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对降低手术室护理纠纷效果
2019-08-05程赟
程 赟
黄石煤炭矿务局职工医院手术室,湖北省黄石市 435001
手术室为外科患者重要治疗场所,承担外科手术工作重要部分。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繁琐、工作任务重,患者手术过程中病情变化多样,具有较高护理风险,为护患纠纷发生重要科室[1]。护理查对制度为临床护理工作核心内容,但手术室护理工作相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繁琐,执行情况较差,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健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对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进行有重要临床价值,我院于2017年6月开始健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以实施前6个月和实施后6个月作为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7年6月开始健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于实施前6个月、实施后6个月,采用抽层抽样方法,分别选取手术室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各70例进行分析,实施前和实施后手术患者男/女、年龄、手术性质和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实施前、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
1.2 方法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建立、健全如下:(1)制度健全:在原有手术室制度基础上,结合自身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特点,修改、完善手术室查对制度。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掌握,并严格按照新建查对制度执行,由护士长、科室主任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对护理人员执行情况采取评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于护理人员绩效挂钩,以确保执行到位。(2)核对制度内容:①根据科室手术轮台情况,于每台手术前15min,护理人员准备当台手术所需器械、药物、材料等,查对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潮湿、是否破损、是否到期。②术前5min,再次确定患者基本信息、手术类型和方式,检查手术室器械是否功能正常。③患者入室后,根据手术通知单,向患者及手术医师一一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手术需要准备物品,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术中备血情况。检查并摘除患者发卡、活动义齿、项链、戒指等物品,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进行备注,签名。④麻醉前,与麻醉医师再次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核对慢,确定患者无麻醉相关禁忌证。⑤麻醉完成后,与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共同对患者本次手术所需器械、针线、敷料、材料等,并对数量进行清点和记录。⑥术中,护理人员严格查和执行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口头医嘱,在执行每项医嘱前,需重复医嘱获得医师确认,并逐项记录护理单上。⑦关闭体腔前,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对器械、敷料、材料等手术相关物品再次进行清点,连续清点3次,核对术前记录单,无误后,再关闭体腔。⑧术后,将手术取出标本装入标本袋中,并再次核对标本袋上患者个人信息,交由病理科后,确认签字。
1.3 观察指标 (1)于实施前6个月、实施后6个月,统计并比较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发生率。发生率=护理纠纷或护理投诉起数/总手术例数×100%。(2)满意度:参照相关资料[2],设计针对手术室手术患者满意度问卷,于患者术后3d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2 结果
2.1 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率 实施后,手术室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2实施前、后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率比较[n(%)]
2.2 满意度 实施后,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P<0.05)。见表3。
表3实施前、后手术患者满意度比较
注:实施前、后满意度比较,χ2=7.714 0,P=0.005 5。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院治疗效果、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配合医师完成手术,还需维持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记录及术后清点,手术过程中所需器械、敷料、材料、药物等种类繁琐,且随着患者病情和手术步骤变化,所需不同,显著增加手术室护理工作难度,易发生护理差错,影响患者手术安全性,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3-6]。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对实施尤为重要,但近年临床报道显示,受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繁琐、局限性等因素影响,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实施情况较差,同样为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增加手术室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7-8]。
健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每台手术均按照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实施,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需要涉及查对项目,均按照查对步骤实施,并在每步实施后签字确认,以确保全程查对无漏项。健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后,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率(P<0.05)。查对制度为护理工作重要环节,为确保正确实施护理操作关键步骤,能有效预防护理差错、医疗差错发生,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和手术质量。同时在实施护理查对制度后,显著提高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P<0.05)。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为反映手术室护理质量关键因素,进一步证实健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并严格实施后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健全并实施后,能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纠纷,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