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码出生命的高度
2019-08-06黄传福周友喜
黄传福 周友喜
2019年4月17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用文字码出生命的高度——教育写作漫谈”的研讨活动,活动主持人为周友喜、黄传福、邓维策,两位特邀嘉宾分别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长三角”教育科研优秀个人、“三度语文”首倡者和践行者——刘祥老师;湖南省“优质空间课堂”首席教师、永州市名师——周志恩老师。现将专题研讨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一、刘祥老师主讲内容概述
1.教育写作使教师生命丰盈
与许多一线教师一样,工作了十几年后,热爱语文教学的刘老师在专业发展上陷入了一种困境。于是,他积极寻找突破口,尝试大量写作。他首先找到了网络写作这个突破口,接触到了网络征稿,从此打开了教育写作的闸门,在起步阶段就在网络上发表了72篇原创的文章。2014年,他又找到了第二个突破口,给《中学语文》投稿,他的两篇语文教学论文不但被发表了,而且还都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在得到充分的肯定与激励后,他开启了语文专业教研之路。
刘老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阅读、教育实践、教育反思需要以专业写作为主线,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他批评了那种“写论文不是教科研”的论调,认为这种论调是反逻辑的,是功利性和狭隘性的偏见。相反,他认为能写成论文的老师,一定会研究得更仔细、更成体系、更具创造性。
他认为教育写作能保存下自己创造的所有精彩,并在不断的反思中使其成为自身健康成长的养分和动力。
因此,教育写作可以使教师一步步地走出生活的平庸,走向生命的丰盈。
2.教育写作使教师行为理性
刘老师认为,当下教育中很多“反教育”的病症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的懈怠,不深入思考教育的各类问题。而在专业写作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多方位思考教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教师反思自身行为。他认为一个教师的教育理性,40%来自专业阅读、专业实践和专业思考,60%来自专业写作。
教育写作是对已经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使教师能尽可能地避开同样的错误,一步步走向教育的理性。因此,专业写作能用最少的时间消耗,换取最大的成长效益。
3.教育写作使教师脱颖而出
刘老师认为一些“怀才不遇”的老师,除了缺乏良好的环境、适宜的机缘和慧眼的伯乐之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才”总是藏在“怀”中,未能显现于大众视线之内。如果借助各种媒体,将自己的真知灼见适时显露出来,“怀才不遇”的现象或许就消失了。刘老师以切身体验忠告一线教师:显露才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坚持教育写作。
他高度认可“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十五年间坚持不懈地写教育随笔。他把自己对教育和教学的理解整理成了一千多篇文章,五百万左右的文字,发表在各类教育教学报刊上,同时还出版了十一部个人教育专著。
他十分推崇李镇西老师,他认为李镇西老师因坚持专业写作而能站在更高层面上反思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李老师跳出了经验的范畴,将教育写作升华成了一种精神和境界。
4.教育写作需要教师秀出“真我”
刘老师认为真正的教育写作者,一定要本着“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意识,以自身的专业实践、专业反思、专业阅读为依托,始终致力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始终着力于探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路径。由此而诞生的教育文章,关注的是当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是具体可行的方法。虽不是每篇文章都有理论高度,却每一篇都瞄准了课程、课堂与师生,每一篇都关注着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惟其如此,方才秀出“真我”。
5.教育写作需要教师避开七个误区
当下许多老师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刘老师告诫他们教育写作要避开七个误区: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视野逼仄,观点陈旧;认知错位,内容失当;叙议错杂,缺乏条理;求大求全,内容空乏;扬短避长,自设障碍;乐于表达,懒于修改。
二、周志恩老师主讲内容概述
周老师认为人生高度,生命高度,最终决定于一个人的性格、品质、精神、视野、思维、境界。而作为语文教师,热爱教育写作,坚持教育写作是提升自己的人生高度,夯实自己的生命高度的一条最佳途径。
1.教育写作有助于提升、发展、优化认知水平
教育写作不但能够发展、提升、优化一个老师的认知水平,而且能够拓展一个老师的格局,垫高一个老师的人生高度。有教育写作习惯的老师,自然会习惯性地深入思考,比不爱写作的老师更容易发现人生的奥秘。
他认为一个教师即使对文本内涵的阐发不够准确,不够深刻,但能够在裸读文本过程中产生敏锐性知觉,发人未发,见人未见,在持续思考中形成独到见解,且敢于将所思所悟写下来,这就是一个提升、发展、优化认知的过程。他这几年的写作收获有:《都是任性惹的祸——〈荆轲刺秦王〉中行刺秦王失败探因》《小品文里蕴含大智慧》《“吾其还也”意蕴探析》《〈张衡传〉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启示》《问渠哪得担当客,为有源头英才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的形象特征及意义》《别里科夫决定结婚真是“昏了头”吗?》等,数十篇教材研究文章被省级刊物、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
2.教育写作有助于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周老师说,在写作中常常会感到知识的贫乏,视野的狭窄。而在读书看报中,常常会得到启发,促使自己深入思考,同时也会为写作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将研讨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是周志恩老师多年养成的写作习惯,《〈扁鹊见蔡桓公〉的时代性放谈》一文是他阅读了一段“谈文章时代性话题”的文字而深受启发的成果,该文被《语文教学之友》刊用。
周老师认为爱好写作、坚持写作的老师,善于借鉴,善于结合实际有所移植、有所创新,会不断思考、探索,自然会促进专业发展。
3.教育写作有助于结交不同圈层的人,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行走得更远
周老师认为热爱写作、坚持写作的老师,会留心学习,向身边牛人学习,向外地名师学习,读报刊,也研讨教材文本,向文中人物学习。
他感谢李仁甫老师曾勉励他咬定教学主方向,找准专业发展的着力点,寻找适合自己的突破口,思考自己的教学思想。《2014年湖南卷文化经典阅读选做题的教学启示》《固基、启思、厚学、励行——从一道文言文阅读题的讲解说起》,这两篇文章宣告了他的教学思想历经漫长的探索、积淀、提升,稳步走向了成熟阶段,明确了他教学思想的鲜明特色——“固基·启思·厚学·勵行”。
周老师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因教育写作而结交了不同圈层的人,尤其是结交了大批名师方家、报刊编辑,得到了大家的指导、帮助。这也是他坚持教育写作的最好回馈。
三、网友互动摘录
钱晓国老师认为:“在教研上有突出成就的名师起初大多是忠实的文学爱好者”“从文学到教研,是一条有效的成长途径”。针对刘祥老师的“教育写作能留住课堂精彩”说,钱晓国老师认为,“教学的精彩艺术镜头往往诞生于看似散漫的课堂”。丁学松老师认为:“课堂是个触发灵感的地方。”黄传福老师认为教育写作“能够反过来推进你的实践、阅读和思考,使它们朝向纵深处拓展”,他还忠告那些“怀才不遇”的老师,“有才华的同行,只会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一条日渐宽阔的大道,不会满足于用不良情绪把自己的路弄得越来越狭窄”。付胜云老师认为:“有发现才有文章,理性是从直觉开始的!”陈光斌老师认为:“边教边研,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教研相行,相得益彰,是为教研!”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广东汕头市晓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