此,本文将模型(2)中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标拆分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ISCD)和产业结构变动速度(ISCS)两个指标,新计量模型如下:

lnHUM=∂0+∂1lnISCD+∂2lnISCS+∂3lnRD+∂4lnURB+∂5lnFAI+ε

(3)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浙江省200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样本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以及麦可斯研究院调查数据。考虑到当前浙江省大学生就业集中在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以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浙江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以第三产业产值占浙江省生产总值比重的增减幅度表示。

3.模型的回归结果。利用Eviews8.0计量软件对模型(3)进行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与检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1可见,R2和调整后的R2都在90%以上,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高;F统计量为127.607,线性回归效果显著;解释变量都在1%或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到以下回归模型:

lnHUM=-3.025+0.546lnISCD-0.315lnISCS+1.532lnRD+0.124lnURB-0.651lnFAI

(4)

4.实证结果分析。由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浙江省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ISCD)正相关,与产业结构变动速度(ISCS)负相关,这也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大学生就业同时产生“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一方面,浙江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动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结构性失业。从回归方程(4)来看,产业结构变动方向(ISCD)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546,产业结构变动速度(ISCS)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315,可见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创造效应”远远大于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破坏效应”。因此,整体而言,产业结构升级的净效应是增加了大学生就业。

表2 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模型回归结果

注:*和**分别表示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

此外,科技水平(RD)和城镇化(URB)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拉动效应。科技投入每增加1%,可带动大学生的就业比重提高1.532%;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可带动大学生就业比重上升0.124%。固定资产投资(FAI)与大学生就业呈负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大学生就业比重下降0.651%,这也说明近年来浙江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主要用于产能扩张而非技术改造。

四、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带动大学生就业,但是目前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还未完全释放,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为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笔者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将现代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振兴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增加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将先进制造作为第二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智能新兴制造业的发展和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进而提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让“大学生产业工人”成为第二产业转型的新力量[注]徐顽强、易桂杨: 《湖北省产业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第69-73页。;将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互联网+”催生的新兴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薪资待遇丰厚,就业弹性大,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需求增长点。

(二)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

为了减少新一轮供给侧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高校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加强就业指导。一要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尤其要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契合度;二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让学生的就业预期符合产业需求和社会现实。对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要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职业素质测评和专业化的职业规划咨询,帮助学生掌握最新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精准高效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快、更好、更高质量的就业。一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一系列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和中小微企业工作的优惠政策,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领域,促使大学生多渠道就业;二要联合高校建立健全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就业供需的快速智能匹配,为学生精准就业提供帮助;三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强化创业激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要搭建大学生创业咨询服务平台,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和项目论证服务,指导开展项目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和效益预测等,并协助应对和解决创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的中国就业结构转变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