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法治精神深入校园

2019-08-06王强

学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规章制度

摘 要:法治校园的建设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也有助于推动法治中國的建设。学校作为教育主体,需要多措并举,不断完善校园管理机制,不断探索新的法治教育的道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法治校园;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4-018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4.182

当今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法治校园的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其不仅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还有助于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建设法治校园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一个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学校要不断完善校园管理机制,探索适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法治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法治素养。

一、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用法治思维管理学校事务

法治学校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法依规办学治校。近年来,我校坚持依法管理学校事务,依法教学,制订完善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发展规划等。在招生考试、职称评定中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校园的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我校健全完善了《教师教学百分细则管理》《宿舍管理考核制度》《班主任考核细则》《师德考核标准》等管理细则,为规范办学,法治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学校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学校重大事项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班主任会、中层办公会、校委会等形成制度,不断推进学校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二、加强法治教育和宣传,增强师生法治意识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为了确保依法治校以及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首先要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法律素养。我校利用法治培训讲座、法治大讲堂、师德标兵评选、法治教育与学科融合教育、宪法学习知识竞赛、法治知识学习笔记等方式,不断增强教职员工队伍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思维。学校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思维,规范法治行为。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治精神,塑造中学生的法律素养。中学各门学科教学中都可以渗透法治教育,但是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法治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要逐步完善课堂教学环节,塑造中学生的法律素养。具体而言,在课前进行“法律案例评说”演讲活动,播放有关法律的视频节目等创设法律情境和氛围。课堂中以案说法,将枯燥的法律知识结合恰当的案例进行讲解;有争议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辩论;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学生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讨论;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故事演讲比赛,都能出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法、知法的兴趣和动力,进而将法律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法治观念、法治行动。

开展各种法治教育和宣传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充分利用课堂、橱窗、板报、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宣传教育。结合中学生安全教育日、国际环境日、宪法日等教育契机,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班级管理中要依法治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实质上是一种规则意识,在班级管理时要让学生自己建立规则、遵守规则、体验规则,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依法治班。让学生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合理的班规,建立“班级文明公约”“班规班纪”“班级奖惩制度”等。有了规则还要加大实施力度,每名学生都需要遵守班规班纪,不管谁违反都要受到班规的处理,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崇尚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三、增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助推法治校园建设

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是一个综合型工程,学校是主体,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时,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学校通过开展家长课堂活动、下发致家长的信函,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与家长建立联系,家校合一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只有学校、家庭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才能使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还可以积极邀请律师、检察官、法官担任校园法治教育教师和校园法律顾问,到学校为全体师生上法治教育课。通过开展这些形象、生动、鲜活的法治教育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推进法治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较高的法律修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作为新时代的学校教育者,我们要成为法治理念的继承者、弘扬者,成为法治校园、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建设法治校园,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承友明,吕中国.论高校法治校园构建的根本路径[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6(2).

[2]关保英.依法治校:价值、内容与实现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王强(1974.10— ),女,汉族,北京通州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规章制度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总经理办公会通过的劳动规章制度有法律约束力吗?
英国小学的规章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