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8-06李振朝丁汇盈张献莹

学周刊 2019年23期

李振朝 丁汇盈 张献莹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到中国进行学历教育。文章主要探究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因素,调查主要包括留学生对我国留学政策的了解程度、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的原因以及当下在中国学习生活所遇到的障碍等等,并根据调查提出一些对待留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性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外交流;来华留学动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3-018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176

自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起,我国政府便稳步推进这一倡议的落实,如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深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不仅在经济、政治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在文化教育方面构建起互联互通的桥梁。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在我国进行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增长。教育部3月30日公布的消息称,2017年共有48.92万名留学生来华学习,并且预计该数字将会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也是除美国、英国之外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国。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1.72万人,占总人数的64.85%,增幅达11.58%,高于各国平均增速。我们以“一带一路”北线经过的重要省会城市长春为调研地点,主要调查“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留学生对我国留学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的原因,并对其来华学习遇到的困境进行统计分析,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教育部门及高校调整对待来华留学生的政策,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在中国学习生活,也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沟通方面的推进提供了参考意见。

一、调查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研究问题

我们主要调查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1.来华留学生对我国留学政策是否了解;2.来华留学生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3.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主要障碍。

(二)调查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我们以吉林省长春市各大高校随机抽取的150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韩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吉尔吉斯斯坦、也门、埃及、阿联酋等一些国家。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法,从2018年10月8日开始发放问卷,截至2018年11月9日,共收到反馈问卷156份,其中6份为中国留学生误填的无效问卷,其余150份均为有效问卷,数据客观真实。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结合本地区在华留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中英文对译双语调查问卷一份。该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留学生基本信息收集,即性别、国籍、汉语掌握程度、留学信息获得途径、留学方式等;其二为问卷主体部分,即对留学生对中国留学政策的了解程度、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的原因以及当下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碍等主要研究问题进行调查。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由统计学导师以及负责留学生学习生活事宜的相关教师进行审核,并随机抽取5名在华留学生进行调查,保证了问卷调查数据的有效性。反馈问卷后,利用SPSS为统计工具,剔除明显的误填无效问卷,对经过确认的15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二、调查研究数据及结论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总体人数为150人,其中男性70名、女性80名,男女比例较为恰当。留学生年龄集中分布在20—29岁,占总体的86.67%,以在读本科学生或硕士研究生为主。国籍以韩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亞、吉尔吉斯斯坦为主,约占总体的80%,与研究大环境定位基本相符。来华留学生大多接触汉语时间少于两年,即汉语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来华留学生获得留学信息的途径,半数以上的留学生是由本国就读的学校提供的信息。对于留学生来华留学的方式,超过半数的留学生是以交换生或合作办学的身份来华读书。

(二)调查研究主体部分

问及受访在华留学生是否了解中国政府对留学生的学习、工作政策时,统计结果令人遗憾。150名受访者中仅仅有5人对中国对留学生政策有所了解,约占总体的3.33%。剩余145名受访者均对我国留学生政策没有基本的了解。结合数据分析以及受访者情况,来华留学生大多来华学习缺乏目的性,这不仅仅给学校乃至相关教育部门的教学以及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构建文化交流桥梁目标的有序实施,更不利于外国留学生在华受教育之后担任文化交流与传播使者的角色。在对于留学生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的原因的频数调查分析中,有46.67%的留学生认为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可以对其未来在中国或是回国找工作有所帮助;有43.33%的留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而来到中国学习;有30%的留学生是想要学习一些中国所特有的知识,例如汉语、中医、武术等等;还有23.33%的留学生是为了丰富其个人阅历,锻炼其文化适应能力来到中国;因为对中国师资力量、学习条件、工作条件较为认可而来华留学的留学生只占到13.33%。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确,留学生选择中国为留学目的国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校间交流合作而被迫来中国学习,其中更多的还是因为想要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和语言工具以为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以及学历的含金量在不断地提升,而且已经获得了大多数留学生的认可。这与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增强与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联系紧密。留学方式与选择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的交叉分析表显示,在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学校间交换项目来华的留学生中,最主要的来华学习的原因是想要通过在中国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占到26.67%;而想要学习中国特有的文化、技术的占到了总数的23.33%;认为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服务、可以增加人生阅历的认同度的均达到了16.67%。综上,在通过合作办学与交换生项目来华的留学生当中,这四条原因的认同度累计达到了83.34%,是其最关注的因素。通过留学中介自费来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所关注的重点与上述结论分析基本一致。因此,我国今后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的着力点还应该在提升汉语言教育以及一些中国特色实用技能的教育方面。当然,对于留学生来华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以及管理模式的提升与革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在华留学生当下在中国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碍的频数分析研究发现,有66.67%的留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遇到了障碍;40%的留学生不适应我国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方式;23.33%的留学生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其本国思想文化之间存在理解障碍;也有一些留学生对我国学校课程设置过于重视理论而轻实践感到难以接受。对于留学生对政府、相关组织以及学校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希望政府或者相关组织可以考虑提供给留学生在中国实习的机会;希望学校可以调整留学生管理制度,使留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加温和的管理;希望可以改进教学方式与授课方法,尽量采用双语授课并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希望可以增加与中国学生交流与活动的机会,等等。

