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 外感风热经典方
2019-08-06严劲松
严劲松
银翘散是特别常用和广为人们熟知的中药方剂,出自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焦篇》。该文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要理解此段文字,需要明白“太阴”“温病”等概念。《温病条辨》中有如下记述:“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太阴肺。”“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太阴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风温。”
主治外感风热证
银翘散主治太阴温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感風热证,其药味组成为:金银花一两(30g)、连翘一两(30g)、苦桔梗六钱(18g)、薄荷六钱(18g)、牛蒡子六钱(18g)、竹叶四钱(12g)、荆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生甘草五钱(15g)。其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用于温病初起,疗效确切可靠,但它的用法用量与疗效息息相关,应谨记。
煎法:上述药物“共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之所以“勿过煎”,是因为“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服法:“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如此服用是非常重要的:“盖肺胃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轻扬法”。据此得出,时时,即常常,每时每刻,服药间隔短;轻,即不宜久煎,一次服药剂量不宜太大,浓度不宜太浓;扬,即表解表透。吴鞠通受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服用方法启发,首创“时时轻扬法”,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思想。
外散风热,内清热毒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温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温邪成毒,上熏咽喉而肿痛,热邪伤津,则口渴舌尖红,而苔薄白,脉浮数为邪在卫表之征。治宜外散在卫之风热,内清在肺之热毒。方中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药量重为君药,并以方名。荆芥、淡豆豉善于透表除热,薄荷、牛蒡子清热利咽共为臣药。桔梗宣肺气、利咽喉;芦根、竹叶清热生津,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合桔梗清利咽喉为佐使。此方配伍疏散、清热、宣肺、生津并举,构成辛凉解表之基本结构,辛凉之中配伍少许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使用此方,如若风疹发热可加生地、赤芍凉血解毒,麻疹透发不畅可加蝉蜕、浮萍,咽喉肿痛甚者可加马勃、玄参,口渴伤津较甚加天花粉、野葛生津止渴,肺气不利,较甚者可以加苦杏仁、贝母等化痰止咳,而夹湿邪秽浊之气而胸膈痞闷可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可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本方具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的作用,此外,还有抗炎镇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故而现代常用于普通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初期、麻疹初期、流行性脑炎、急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一些感染性疾病。
银翘散作为治疗外感风热的经典代表方剂,使用较广。现在根据其为基础方做成了许多成方制剂,剂型也多种多样。比如VC银翘片、小儿感冒宁糖浆、中联强力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感冒舒颗粒、美声喉泰含片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风寒感冒及湿热病初起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