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象征法,妙传真感悟

2019-08-05武歌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七里香冬青树阅览室

武歌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如蜡烛,象征舍己为人;翠竹,象征坚韧不拔。运用象征手法,必然涉及象征体和本体这一对事物。蜡烛和翠竹是象征体,舍己为人和坚韧不拔是本体。象征手法,依靠联想寄情于物,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形象,也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含蓄隽永。

【名家示范】

幽幽七里香

丁立梅

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请注意,七里香,第一次出现,在后文又反复出现,贯穿全文,是本文的象征体。)

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住。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见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俩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始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三写管理员的“冷”,强化了“我”内心的“冷”,但七里香的第二次出现,令暖气上升了。)

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单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七里香第三次出现,特点小结:“幽幽地,吐着芬芳。”“幽幽的”,切合赠书人不留名;“吐出芬芳”,切合美好的行为。)

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它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篇末点题,呼应开头。由于前文用七里香反复渲染与暗示,所以作者在文末的感悟能够走进读者的内心,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名篇赏析】

读完《幽幽七里香》,我们不仅嗅到了七里香的芬芳,更读懂了作者抒发的感悟:“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读罢全文,我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这种共鸣,不仅因为文中所述的人与事引发的感悟很明确、很自然,更因为这个抽象的感悟有了象征体七里香而变得具体可感。是七里香,让这个道理变得更加亲切易懂;是七里香,让文章变得更加含蓄隽永。

【技法借鉴】

用好象征,有三个步骤,可称为“象征三步法”。

第一步,明确立意。《幽幽七里香》一文在开头和结尾就将文章的立意说得清楚明白。立意明确,表述准确。

第二步,精选物象。立意是本体,所借之物是象征体,象征体要与本体有相似之处。在《幽幽七里香》一文中,七里香的特点是在清凉的环境里幽幽地吐着芬芳,这一切与作者的感悟极为相似。七里香这个象征体,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心挑选。

第三步,勾勒点染。本文的象征手法,属于《小橘灯》一文所采用的局部象征法,不属于《海燕》一文所采用的全篇象征法。在写作时,为了把感悟具象化,我们可先对象征体进行勾勒式的简单描写,接着再贯穿全文,适时点染,以达到映衬象征的功效。在《幽幽七里香》一文中,七里香反复出现了三次,作者每次都是用简洁的一句话来形容七里香的香气。

【佳作展示】

原来,我也很有魅力

安徽一考生

我终于改变了生命的色彩,任冬青般的深綠在心中繁茂!原来,我也很有魅力!

记忆里是大声的喊叫和锥心的疼痛以及医院里令人绝望的白色和消毒水的气味。那时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玩耍时被尖利的东西扎进了眼睛。从那时起,我装了假眼,眼皮上留下了皱皱的疤痕。

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是致命的。我害怕鄙夷的目光、同情的眼神,只能把刘海留长,把眼睛深深地深深地藏起来,任凭自卑疯长。

一次雪后,我站在阳台上看着同龄的孩子嬉戏。她们无忧无虑地笑着,美目顾盼,神采飞扬。她们是那样健康活泼,残缺孤僻的我在她们之间,就像阳光照不到的峡谷,那么容易被忽视。

突然,一抹浓绿跃入我的眼帘,是雪覆盖不住的冬青树。它们蓬蓬勃勃,在雪的掩映下,时隐时现,像水墨画中苍劲有力的几笔白描,在宣纸上铺开盎然的绿意!那样纯粹的绿惊艳了我的双眼,似乎在我黯淡的眼角疯长起来。

我飞快地跑下楼,踮起脚采了一片冬青树叶,放在掌心细细描画它清晰的纹理,炙热的触感温暖得让我几乎落泪。我多么希望我的生命能像它一样生机勃勃、不畏风霜!

妈妈又带我去医院了,医生说我的眼睛还没长定型,不能做手术。我垂下眼睑,看着手心皱皱的冬青树叶,它还是那样绿,刚才,它还绿着在枝头跳舞,也绿着落入我的手心。在这冬日里,正是冬青树叶将白白的雪地渲染得生机无限。

我握紧了手心的冬青树叶,手轻轻撩起刘海,心里已有些许释然,因为我突然感觉身体的残缺似乎不那么可怕了。

第二天,我让妈妈把我耳边的头发夹上去,然后笑嘻嘻地奔向伙伴们。同楼的大人们看到我的眼睛时眼中都闪过惊讶,我只是灿烂而自然地笑着,他们便也微笑着摸摸我的头。

我给伙伴们吹口琴,在雪地上画画,和他们一起堆雪人,给雪人身上画图案,把我封闭自己时学的本领都拿出来了。他们围着我,惊讶极了,都说不知道我是这么有本领的人,说我光彩四射,魅力无限!原来,没有人会嘲笑我,我的生命绿得盎然,他们不仅忘记了我的不完美,还成了我的粉丝。

太阳缓缓升起,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令冬青树绿得格外耀眼!

我开心地想着,原来,我也可以像那冬青树一样魅力无限!

【满分揭秘】

本文为2018年安徽中考满分作文,文章亮点颇多,如语言优美、立意深刻、选材真实、思路清晰等,但是最大的亮点便是采用了象征手法。白雪“覆盖不住”的“一抹浓绿”,使文章生机勃勃。

首先,冬青树触发了作者的感悟。作者从“疯长成山”的自卑里摆脱出来,变得“光彩四射,魅力无限”,源于作者从冬青树身上获得的感悟:只要乐观坚强,即使不完美、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绽放美丽。

其次,冬青树具化了作者的感悟。作者的内心感悟是明确而强烈的,但要形诸笔墨,引发阅卷老师的共鸣,就需要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作者在文中反復点染冬青树那不畏严寒的浓绿,使得道理的阐发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也使得表达更加含蓄优美,读来韵味绵长。

猜你喜欢

七里香冬青树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冬青树
冬青树
七里香——献给《中国工程咨询》杂志创刊15周年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