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2019-08-06路通杜若南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

路通 杜若南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以济宁市为研究对象,在“新六产”发展机制视角下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困境以及解决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促进济宁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结构;济宁市;新六产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三农”工作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老问题,但也是一个不断改善的新问题,这是因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既关系到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这种利益关系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济宁市为落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乡村振兴的重大发展战略,实施了农业“新六产”发展机制,助推农业产业革命。所谓“新六产”的发展机制,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按照行业分类,农林牧渔业属于第一产业,加工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而服务销售则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通过对三个产业的划分来鼓励农户去发展多种经营模式。所以“1+2+3”等于6,“1×2×3”也等于6 。

1 济宁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济宁市位于山东西南部,东临临沂市,西与菏泽市交界,南面则是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接壤。同时也是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八大城市之一,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东高西低,以平原地形为主。济宁市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制定了《农业“新六产”发展实施方案》,确立了具体的任务目标和未来发展战略。想走出一条统筹发展、融合发展、全面的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济宁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不高

调研发现,济宁市流转后的土地大部分还适用于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的种植,瓜果、蔬菜、经济作物等高产值的农作物占比较小。一些当地龙头企业对于其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副产品销售的综合利用率不高,致使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以及经济效益过低。更重要的是,济宁市的特色农产品比如大米、大蒜、洋葱、甜瓜等虽然品质都很好,但仅仅停留在初加工层次,精深加工以及包装销售方面存在较大短板,另外由于大部分农产品农户个体种植为主,因此农产品品牌优势尚未形成,知名度较低,且销售渠道只局限于本地的销售,这样就不能与大城市的高端市场相衔接,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产品增值率也偏低。

2.2 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生产力下降

虽然政府大力提倡“新六产”发展机制,但不可否认的是专业人才总体不足,由于农村缺乏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无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农村去从事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40”,“50”,人才队伍的和知识结构老龄化严重,这就导致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劳动力的身生产能力也随之下降。尽管国家证政策正在不断向农村倾斜,但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仍在广泛存在,使得真正留在农村从事农产品种植的农户少之又少,劳动力的流失率过高。

2.3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但仍有部分村公路高低不平,给农民的出行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另外,农村修建的公路质量普遍不高,而且没有专门人员进项妥善管理,造成毁坏现象比较严重,城市到农村的道路也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城市很难带动农村的快速发展,很难形成城乡经济的辐射效应。小农户自给自足“小农产业”生产由于比较分散,使得产业化水平比较低,而且生产技术仍然依靠自身传统经验,与当地农业基地和合作社联系不够密切,缺乏先进的专业的人员和先进的技术,导致农产品的技术水平不高,初级产品多且附加值低,影響农业的整体发展。

2.4 资金投入规模小,农民融资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资金是产业进步的推动力,农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依靠大量财政支持,财政投入始终是我市乃至全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农民无法承担投入成本,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障碍。由于受专业水平的限制,使得农民无法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大大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国家虽然已经开发了一些农业综合的发展项目,但也只是涉及到少数地区和少数人群,很难缓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资金压力问题。

3 “新六产”视角下济宁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3.1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抓好特色产业

全市耕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品牌众多,但存在多而不强,品牌杂而不亮的问题。应紧抓优势资源,在“新六产”发展机制的指引下,做好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加大培育市场上供不应求、有特色、价值高的产业,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要以农业供给侧为主线,结合本市的优势资源,发展绿色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政府也应该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化,把本市的特色农产品如鱼台大米、金乡大蒜做成规模化的特色产业,要推动招商引资的力度,使其特色产业能够发挥引领作用。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抓住机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形成专业化的产业格局。

3.2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

由于“新六产”涉及到大量专业领域的技能,所以需要结合农民的需求,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不同需求的农民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政府应该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去各村庄对农民进行问题解答和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农民不用出远门就能接收到最专业的培训,这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只有经过全面的教育和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专业型人才,成为“新六产”发展机制的真正受益者。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引导和鼓励一些粮食、畜禽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在乡镇村庄推广公益性服务机构,打造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三产空间的合理布局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第一产业的布局要呈现适度规模化的特点,形成乡镇特色产业的品牌优势,促进产业的建设基地化。第二产业要建立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效率和集约化的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第三产业要在空间和内容上与一二产业进行合理的融合发展与相互配合。

3.4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资金问题是当前济宁市农村建设中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济宁市应在充分运用对各县市扶持政策基础上,通过财政专项融资、吸引社会资金以及整合项目资金等措施来保障“新六产”重点,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比如任城区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成立了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来支持农业“新六产”,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初见成效;泗水、汶上等县市区也分别设立1000万元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奖励和扶持在农业“新六产”发展中获得突出成效的新兴经营主体。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成为每个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政府要大力推广“互联网+销售”的一体化体系,培养互联网职业新农民,让农民也能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通过电商网络渠道受益。

4 结论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济宁市在“新六产”发展视角下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能够真正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长云.以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与对策——对山东潍坊的调查与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7(3).

[2] 赵书梅.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经济,2015(6).

[3] 唐安来,等.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基于江西的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

猜你喜欢

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
Analysis of Methods to Improv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互联网+”视域下基层信访工作的创新路径
近30年济宁市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现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