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
2019-08-06冯和平
摘 要:初中语文教师恰当得体地运用教学语言能够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使用教学语言时,教师要有所选择,不使用无效的、消极的语言;教师要做到有重点,有情感并且控制语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语言;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4-011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4.106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引领思想的责任,还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语言示范的作用。教师若能恰当得体地使用课堂语言,不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汉语使用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更高級的交流;教师若能使用优美动人的语言,不但能够树立威信、得到学生充分的信任,而且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使师生能够热爱课堂、享受课堂。如果教师总是在课堂上使用无效教学语言,不仅产生使教师自己的形象损毁,也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是极其不利于教学的。
初中语文课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自己的课堂语言,避免不恰当的语言。在备课之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
一、使用有效语言,避免无效语言
教师在使用课堂语言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宜使用太简单通俗的语言,也不宜使用太艰深晦涩的语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使用符合其水平的有效语言。初中阶段是学生继续积累生字、生词、成语、名言警句、优美句子、优美段落等语言素材的重要阶段,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的课堂语言使用作用显著。比如,教师在讲解美景时运用一句古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效果要比单纯地说“好美的景色”要好得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上课,更是一个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美妙世界的导游。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折服,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永久的兴趣,而不是用教鞭和训斥压制使学生不敢发言。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对于困难的内容比如古文,教师就要转换成简单易懂的现代语言,给学生举例子打比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相对难懂的古文。如果一味地使用高深的语言,讲了半天,学生也是不知所云。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两败俱伤。如果教师总是使用过于简单的课堂语言,学生就总是像小学生一样使用简单的语言,对语言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因此,课前准备思考,课堂上使用有效的语言,避免无效语言的使用,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字词教学,兼顾实际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字和生词的教学工作依然非常重要。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普遍比较重视对字词的重要性的强调,在课堂上对字词的读音也要求很严格。教师总是相当苛责自己的普通话,刻意地要把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读准。而到了初中阶段,教师就没有小学教师那么苛求字词的读音了,有一些字的读音自己含含糊糊的也就过去了,而学生下来之后由于时间仓促也就没有查阅,造成对一些字词的误读,久而久之,误读的字词日益增多,影响了自己的语言水平,也对教学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还要十分重视字词的教学,尤其对读音部分,一定要严格要求。教师使用正确恰当的字词,让学生养成读准读好每个字每个音的好习惯,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受益匪浅。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师自己负责。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模仿教师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在气质、谈吐、行为上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读给同学们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使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地说出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这便是初中生作文的最初一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水平,鼓励学生进行小演讲,大胆积极发言,展现自我,引导同学们一起讨论,发表见解,把语文课堂营造成和谐、民主、积极、阳光的小舞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好这些方面,这是笔者近年深刻的教学体会。
三、注意学生差异,避免伤害学生
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有明显的层次差异了。加上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好;部分学生由于小学阶段语文相对差,到了初中更是感觉难上加难。而同学们在同一个班,接受相同的语文教师的讲解,教师如果将语速放得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使用大部分同学可以接受的速度上课,既能照顾到优等生的水平,也能考虑到后进生的感受。教师在使用课堂教学语言时,要考虑到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接受水平,避免使用一些敏感语言,造成对学生不必要的伤害。教师在课堂上语言使用要注意场合,不能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性格孤僻内向,教师无意中说过的话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伤害,从而加剧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教师不恰当的语言可能会导致有些学生悲剧的酿成。因此,教师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开玩笑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语文课因为其内容的丰富性,更有可能使教师常常偏离主题。
总之,培养好每一名学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要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努力实践,不断创新;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调动学生最大的积极性,将初中语文课堂变成有趣有味的所在。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冯和平(1981.2— ),男,汉族,甘肃通渭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