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9-08-05王慧卿王桂英李银玉张继敏黄正丽尉杰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颈动脉资料脑梗死

王慧卿 王桂英 李银玉 张继敏 黄正丽 尉杰忠

1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037006; 2 山西大同大学脑科研究所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显示有腔隙性脑梗死。故收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的临床资料及无腔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数据做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整理2014年2月—2015年5月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取两组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53例,男27例,女26例;T2DM无脑梗死组50例,男26例,女24例。为减少一些严重疾病对分析结果的干扰,排除有严重肝肾疾病、心功能不全、感染、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贫血等患者。糖尿病诊断依据1999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脑梗死通过行头颅MRI检查明确诊断。病灶直径<10mm 为腔隙性脑梗死,1个梗死灶为单发,2个及2个以上为多发。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空腹12h后次晨肘静脉抽血,查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并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压,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并查高血压病史,行颈部血管彩超明确是否有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及生化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LDL-C、高血压病程、HbA1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TC、HDL-C、FBG、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及生化资料比较

注:与T2DM无脑梗死组比较,*P<0.05。1mmHg=0.133kPa。

2.2 腔隙性脑梗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否为应变量,年龄、BMI、糖尿病病程、SBP、DBP、FBG、HbA1c、Cr、BUN、高血压病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Forward:Ward法)显示,高血压病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HbA1c是糖尿病合并腔梗的主要危险因素,回归方程为:Y= HbA1c×0.483+高血压病程×0.16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2.059-5.669。见表2。

表2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行头颅MRI示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血压增高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缺血性微小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1]。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往往为多发病灶,梗死多位于基底节区[2]。糖尿病的高糖毒性,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典型改变为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3],其机制为:糖尿病引起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并常伴有脂代谢紊乱,故血液处于高凝、高黏稠度状态,且糖尿病往往有红细胞聚集力增强,变形能力下降,血小板黏附及微小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这些进一步影响血液流变学,导致更为严重的微循环障碍,从而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包括脑部微血管,脑部微循环障碍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

3.1 高血压 高血压应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但在本资料中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为本资料收集的血压为入院时的即刻血压,仅仅是那个时间点的血压,许多患者已服用多年降压药物,故无法代表患者平时的血压控制情况,而本资料显示高血压病程久的患者更易出现腔隙性脑梗死,故高血压病仍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这与国外学者Djelilovic-Vranic J等[4]的报道一致,后者认为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紊乱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3.2 高血糖 本资料显示入院时静脉空腹血糖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HbA1c却有显著差异,后者反映血糖更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空腹血糖仍为点血糖,不能反映平时血糖控制情况,而HbA1c可反映2~3个月的血糖总水平,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亦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尤其脑部微循环障碍,导致腔梗的出现。另外血糖增高引起血小板功能增强和凝血因子Ⅷ增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管腔的闭塞,引起脑梗死[3]。

3.3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高血脂 国内学者贾莉报道颈动脉硬化和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相关[5]。国外学者Thin DW等认为高TG血症与T2DM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6],而本文中脑梗死组的TG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文章的样本例数少有关,本资料统计显示有颈部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相关,这与国外Palacio S等的报道一致[7],动脉内中膜增厚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而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3],在本资料的两组t检验中,LDL-C在糖尿病合并腔梗组显著增高,故仍需要给予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从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总之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对于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极其重要。另外糖尿病引起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大,故还需要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猜你喜欢

颈动脉资料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