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力的策略探究

2019-08-05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实验小学刘大红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8期
关键词:思维力灵活性长方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实验小学 刘大红

数学是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的学科,为此,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等更侧重于思维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诱发他们思维活动,提升他们的智力和思维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开阔性

数学教学中,对于儿童思维力的培养,首先要把握儿童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一般表现为单一性,存在思维定势,在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时思路打不开,甚至找不到任何思路。因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克服这方面的弊端,从全面分析问题着手,培养他们思维的开阔性。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应明确学生已经有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宽”,那么,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

对于这两个公式的相似性,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这样,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赋予了生动性、直观性。

同样,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想象为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的一半,也利于学生形象记忆,也让学生明确面积推导的依据。

再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教学时,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形成初步认识,形成图形空间概念是基础性的支撑。因此,教师不妨先引导学生感受“面”和“体”,让学生借助于魔方或者手机包装盒等实物,让他们画一画、描一描,再剪一剪……这样,枯燥的知识以操作活动展开,思维的发展不受教师的干预,更好地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二、注重科学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度

学生思维力的发展和培养,除了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之外,还应注重训练的科学性,注重思维的敏捷性、反应度。思维的反应度也就是思维的快与慢。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时问题一给出,个别学生就会脱口而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本不用任何思考,而有的学生好一会还反应不过来,即使老师给予引导,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需要教师给出更明确的讲解和演示。思维的快慢反映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天赋,但思维的快慢也需要培养,实践证明,思维的敏捷度、反应度只要训练有素、科学培养,完全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以中高年级“简便运算”为例,少数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之后,拥有了一定的口算能力,对于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需要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口算出结果,如25×2,他们会想到25+25=50,或者25×2等于20×2+5×2=50,再给出25×4时,他们不假思索地得到100,于是,对于25×18×4的计算时,他们可以一下说出答案是1800。而大多数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从25×4=100开始,再引导他们运用乘法运算律,时间久了,类似的题多了,这类问题迎刃而解。这种现象说明,纵然多数学生的思维缓慢,反应滞后,但扎实系统的引导和训练也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思维敏捷度的训练应长期坚持,成为数学课堂的习惯。教师每带领学生探讨完一个例题教师就给出变式题,或者要求学生一题多解,要求学生快速解答。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提升思维的反应度。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时,教师出示图形,让学生求出这个房子的面积,教师采用“分割法”,将这个图形分解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作为解题方法的引领,然后提出:你还可以怎么分?除了分割法,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样,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发展了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打开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思维的快慢,也直接反映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可以从思维的多元化、多角度入手,让学生触类旁通。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解题的思路,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和发展思维力。

例如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时,教师一般给出例题,如:王大叔用一根18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对于这个例题,多数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怎样解决。于是,学生通过思考,给出不同的答案:长是8、宽是1的长方形;长是7、宽是2的长方形;长是6、宽是3的长方形;长是5、宽是4的长方形。不同的答案,学生都坚持自己的是对的。但是,让他们说出解题的方法,不乏片面性,他们的答案显然是“猜”出来的。

此时,教师应从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如长度是18米,说明组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是18米的一半,就是9米,那么,长和宽的和是9的长方形有几种可能?

这样引导,让学生不再坚持自己的答案,而是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灵活性。这个问题,教师也可以在给出问题后直接引领学生思考:你能用18根长短相同的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吗?从而转换问题的解决思路,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思维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中,应把思维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从思维特点抓起,帮助儿童打破思维定势,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敏捷性的全面培养,加大训练的力度,长期坚持,学生的思维力将得到不断发展、大幅度提升,从而发展数学综合素养,提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力灵活性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新型储换热系统在热电联产电厂灵活性改造中的应用
基于SVD可操作度指标的机械臂灵活性分析
分类数 不出错
更纯粹的功能却带来更强的灵活性ESOTERIC第一极品N-03T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创新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