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势利导:应对班级德育事件的良策

2019-08-05谢芮

成才之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因势利导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谢芮

摘 要: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要因势利导,面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形式。要善于“顺势”推动事件发展,“借势”融入学生智慧,同时巧用兴趣,“造势”感化,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关键词:德育;班级管理;因势利导;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6-0018-01

青少年学生会表现出他们在本年龄段认知水平上的生理与心理情况,德育工作者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适时地帮助他们纠正行为偏差,有助于他们改正自身错误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善于“顺势而为”“借势”和“造势”,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使良好的德行成为学生内心的一把标尺。

一、德育的良机:“顺势”推动事件发展

(1)“收豆”事件。“啪啦”“啪啦”几声清脆宛如雨点的响声从地面传来,低头一瞧,一粒蚕豆蹦跶到笔者脚边。笔者捡起蚕豆,缓缓走向正从抽屉旁探出个脑袋,紧张兮兮地打量着笔者的J:“这是你的蚕豆吗?”J轻轻点了点头。“早读课应该赶紧读书复习,不要再做小动作了。”笔者从J的桌肚里将剩下的蚕豆拿了出来,放在班级讲台上。(2)“丢豆”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下课之后学生们涌向教室外,J忐忑地站在笔者面前。J一定是来找笔者要回自己的蚕豆的,笔者不禁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不知道J记住自己的错误了没有,一定要给她长长记性。“今天为什么要带蚕豆来学校呀?”“‘做中学的老师让带的。”“可是,老师……”J迫不及待地说下去:“我的蚕豆没了。”笔者没作声,眼神悄悄向放蚕豆的讲台轻轻扫了一眼。奇怪,蚕豆真的没了。笔者问J:“你拿回去了吗?”J的小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蚕豆不翼而飞了。(3)着手“查豆”。笔者本可以厉声指责,五分钟内找出拿走蚕豆的人,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给笔者以启示,“学校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厉声指责虽然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羞愧感,但从长远来看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可能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需要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改正行为习惯中的一些小问题。于是,笔者站在讲台上懊恼地说:“老师不小心把J的豆子弄丢了,如果哪位同学看见,可以把它送还给我,老师和J都会十分感谢的。”学生中并不见声响。

二、德育的深化:“借势”融入学生智慧

(1)借问蚕豆,安抚情绪。很快上课铃声响起,J的眼眶里快挤出泪水,不情不愿地晃回了座位。笔者看着鸦雀无声的教室说道,“老师听说今天‘做中学课要带蚕豆,大家都带了吗?”几个活跃的男生顿时把手举得丈高,告诉笔者带了满满一盒蚕豆。“那能不能借几粒给今天没带豆子的同学呢?”“没问题呀。”一位男生十分慷慨地拿出他的蚕豆盒,从中挑出几粒给J递了过去。J布满愁容的脸上瞬间转晴,忘却了自己的豆不见踪影的事情。笔者借势问学生:“如果班级还有其他同学也没有带豆子,还有人会借给他吗?”“会。”一位男生激动地举起了手,“上学期有一次我没带笔,还是其他同学借给我的呢。如果別人忘记带豆子,那我可以和他一起分享我的豆子。”

(2)借势探讨,察觉异样。笔者为学生们的回答感到欣慰,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乐意看到的一幕:学生之间微小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纯真的善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真切的回答,笔者希望可以让那位拿走J的豆子的学生明白:即使自己没有带蚕豆,也会有其他同学愿意一起分享,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在说话的间隙,笔者发现讲台下有个学生有些不安地扭动自己的身体,与往常安静坐正有些反常,但笔者并没有叫这个学生的名字。虽然发觉了学生异样的神情与动作,但现在并不是揭示真相的最佳时机。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教育契机的眼睛,发挥教学机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德育的拓展:巧用兴趣,“造势”感化

(1)故事分享,连接现实。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已有资源,突破德育瓶颈,创造机会导入新知。在随后的一节课上,笔者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故事《晴朗的一天》,将道理通过学生心理更易接受的童话故事揭示出来,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教学步骤。学生们通过对这则故事的讨论,明白不能做糊涂的小狐狸,不能像小狐狸那样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想要一样东西,必须征得主人的同意。(2)归还蚕豆,触动心灵。下课之后,Y终于将蚕豆送还到讲台上。笔者微微一笑,没有对Y进行批评,从Y看笔者的眼神,笔者已经明白Y懂得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课后,笔者将蚕豆原样还给了J,并告诉J上课不要做小动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德育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过程,关键之处不在于课堂传授、讨论及记忆,而在于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因势利导,在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善于观察学生,发挥教学机智教育学生,使抽象的道德观念转变成具体的道德行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学生的心理认知状况、事件的发展情况,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在更为自然、有效的道德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继刚.德育生成性资源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德育,2017(03).

[2]谭发礼.因势利导相得益彰——班级调皮生管理初探[J].教书育人,2012(07).

猜你喜欢

因势利导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爱在字里行间
顺时而变促转型 因势利导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