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山水田园诗歌比较

2019-08-06王梦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主题比较

王梦娇

摘要:以描写自然山水风光为主的诗歌在中外文学史上都占有相当的篇幅,尽管都是山水田园诗,中西山水田园诗因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在诸多方面有较大差异。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中西山水田园诗歌进行比较:就其发展脉络而言,中国山水田园诗自形成后一直绵延不绝,而西方则是时断时续;在主题方面,中国山水诗往往带有政治色彩,而西方则偏重于宗教和爱情。

关键词:中西山水诗;比较;形成和发展;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72-02

一、形成和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就热爱歌颂自然之美,正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所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描写山水风光的作品多不胜数。先秦时期,《诗经》和《楚辞》中就有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如《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这一时期山水风光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而是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1]晋宋时期,诗人们开始重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山水田园诗也由此走向了兴盛。此时,以陶渊明和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创作了大量描写和赞美大自然的诗作,这是中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的第一次创作高潮。[2]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真正形成,主要代表诗人有孟浩然、王维和李白。宋代以后,山水田园诗仍然发展着,出现过不少好的作品,但发展远不及盛唐时期。回顾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白形成后它一直是不断发展着的,从未出现过断层。

反观西方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则出现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断层。古希腊诗人忒俄克利托斯是欧洲最先创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之后,古罗马大诗人维吉尔将其进一步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田园诗传入英国。[3]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文学艺术空前发展和繁荣,描写和歌颂自然之美的作品逐渐出现。这一时期,涌现了“田园诗人之父”巴格莱、斯宾塞、马洛等田园诗人。巴格莱率先创作了田园诗,随后斯宾塞、马洛等诗人将田园诗的发展继续向前推进。[4]但到了十七、八世纪,欧洲封建势力再次发展,复古主义涌现,文学上崇尚新古典主义。在新古典主义的笼罩下,反映和讽刺现实的诗歌发展,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沉寂,田园诗在长达150多年的时间里都停滞不前、一度沉寂。到了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思潮的发展,西方出现了空前的思想解放。此时,一大批山水田园诗人的出现,如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等湖畔诗人和拜伦、雪莱、济慈等,山水田园诗才重新连续起来。[1]可以看到,西方山水田园诗在十七至十八世纪出现了断层,并且其形成过程初期也出现过几次断层,它的发展并不是绵延不绝的,而是时断时续的。

二、主题比较

山水田园诗是诗人的内心情感与眼前所见的自然风光相结合的产物,它虽然描写的是自然风景,但是却因诗人内心情感的不同而蕴含着丰富的潜在情感,主题思想也是相当广泛。中西方山水田园诗在表达主题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中西方山水田园诗都赞美了自然美景,透过诗句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壮观与无限优美。如我们从小就十分熟悉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描绘出了瀑布从香炉峰巅倾泻而下的雄伟气势,热情地赞美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美国诗人加兰(1860-1940)也写过《山岳是沉没的勇士》:每座山都坚守自己的岗位/像士兵一样勇敢而庄严/它们将森林环抱在脚下/并高高地撑起苍穹,把山的磅礴气势写出来了。[5]其次,中西山水田园诗都表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描写山间水畔景色的同时,也道出了:不论前路有多么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敢向前,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的人生哲理。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還会远吗”被广为引用,也是我们非常熟知的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总体上看,中西方山水田园诗在表达主题方而有鲜明的差异。中国山水田园诗往往涉及到政治,诗人在山水田园诗中表现出自己的政治浮沉,既借山水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常借山水表现自己坎坷的政治遭遇抒发心中的苦闷之情。曹操的《观沧海》中,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宽广的胸襟。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在表达深刻人生哲理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个政治变革家无所畏惧、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而当怀才不遇、仕途不顺时,诗人也借助山水来展现自己的政治际遇并在山水诗中吐露自己的心迹。谢灵运在政治上受挫后,便开始任情地游山玩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他常常而对山水有感而发,表达出因政治失意而心中极度苦闷的心情,“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登池上楼》)就是其政治际遇和心中感伤的写照。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在入京不仕之后发出了“不才明主弃”(《岁暮归南山>)的牢骚,在隐逸之后写下“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王维因在安禄山反叛时受连累,政治上失意,四十岁后退隐,到山水间寻求心灵的慰藉,写下了《清溪》中“我心素已闲,清川潺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诗人借山水将自己因仕途不顺而产生的苦闷之情抒发出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6]借景抒情以及使得诗歌带上政治色彩是中国山水田园诗的一大特点。

从整体上把握西方山水田园诗,会发现宗教和爱情几乎是两个永恒的主题。西方诗人由于受天主教、基督教等传统宗教的影响,崇拜上帝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西方的山水诗多反映宗教主题,诗人们总是在歌颂大自然时和上帝联系起来。19世纪的英国大诗人丁尼生有一首小诗《墙缝里的小花》就写到:“小小的花啊,如果我能理解,你是什么,你的根根叶叶,一切的究里,那么我将理解上帝和人类的根根底底。”威廉·斯蒂特吉的《我看见上帝洗刷这个世界》,把夜间大雨后清晨田野的清新景色写得秀丽无比,他把这一切归于上帝,“昨夜我看见上帝洗刷这个世界,从高空降下甘霖”。[7]山水文学代表诗人华兹华斯在赞美大自然的名作《彩红》《水仙》《露西组诗》等等中都表现了上帝对于自然的主宰。西方山水田园诗另一永恒主题是爱情主题,这些诗中充满了对爱情、美女的赞美之情,美好的爱情和美丽的牧区构成了一个有机体。马洛的《痴情的牧羊人致爱人》和瓦特·雷利的《女郎的回答》描写了牧区迷人的美景,展现了牧民美好的爱情生活。斯宾塞《快乐当及时》写道:“清芬的春天传讯,爱情君临人间”,美景带来了美好的爱情。[5]

三、结束语

诗歌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形式,中西方诗歌具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本文仅对中西方山水田园诗歌在发展脉络和主题两个方而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这些差异的形成根植于中西方不同社会历史环境、文化环境乃至自然环境。通过对两类诗歌的比较,有利于提高我们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同时还能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西方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参考文献:

[1]刘秋月.中西山水田园诗歌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3):126-127

[2]饶迎.试论晋宋山水田园诗[D].湖南师范大学,2002[

3]姜士昌.英国田园诗的传统及其嬗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206-209

[4]杨惠芳.中西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和发展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9)

[5]陈颖.中西山水田园诗主题比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3)

[6]刘丽红,刘杰.中西山水诗歌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7): 35

[7]陈颖.爱情、宗教与西方自然诗[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01):8-10

猜你喜欢

主题比较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