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博物馆

2019-08-05张晓雨

环球人文地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现代感贝聿铭馆内

张晓雨

提起苏州,人们会想起精美的苏绣、黏软的吴语、别致的园林,以及文人墨客写下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吴中好处是苏州”等名句。人们也可能想到高楼林立、商铺云集、公路上川流不息......

实际上,参观苏州博物馆才是了解苏州最快最赏心悦目的方式。苏州博物馆不同于故宫博物馆,馆内并无宏伟壮观的藏物,陈列的大多都是精致小巧的展览品。如同苏州少女,没有氏族大家的华贵威严,而是小家碧玉的可爱亲切。然而苏州博物馆最大的展览品是博物馆本身。游客看完馆内展览品后,可以信步馆外,苏州人称这种游览为“逛园子”,逛的不是其他,而是建筑。

苏州博物馆是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真诚的作品,因为他对苏州有着深刻的感情。贝聿铭10岁时,全家迁往上海,几乎每年寒暑假都会来到苏州,在祖父住的西花桥巷里嬉戏玩耍。直到赴美求学,一走就是半个多世纪。1996年,80岁的贝聿铭应邀回到苏州,并选择在85岁时担纲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

贝聿铭采用了几何美学设计,使苏州博物馆延续了他作品中一贯的现代感,但这种现代感没有剥夺古典美的光彩。整个博物馆是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中轴线上的中央大厅是最引人注目的空间。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像一幅几何形绘画,造型十分优美。大厅内明朗的视野与柔和的光线,带来了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这得益于贝聿铭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同时,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发展和丰富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贝聿铭在博物馆的设计上也融入了传统的江南元素。其一是用粉墙黛瓦的色调呈现出温婉的气质。屋面和墙体边饰采用“中国黑”花岗岩石材,这种石材淋了雨会变成黑色,太阳一晒又变为深灰色,看上去比过去采用的灰瓦更雅致。其二是从苏州园林艺术中寻找灵感。游客在博物馆的长廊里走着,经常能偶遇不大的雕花木窗。木窗外有水,有树,有假山。假山上的石片顏色由深入浅,仿佛笼罩在朦胧的江南烟雨中。在博物馆与拙政园相邻的地方,还能发现借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庭院达到“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

这新与旧、现代与古典能够如此和谐地并存于苏州博物馆之中,大概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简”:不急于展示自己,而是含蓄克制的,静静等待游客一探究竟。林语堂说:“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苏州博物馆便代表了苏州婉约、深沉的的个性。

猜你喜欢

现代感贝聿铭馆内
闪耀彗星
暗黑诱惑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逛图书馆
现代感黄金饰品设计研究
贝聿铭的灵感
闺密拎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