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秋时期秦国宗庙的模型建构研究

2019-08-05鲍培瑜杨延岭周嘉珺

山西建筑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宗庙夯土建筑群

杜 旭 鲍培瑜 杨延岭 周嘉珺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考古学是专门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它以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东西为基础,田野考察发掘工作是其钻研的基础所在。经过考古学家的研讨,这是东周时春秋末期的先秦宗庙建筑群遗址,此遗址总占地近7 000 m2,是距今为止发现留存最完好的先秦高等建筑群,规模也是之最,对先秦建筑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它的出现代表当时宗庙制度体系的基本完善。

1 宗庙模型的复原与虚拟情景的建构

宗庙建筑群遗址整体呈“品字型”布局——位于中轴线上北部的朝寝建筑(祖庙),朝寝建筑南部东西两侧配置东厢房(昭庙)、西厢房(穆庙),沿中轴线对称。遗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影壁,中庭,朝寝建筑及亭台。大门的组成部分为门道、东西塾、东西半塾、回廊和散水等;中庭部分为长方形,微凹下地面,中庭的南、西、北部分布着大量各种类型的祭祀坑;朝寝建筑南部正中为前朝,其后面长方形处为后寝。朝寝东西两侧凸出部分为东西夹室,朝寝及夹室的后部设三门,分为三室,称北三室。院内西南角配一角楼,建筑四周环以围墙,除大门外东西两侧围墙各设一侧门,形成一个全封闭式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北偏东20°,东西长160多米,南北宽90多米,布局整齐有序,结构严谨。以上种种,反映了我国早期宗庙建筑的面貌(见图1~图 4)。

而今, 由于宗庙建筑遗址年代比较久远,又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因此,不能直观、准确地看到基址本来的面貌。复原过程中根据发掘简报及发掘简报补正中的已知数据,并根据中国自古以来的对称原则,绘制较为精确的工程图纸,对遗址平面进行完整的平面复原,再根据营造法式算出夯土墙高度,最后进行模型建构:部分可拆卸式的1∶100实体木制模型和可演示的三维虚拟模型互相结合的方法予以复原,并用视频重现此建筑的建造过程,基于直观感受基础之上的数据化分析,使大秦帝国诞生之前其宗庙建筑的空间魅力得以重现光彩,借以重现春秋晚期的建筑历史文明。

2 文化背景的勾勒与建构方法的剖析

早在西周时人们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就发掘出一大型宗庙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面貌最初反映了周宗庙的基本形状与规模大小,春秋时期出土的秦国宗庙遗址比西周宗庙更接近中国古籍文献的记载。建筑的发展机制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并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的,建筑内部的发展机制要基于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建立,并要与环境发生交流。建筑首先依靠所在时代的建筑文化,建筑文化是不断传承积累而来,建筑的发展既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发展水平;建筑同时还受当时社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人文条件及地理环境、其后、温度、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实体手工模型采用木板、木棍制作,比例为1∶100,并做成部分可拆卸式的,可由此展示柱子排列、屋架结构,并能清楚展现建筑的内部墙体布置、空间格局; 虚拟三维模型采用Sketchup软件建立,并用Lumion软件进行动画讲解,演示秦国宗庙的建造过程,模拟重现东周秦国宗庙当年建设时的情景:筑基→立柱→夯墙→立架→安椽→铺瓦的整个建构过程,以使效果增色(如图5所示)。

3 纵向对比的传承(布局形式)与横向对比的迥异(夯土台)

单一存在的事物是无法衡量它的价值与意义的,必须要有与它有联系的事物共同存在,并存在异同之处,我们才能评价它的价值所在,并从异同之处探求其发展规律,探究方法分为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是不可磨灭的,它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制,又在新的环境下有所拓展和革新,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布局结构和独具魅力的艺术造型所闻名。但就秦国宗庙的布局结构与空间形式而言,其本质与后世唐朝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左祖右社”,乃至当今的诸多空间布局——品字形布局似乎是如出一辙,虽然由于年代相隔的久远,建筑不断的进步发展,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一脉流传。

横向对比,此建筑群采用的是上窄下宽的夯土墙,夯土建筑是世界上应用历史最悠久且散布最为广泛的传统建筑形式。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以夯土高台为基底的宫殿建筑。瓦片的应用在宗庙建筑上有所体现,马家庄遗址出土大量瓦片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宗庙建筑的夯土台却不如宫殿建筑高大,马家庄一号建筑遗址中最高的夯土台也仅1 m多,此种现象表明宗庙建筑的地位在当时受皇权的影响已不及宫殿建筑。单就春秋时期土木—夯土台上建造木结构房屋结合的方法,外观宏伟,位置高敞,遗留至今的台榭夯土基址还很多。

4 秦国宗庙地位变化

马家庄遗址位于秦迁都咸阳前的旧都雍城中轴线上,西为宫殿建筑群,东为宗庙建筑群,宗庙建筑与朝政宫殿平起平坐,此现象鲜明反映了先秦之前帝王对王权的重视程度,同时体现出政治体系基本都是以血统关系维持,但从秦始皇开始,他不懂建筑对于王权的重要性,为抬高皇权,将宗庙移出了雍城,抛弃了政治纽带,而后不断加强个人集权野心,由此受王权→皇权的影响,宗庙建筑的地位也出现了滑坡。

5 结语

马家庄宗庙建筑反映了我国早期宗庙的雏形,其品字形布局不仅是对先秦建筑的传承,对后世建筑的发展也颇具影响;木结构的应用更是体现了中国匠人的造诣颇深。文章以上所做的结构研究、对比分析、复原建构,不仅是对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剖析,更是为当下及未来的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正确的参考,从而引发后人更深层次的思考——设计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于传承,高于探究,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宗庙夯土建筑群
现代夯土建筑材料特性及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论电影《一一》中的儒道生死观
东汉初的礼制建设与政治合法性建构
袖珍公园——高密度建筑群与户外公共空间矛盾的良药
试论辽朝太祖时期的宗庙制度构建
天空之城与地球引力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夯土材料的分析研究
竹筋夯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