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政策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2019-08-06常烃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

常烃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我国乡村环境存在污染来源多样化的特征,农业生产、生活、工业与外源性污染导致水、土、大气、固体垃圾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城乡环境治理不平衡、城乡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经济与社会条件的制约、乡村居民环保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因素。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多管齐下,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大监管与服务力度、实施一批环境修复重大工程、发挥乡村主体作用。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农村

[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

乡村生态环境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全面推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总体滞后、任务艰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1 现阶段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呈现污染源多样化

1.1 农业生产污染

2005年以来,我国化肥、农膜和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十年间增加了15.5%~47.8%(见表1)。2011~2015年,全国耕地面积5年间减少了约23万hm2。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同时,化肥等使用量却在逐年增加。其中,2015年化肥使用量达到446.12kg/hm2,几乎达到发达国家设置的安全上限225 kg/hm2的兩倍。过量使用化肥等,对土壤与水体产生污染积累。地膜残留与秸秆焚烧也对环境产生污染积累效应。农药过量、超标使用会残留在土壤与水体中,对环境与农产品造成污染。农村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带来粪便和产品加工等污染,雨水冲刷作用下对地表地下水产生影响。土壤污染具有复杂、持久、来源广、防治困难等特点,其危害比大气污染与水体污染更为持久、影响更为深远。

1.2 工业污染

随着用地成本增加,一些企业向近郊或农村转移,“上山下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直接排入乡村环境,造成污染源急剧增加。工业园区向城郊农村转移,带来污染物超过乡村自净能力。矿业开发产生尾矿、尾渣、废水、粉尘等,对河流、空气、植被造成破坏。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废水、废弃副产品,如谷壳、笋壳、果皮、果核,禽畜产品加工产生内脏、毛、血等固体废弃物和各类废水,这些废弃物不经处理排入乡村环境,会引起严重的污染问题。

1.3 生活污染

据统计乡村居民日常活动产生的垃圾大约为1.0 kg/人·天,这些垃圾来源多样、成分复杂,包括厨房垃圾、日常生活用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纸制品等。2016年全国村庄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65%,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20%。未能及时处理的生活垃圾在水塘、田边、路边随意堆放,影响乡村生态景观的同时还传染疾病,风雨天气造成污染物转移,引起面源污染。生活污水不能统一收集处理,污水横流,渗入土壤、排入河流,导致水体黑臭,产生污染积累。居民生活中使用传统方法生火做饭、北方冬季采暖等会产生废气、烟尘和油烟污染。

1.4 外源性污染

外界污染源对乡村的污染同样不可忽略。城市工业形成的污染物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污染。下游地区受到上游地区传输性污染,酸雨对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造成危害,二氧化硫、氟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损害。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水污染地表地下水,使用污水灌溉农田,造成土壤板结、作物品质降低。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固体废物转移到农村,破坏生态景观,造成农田和地下水污染。

2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2.1 城乡环境治理不平衡

201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7.4%,仍有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乡村环境治理中的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问题突出,治理力度亟待加强。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乡村环境治理水平明显落后。根据生态库兹涅茨曲线,城市与乡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更多依靠人造资本、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乡村发展更多依赖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和谐度较高,农村居民对自然环境粗放式利用,污染问题凸显,生态环境问题反过来又抑制乡村发展。城乡不平衡更体现在环保设施建设、环保治理水平等方面。城市环保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绝大多数乡村缺少环保基础设施。唐丽霞等人基于141个村庄的调研结果发现,95个村没有采取任何污染治理措施,46个村只采取了简单的收集和集中安置污染物的措施,仅有的部分治理措施主要以简单的收集和集中安置为主,实质性的治理措施较少。环境治理的监管执行在城乡层面存在差距,双重标准导致“污染溢出”,在城市无法落地的污染行业转移至乡村落地生根,打擦边球现象、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

2.2 乡村环境治理体系不健全

国家与地方环境治理体系脱节。改革开放40年,一些地方政府重视GDP增长形成惯性,而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漠视不理、管理松懈。国家在战略上高度重视环保问题,但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重视和落实力度不够,导致国家重大治污项目效果不明显。吉林长春石头口门水库作为水源地被污染多年,2012年设立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并投入4.5亿元进行整治。然而2018年对该项目调查后发现国家治污项目落空,水库周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农业面源污染仍然触目惊心。这既有治理体系、监管体系的问题,也有执政观念转变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区域间协调治理落实困难。生态环境治理需要跨区域合作,仅靠单个区域或行政部门难以取得实效。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同处淮河流域,暴雨过后安徽境内开闸泄洪,没有按照规定及时通知下游地区,洪水里含有大量工业企业排放的有害物质。污水流入江苏境内导致鱼蟹大量死亡,养殖户无处追责。灾前沟通机制并未发挥作用,说明河长制没有落实到位,相关部门“重建轻管”,区域间生态补偿协议没有履行。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