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在小儿阑尾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8-05贺红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开腹

贺红杰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

阑尾炎(Appendicitis)主要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是细长的条索状肠组织,由多种因素共同或单独作用下导致阑尾发生炎性改变,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和慢性阑尾炎(Chronic appendicitis)两种[1]。外科常见疾病。就目前临床医学治疗情况来看,阑尾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及时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可在短期内康复,死亡率仅为0.1%~0.2%,延误诊断与治疗则有可能诱发各种严重性并发症或导致死亡[2]。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逐步加强使得以阑尾炎为代表的外科疾病发生率有所缓解,但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阑尾炎发病率依旧长期处于高居不下的状态,尤以小儿阑尾炎(Pediatric appendicitis)最为典型。据文献报道[3],虽然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在小儿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更佳,但在不同手术条件与阑尾炎形状差异下其治疗效果各有所长。借此,笔者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相关科室及部门相互配合的前提下选取121例小儿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在该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所有患者纳入均按照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内镜外科学组和卫计委组织专家共同修订的《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操作指南(2017版)》[4]相关内容作为本次纳入对象的主要筛选依据,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符合筛选标准者合计12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1例,对照组急性阑尾炎37例,慢性阑尾炎23例,实验组急性阑尾炎39例,慢性阑尾炎22例。急性阑尾炎类型:(1)对照组:化脓性27例、单纯性19例,坏疽性14例;(2)实验组:化脓性28例、单纯性20例,坏疽性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详见表1)、病型等常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条件,如常规资料、相关疗效比较等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与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术前均根据阑尾炎严重程度予以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对有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紊乱者均进行纠正处理。

表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对比

1.2.1 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和行全身麻醉,找到麦氏口位置后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逐层剖开相应组织并找出阑尾并将其提出切口,在血管钳夹住阑尾系膜后移顺行或逆行方式切除阑尾。接着清除残留后缝线、包扎阑尾残端,放置引流设施与冲洗腹腔,以由里到外逐层缝合的方式缝合切口。术后予以抗生素治疗。

1.2.2 实验组:腹腔镜手术治疗。(1)取仰卧位,常规腹部消毒铺巾,在患儿脐上缘选择合适位置并刺口,插入气腹针与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8~12mmHg(1mmHg=0.133kPa);(2)将原来刺口扩大4mm,接着插入5mm Chocar腹腔镜;(3)找到患儿左下腹和耻骨上正中位置并插入3~5mm的Chocar,接着开展各项探查;(4)找到盲肠和阑尾并对阑尾根部进行戳孔,采用4号丝线将阑尾系膜与阑尾根部结扎,合计2次,接着在两结扎线之间进行阑尾切除,对两端阑尾残端电烧;清理、冲洗腹腔,拔除套管后缝合或粘合。术后予以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各项围术期指标;(2)切口愈合,包括Ⅰ、Ⅱ、Ⅲ期愈合;(3)切口感染、腹腔感染、黏连型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121例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围术期各项指标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儿围术期各项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儿切口愈合程度对比 实验组Ⅰ期切口愈合明显高于对照组,Ⅱ期、Ⅲ期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儿切口愈合程度对比[n(%)]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56%,对照组为16.67%,两组对比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腹腔镜手术在小儿阑尾炎中的应用简述 据统计,与小儿阑尾炎相关的最早的描述可追溯至1735年,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首例报道则可追溯至1894年,而将腹腔镜技术引入小儿外科治疗(包括小儿阑尾炎)由Gans和Berci 于1973年完成。接近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和不断完善,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成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疗效的主要特征。但必须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的逐步完善,对患儿术前疾病程度进行评价,根据病理阶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才是减少并发症的基础。近年来,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我国小儿阑尾炎治疗的整体水平和规范腹腔镜手术操作,相关部门均根据我国目前该病的现状与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和修订了《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操作指南(2017年版)》,这对推动我国小儿阑尾炎的诊治是极有帮助的。

3.2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小儿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对比探析 近期,Blakely教授等在JAMA Surg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与小儿阑尾炎治疗相关的文章并指出,由于小儿阑尾炎的发生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医疗中心或各个地区的方案也不尽相同,而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来看,该研究结果基本上符合现阶段小儿阑尾炎治疗现状。但为了提高患儿预后效果,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小儿阑尾炎诊治指南是极为必要的。本文中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证实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郭俊海等[5]在A组行腹腔镜术进行治疗,B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后发现 ,前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后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者,与本文结果相吻合,提示在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效果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更优,也就说腹腔镜手术能更好的减少患儿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且由于患儿术后恢复时间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更快,因此使用抗生素的次数、剂量、时间也明显缩短,这与叶青[6]在其《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对比》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中实验组Ⅰ期切口愈合明显高于对照组,Ⅱ期、Ⅲ期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1)腹腔镜手术对腹壁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患儿能及早下床活动,由于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能避免开放手术中对肠管的反复牵拉和减少其对肠壁的摩擦与损伤,潘伟华等[7]发现腹腔镜手术对肠管及周围脏器的生理性干扰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更小,继而更好地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提升Ⅰ期切口愈合速度极有帮助。(2)腹腔镜手术主要在直视下操作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手术视野更大冲洗范围更宽,且术中对肝下、膈下及周围组织[8]的有效清除率更高,这样既能减轻患儿术后疼痛,也能有效的降低腹腔引流管放置率,故实验组Ⅱ期、Ⅲ期切口愈合则明显低于对照组。(3)腹腔镜手术无需接触阑尾,有效的避免了阑尾与腹壁切口接触的机会,因此术后感染率也随之降低[9],本文中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有效的证实了上述结论,这与洪亚强[10]的研究结果也基本一致。

从目前临床诊治情况来看,由于小儿阑尾炎病机多样,因此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结果也存在差异。结合本文与相关文献可证明,腹腔镜手术在该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明显更优,其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术后腹壁无手术瘢痕,对减轻小儿阑尾炎患儿术后疼痛和降低并发症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开腹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