根据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在本次调查研究的地域吉林省长春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信任不断加深,我国的开放程度也不断拓宽,留学生到中国进行学历教育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但是当下留学生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对于留学生学位教育一些学校的素质审查较低,留学生汉语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直接导致了授课难度的增加以及留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降低。第二,当下留学生获取留学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我国对于留学生的政策宣传还不到位。留学生对我国的留学生政策了解度低,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其选择的盲目性。第三,沿线地区留学生来华原因主要集中在他们对于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的一些技术的学习热情以及就业等一些很现实的因素。但是我國留学生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留学生难以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第四,对于留学生的管理模式也有待提升。留学生在本国大多接受较为宽泛的兴趣式管理,充分发挥其兴趣爱好,而我国的教条式管理对于已经适应本国管理模式的留学生来说的确需要接受的时间。第五,留学生在华与中国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这对其汉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中国的全面了解产生了不小的阻碍。

三、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应该构建并不断完善国外学校、我国政府及我国学校三位一体的留学生来华准入体系

首先,来华留学生要通过自己本国学校的学习成绩、道德素质等综合考评。其次,中国政府需要考核留学生德育等方面的内容。再次,我国拟录取的学校还应该进行综合考核,不可只参考国外提供的数据,必要时可进行全面的测试。其中,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应该着重考虑其汉语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如参考新HSK考试的等级,以便更加合理地分级教学。这样既提供给留学生适合自身水平的教育资源,也降低了学校整体的教学难度,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我国政府应该以多种方式宣传我国开放的留学政策

我国开放的留学政策,包括可以合作的外方学校、可靠的留学中介机构、社交网站以及我国在外深造的留学生群体等等,宣传以传播我国优秀文化为主旨,而不能仅仅以政府奖学金这类物质条件吸引留学生来华留学。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对中华优秀文化以及中国特色发展真心热爱的留学生自愿来华学习生活,这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另一方面也等于培养了一大批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国际传播者,对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其他国家对中国更深层次的认识与认可更加有利。

(三)我国高校应该不断革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更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以书本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在我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很多中国学生在理论层面的造诣都非常高,但是一到实际操作时却难以将理论付诸实践。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绝大部分是想要学习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技术,或是我国处于领先阶段的学科知识,以期日后运用。两者间的矛盾可能会使留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断磨灭其学习热情,以致其来华学习的初心难以实现。所以,在留学生的教育方面,除了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增加一些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如对于汉语言的教学,可以走出课本,举办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名著读书会、毛笔字书写以及一些要求留学生实地研究调查的系列活动,将这一系列活动的成果按权重计入留学生综合成绩,予以评定。这样较为开放的、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更能让留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不致荒废在华青春。

(四)我国高校还应该对留学生的管理模式有所改进

中国高校对于留学生的管理可以在不违反我国教育相关法律以及管理条例的前提下尽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供给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也可以实行渐进式管理模式,对于刚刚来到中国处于适应期的留学生来说,可以先提供给他们一个与其本国相近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其慢慢引导,以期适应我国高校的管理。这样也可以使留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知识以及感受中国的发展上,填补中外不同教育模式运行的鸿沟。

(五)我国政府或高校应该举办更多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活动

政府或高校可以更多举办一些如同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外学生交流拓展活动等等,使留学生在中国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同中国学生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留学生的在华生活,也使留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反之,中国学生也可以接受到国外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与教育模式。

四、结语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虽然其中还伴随着一些问题,但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这些问题都将会逐渐解决。留学生教育带来的中外文化与思想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更是发挥“一带一路”作为文化交流桥梁作用的深层次诠释。

参考文献:

[1]王记华.中亚来华留学生留学目的及学习适应调查[J].亚太教育,2015(25).

[2]林琳,崔羽杭,唐墨.“一带一路”背景下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动因调查——以佳木斯大学为例[J].经济师,2018(6).

[3]赵秀霞,王松梅,李仙兰,王颖.来华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励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李振朝(1998.8— ),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学士在读,研究方向:会计学、管理学。

丁汇盈(1998.3— ),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学士在读,研究方向:德语、文学。

张献莹(1989.4— ),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助教,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国际会计、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