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2019-08-06林丽珊
摘要:社会经济建设深入推进,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环保部门也充分意识到了科学落实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确保监测方法与过程合理落实的同时,还需将监测重点,放在质量控制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质量控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6-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6.089
Abstract: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been further advanced,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is also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nsuring tha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processes are properly implemented. Put on quality control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Key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Quality control;Application
环境监测目的是评定环境质量,找出污染源头,处理环境问题,积累更多监测数据,为相关环境保护工作展开提供价值依据,以进一步完善环境法规。但环境监测内容涉及广泛,经历污染源监测与环境监测阶段,监测手段更加科学化与多元化,包括生物化学等手段,为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及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推动环保行业发展,还需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方法的有效分析。
1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过程及方法
1.1 技术应用过程
应用环境监测技术,首要的是确定监测对象,再依据相关标准,通过实地调查等,全面掌握该地区环境问题,以此制定监测规划。监测过程涉及合理布点、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分析样品与实验结果、专家评审、上报评审结果等。实现质量标准贯彻落实,要求环境监测相关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照制定步骤规范展开监测,以获取更加精确的环境监测结果。
1.2 技术应用方法
应用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保护部门会运用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采标本技术等,检验样品中的污染物,以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化学为主。化学分析手段,即运用化学方法或相关仪器设备分析污染物元素。化学方法能够完成对油污、降尘、氧气溶解效率、水体酸碱度等污染物监测工作。细分化学手段,包括容量分析、重量分析两种。在分析污染物时,可利用仪器设备,从定性或定量角度测量环境物质,常用到紫外光谱、质谱等相关技术,有效测量某区域内污染物成分及污染物分布情况。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2.1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环境监测工作展开提供了基础保障。对此,技术人员应当深入研究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路径等,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对工作人员行为约束的同时,确保了监测工作成效与质量。在设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时,应当明确界定技术人员的工作范围、岗位职责,以此作为环境监测工作准则。同时,严格规定质量控制相关事项,为环境监测工作展开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确保数据精确度。此外,要利用环保重要资料,为环境保护工作展开提供价值参照[1-2]。
2.2 设立环境监测信息平台
处于信息时代,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环境监测工作有机结合,如互联网技术等,为环保事业现代化发展助力。作为环境监测部门的领导者,应当具备现代化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合理展开。同时提高信息技术部门人员的技术融合意识,根据环境监测实际情况,设立信息平台,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传至网络,让广大群众了解工作进展,以此提高大众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通过身体力行,配合与支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同时在信息平台上,设计数据修正系统,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更改环境监测数据,进一步增强环境监测工作成效。
2.3 完善與创新监测技术
测试技术应用,离不开各种先进监测仪器的应用,在其基础上,按照现行标准展开环境监测工作,以此得出环境监测资料。受科技进步带动,环境监测设备越发智能化,环境监测时间、质量等逐步优化,化学物理实验监测数值精确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在应用仪器监测时,应当根据当地使用标准,调整仪器精密度,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为防止仪器损坏,应当加强对监测仪器的妥善保管,在使用过程中,尽量放在安全地点。如在黄羌林场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中,需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等监测内容全部收集,针对于无法集中监测的污染物,需运用多个仪器分段进行监测,以锁定污染物成分,确保处理的可行性与针对性。针对于地表水样品采集,应当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相关要求执行;针对于土壤样品采集,按《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规定执行,环境监测构成如表1所示。
近年来,重工业发展稳中求进,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环境监测部门也应当加强环境污染预防。同时加强创新环境监测技术,在政府推动下,有效推动环境监测技术落实,并对环境污染问题,展开系统性划分,以此推动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展开。
2.4 规范环境监测过程
环境监测过程,直接关乎工作展开成效,为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加大对环境监测过程的控制意义重大:一是监测人员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器材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符合清洁度要求,减少灰尘等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二是合理保管环境监测应用到的试剂,确保实验现象,能够真实反映环境情况;三是确保样品、数据规范傳输,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并准确交接,尽可能地减少实验误差,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四是在分析样品时,重点关注可能出现误差的部分,同时明确记录,并作详细分析。
2.5 严格控制检测数据
环境检测部门应当严格控制资料数据,数据分析与复核等各审核工作,指派专人负责,以此制约各工作环节的人员行为。除此之外,审核结果无异议后,应该由负责人员签字,确保数据资料完整、真实的同时,强化资料法律效应。当数据材料出现问题,直接对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规避了责任推诿与事故查找的时间,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随之提高[3]。
2.6 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还需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实验室严格规定外来人员进出,减少对环境监测结果的影响。加强对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进一步提高其操作专业性,确保监测工作质量。尤其是维护人员,应当尽职尽责,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实验设备维护,减少意外事故出现。设立奖惩机制,提高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自主规范意识。根据环境监测技术应用需要,合理组织监测人员展开技能、素质培养,以提高整体员工素质,为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实现监测技术的科学运用,确保环境监测质量,为环保事业发展助力。
3 总结
为实现国家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环境监测部门人员应当加强观念转变,尽快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搭建环境监测信息平台,通过控制监测过程、创新监测技术等途径,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韩梅.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8(11):161-162.
[2]张兆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8):120-121.
[3]潘盛宁,郑彬彬,胡义平.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7):163-164.
[4]宋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分析[J/OL].科技创新导报:1-2.
收稿日期:2019-02-27
作者简介:林丽珊(1979-),女,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