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05柴寿盈

医疗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氧分压呼吸衰竭呼吸机

柴寿盈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护理部 (天津 300300)

呼吸衰竭是指由各种因素造成的人体呼吸功能障碍,导致动脉氧分压值下降后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性紊乱症状,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主要包括胸廓病变、呼吸道病变、神经与传统系统病变及肺血管病变等,若未采取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极易造成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无创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措施,治疗的同时辅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51~76岁,平均(66.28±5.17)岁;呼吸机使用时间0.5~20.0 h/d,平均(6.35±1.65)h/d。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52~77岁,平均(66.31±5.14)岁;呼吸机使用时间0.6~20.2 h/d,平均(6.41±1.59)h/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已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符合行机械通气的相关要求;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面部三角区域对通气面罩过敏患者;营养不良严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存在严重器官功能不足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仪器采用瑞典MAQUETSERVO_S呼吸机(有创无创一体机),模式调整为无创S/T模式,频率设为12~16次/min,初始吸气压为8~10 cmH2O、呼气压为4~6 cmH2O,血氧饱和度达到90%时再次调整参数后辅助持续通气。

对照组提供常规的营养指导、吸氧指导、病房环境干预等护理。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1)心理干预:积极对患者予以访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耐心解答其疑惑,介绍疾病治疗相关知识,告知其治疗需注意事项,叮嘱家属多予以患者鼓励与支持,增强其治疗信心。(2)饮食干预:加强对饮食的管理,依据患者喜好及营养需求为其规划饮食方案,选取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且高维生素食物,降低糖类的摄取,指导患者多补充水分,提升其机体免疫力。(3)并发症护理:针对腹胀症状予以积极指导,要求患者紧闭唇部,以鼻部呼吸,并减少吞咽动作,对腹部采取热敷及按摩,必要时需予以药物减压;为避免面部出现压迫性损伤,需在患者使用通气面罩期间每4小时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5~30 min,并按摩局部皮肤。(4)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内呕吐物及痰液等,以免造成窒息,同时指导患者有效排痰,并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保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pH。通过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问卷总计100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分值≥90分为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不满意,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19,重测效度为0.812,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气指标

干预前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比较,a 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氧分压(mmHg)二氧化碳分压(mmHg)pH观察组28 干预前 58.74±4.97 64.06±4.89 7.19±0.33 干预1个月后 67.15±4.16a 42.98±5.12a 7.35±0.31对照组 28 干预前 58.66±5.12 64.18±5.13 7.25±0.30 干预1个月后61.57±4.05 59.24±4.97 7.29±0.29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呼吸衰竭常见于呼吸科临床,是由于机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后所致,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大脑严重缺氧、休克,治疗不及时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4]。无创呼吸机是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常用手段,具有明显成效,通过扩张支气管、降低气道阻力,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呼吸能力,改善缺氧症状。研究发现,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优质、规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氧分压较对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通常患者在出现呼吸衰竭后其动脉血氧分压会明显降低,无创呼吸机作为一种依据双水平气道通气理念研制的创新技术,通过对内源性呼吸末正压与气道高阻力施压,改善患者呼吸疲劳症状,且可有效扩张肺泡及小气道等组织,从而有助于改善气道通气情况,缓解缺氧症状[6-7]。但因多数患者对于疾病发病原因及治疗过程缺乏了解,加之受病情影响容易产生悲观心理,治疗依从性往往不高。优质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心理予以疏导,通过讲解疾病发病原因及治疗过程,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患者悲观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饮食护理干预可保障患者营养摄取充足,增强机体抵抗力;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予以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治疗风险;排痰措施可减少肺部感染事件的发生[8]。此外,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证实优质护理干预用于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提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氧分压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