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9-08-06张善锋金国平金戈王俊平李月白臧明玺王明臣王志举
张善锋 金国平 金戈 王俊平 李月白 臧明玺 王明臣 王志举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深造学习,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1-2]。实验课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加深知识理解,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习积极性,留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困难、被动学习及印象不深等问题[4-5],因此探索适合留学生特点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不仅对理论课教学有促进作用,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雨课堂”将微信与PowerPoint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将课件、习题等资料实时推送到学生手机,使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随时进行,增加了师生交流,激发了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6-7]。本文将“雨课堂”应用于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尝试构建一种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3—7月,选取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2017级本科留学生117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9人)和雨课堂组(58人)。对照组学生中,男生42人,女生17人;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为(18.24±1.01)岁,雨课堂组学生中,男性40人,女性 18人,年龄 17~20岁,平均年龄(18.33±0.96)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平台
授课教师在官网下载安装“雨课堂”插件后,即可在PPT“雨课堂”菜单中使用“微信扫一扫”登录“雨课堂”,在“雨课堂”的下拉菜单中,教师可以增加“雨课堂”内置的选择题、投票、插入音/视频等多种功能,点开工具栏“微信扫一扫”,进入雨课堂公众号,创建班级,生成本课程二维码,邀请学生加入课程。
1.3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模式教学,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结果并完成报告单,由教师评定成绩。
雨课堂组:实施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3个部分。
1.3.1 课前准备 教师将实验内容及知识点以PPT或音/视频的形式推送给学生,例如“蛋白质变性及沉淀”实验,教师除了推送实验操作内容,还将涉及的蛋白质结构与理化性质等知识以测试的形式进行推送,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强化了实验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实验的进行。学生用“不懂”按钮向教师反馈疑难点,教师通过查看“数据分析”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及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授课内容。
1.3.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学生们利用“雨课堂”扫码签到,便于教师快捷掌握出勤情况。教师结合学生“不懂”的知识点针对性的讲解,并通过“弹幕模块”反馈的实验现象实时了解实验进展,并以“限时测试”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既答疑了实验中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1.3.3 课后巩固 教师在平台上发布章节测试来巩固知识点,题型可以多样化并侧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例如“血清尿素氮含量测定”实验结束后,可以围绕临床肝肾功能检测为主题让学生探究,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及时加以引导并答疑解惑,同时结合预习、答题及互动情况来评定“雨课堂”成绩,为学生实验成绩提供参考。
1.4 效果评价
1.4.1 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课程结束后,为了评价“雨课堂”在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作者在参考相关研究[8]的基础上设计了对“雨课堂”教学模式评价, “雨课堂”是否有助于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自主学习、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自主创新、团队协作)以及学习能力(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自我调控)等提高等 16个项目的答题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也利用“投票”功能对学生最感兴趣的“雨课堂”模块进行了调查。
1.4.2 学生成绩考核 学生综合成绩由实验课成绩和理论课成绩两部分组成,实验课成绩满分20分,其中考勤为10%,雨课堂成绩为40%(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测试以及答题互动等),实验报告为50%。理论课成绩满分100分(权重80%),根据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成绩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雨课堂组实验报告单成绩、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以及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问卷反馈比较
问卷反馈结果显示,雨课堂组学生对“雨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达96.6%,较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的认可度高(P<0.05),说明学生认为“雨课堂”教学模式有明显的优势。关于这两种教学法是否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及实验操作准确度等方面的比较,反馈结果见表2。
2.3 “雨课堂”功能认可度
利用“雨课堂”的投票功能,作者在雨课堂组学生中推送了“你觉得哪些雨课堂工具对你学习帮助大”的投票,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可“弹幕功能”“幻灯同步”及“不懂反馈”功能,而对 “随机点名”认可度较低(图1)。
图1 医学留学生对“雨课堂”功能认可度的调查
3 讨论
我校医学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国家,他们在本国接受的多是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多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模式的差异,不少学生在教学中存在课堂纪律差,学习主动性差甚至迟到、缺席现象,通过多年对留学生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越来越意识到留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为此,我们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精髓的同时,引入“雨课堂”教学平台,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展以智能移动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本研究中,教师课前通过 “雨课堂”平台将所讲授的内容,以PPT、课前小测试等形式推送给学生,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时微调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以“限时答题”“弹幕”等进行师生互动,课后再次推送章节测试巩固教学内容。分析发现“雨课堂组”学生不仅实验报告单、实验课成绩高于对照组,理论课成绩也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尽管我们只将“雨课堂”模式应用于实验课教学,但通过平台推送的内容也涵盖了大多数理论知识点,每一次“雨课堂”实验课教学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加之“雨课堂”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学习能力,对理论课教学也起到了相长作用,而对照组学生只是在课上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及报告单,不仅缺少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环节,更无法充分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由于教授内容繁多等原因,师生互动时间有限,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纵深学习和知识面的拓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9-10]。“雨课堂”的引入则很好的填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激发了学习热情,“弹幕”工具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畅所欲言,活跃了课堂氛围,成为师生沟通的法宝[11],“雨课堂”班级中100%的学生认为弹幕功能帮助极大;“不懂”反馈功能便于学生收藏不理解的知识点,既方便后期针对性复习,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疑难知识点的分布,针对性教学。反馈调查结果显示,“雨课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在认知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自主创新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表1 对照组与雨课堂组同学成绩比较(分,±s)
表1 对照组与雨课堂组同学成绩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images/BZ_56_176_3036_2266_3095.png对照组 59 7.5±1.3 16.6±1.5 66.6±22.5 69.9±19.1雨课堂组 58 9.3±0.6* 18.5±1.1* 72.8±16.9* 76.9±13.8*
表2 对照组与雨课堂组同学在实验教学中收获的比较 [人(%)]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雨课堂”巧妙的将手机终端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实现了课前、课堂和课后无缝对接,线上线下的有机衔接[12],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现有的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更满足留学生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需求,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雨课堂”的应用范围,有效利用包括“雨课堂”在内的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模式改革上持续创新,助力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