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B超检查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05沈青

医疗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病B超

沈青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 (江苏南京 211103)

精神疾病指人体受各种原因影响后出现的大脑功能失衡,在行为、感知、情感、智力及思维方面出现异常,需借助医学治疗的一种疾病[1]。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两类。研究报道,全球存在各类心理及精神疾病者高达4.5亿人,精神疾病居于我国所有疾病负担的首位,约占20%[2]。因精神疾病发作反复且难以治愈,患者需长期借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对脾脏、肝脏等均可能造成损伤。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旨在探析腹部B超检查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2~76岁,平均(47.98±5.65)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42例,情感障碍33例,其他精神疾病5例;服药时间2~20年,平均(7.19±3.58)年。患者所服药物类型包括利培酮、氯氮平及喹硫平等。纳入标准:均经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疾病相关诊断标准[3]确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2年;入院治疗前均未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初期行腹部B超检查均无明显腹腔脏器异常现象。排除标准:存在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药物过敏症状患者;吸烟及酗酒患者;既往有输血经历患者;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腹部B超检查,仪器选用GE公司生产的LOGIQ C9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配套腹部超声探头,探头频率设置为1.0~5.0 MHz。所有检查均由同一名影像学医师操作,患者检查前均禁食8 h。

1.3 临床评价

统计患者出现肝脏、脾脏及胆囊超声异常例数,依据患者性别、年龄及药物服用时间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别患者腹部B超检查异常率。腹部B超检查异常表现具体为:肝脏超声异常,肝脏区域显弥漫性回声,并致密增强,回声呈增粗、增强态,肝脏内血管模糊,后方回声逐渐衰减;脾肿大,脾脏厚度≥4 cm,最大直径≥11 cm,且脾下缘超过肋缘;胆囊超声异常,胆囊腔内有团状或点状强回声,胆囊壁厚≥0.4 cm,壁表粗糙,后方出现声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腹部B超检查统计结果

80例患者中腹部B超检查异常检出率为53.75%(43/80),其中肝脏弥漫性改变检出率为6.25%(5/80),脂肪肝检出率为18.75%(15/80),脾肿大检出率为10.00%(8/80),胆囊结石检出率为10.00%(8/80),慢性胆囊炎检出率为7.50%(6/80),其他症状检出率为1.25%(1/80)。

2.2 不同性别、年龄与药物服用时间患者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比较

不同性别患者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患者及药物服用时间>5年患者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年龄≤55岁、药物服用时间2~5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0例不同性别、年龄与药物服用时间患者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比较[例(%)]

3 讨论

2012年原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总疾病负担排名中精神疾病居于首位,其排名远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4]。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数高达1 600万人,患病率高达14%[5]。精神疾病患者需借助舒必利、利培酮及奋乃静等药物长期治疗,长时间服用该类药物不但会造成共济失调、体重失衡、心动过速及溢乳等不良症状,还会影响肝脏器官功能,故临床上需加强重视。

通过超声影像技术能够有效呈现肝脏部位各个切面,可显示出肝脏具体形态、大小、结构及肝脏运行情况、内部血管走向等信息。研究发现,肝脏异常变化表现主要为肝脏部位散在性或局限性不规则光点的增粗、增强、减弱及密度升高[6]。病理分析主要是抗精神疾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在巨噬细胞进一步加工下通过免疫细胞的识别引起过敏反应,从而造成肝细胞坏死与变性。肝脏是药物代谢的关键途径,用药期间,药物自身的毒副作用对肝脏功能存在干扰,导致肝功能障碍;同时,脂肪颗粒大量沉积于肝细胞内可形成脂肪肝。抗精神病药物因其抗胆碱作用,对胆囊亦影响较严重,药物作用下胆囊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严重降低,胆汁难以有效排出,在瘀滞沉淀下产生结石。对脾脏的影响表现在其可增加脾脏最大直径及厚度,造成脾肿大。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肝脏、脾脏及胆囊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其中对肝脏损伤较大,其次为胆囊。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患者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而年龄>55岁患者及药物服用时间>5年患者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年龄≤55岁、药物服用时间2~5年的患者,提示长期接受抗精神病治疗患者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与性别无关,而服药时间越久、患者年龄越大,药物对腹部脏器的影响越严重,原因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器官机能退化,更易受到损伤;且随着药物服用时间的增长,用药的毒副作用对人体影响越严重。

综上所述,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应用腹部B超检查发现长期药物治疗可导致患者肝脏、胆囊及脾脏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且随着年龄增长及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损伤发生率增高。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病B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都有精神病
写字的尴尬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