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美学研究
2019-08-04谭红林
谭红林
摘 要 新闻摄影美学可以看作是新闻摄影与美学二者的有机融合。新闻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反映,这一特点对新闻摄影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美学的要求。文章阐述了一张高质量的新闻摄影素材只有同时满足形象性、瞬间性和真实性这3个美学特征,才能表达新闻事件所包含的信息,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引人思考。
关键词 新闻摄影;美学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7-0180-02
1 新闻摄影的含义与起源
新闻摄影以现场的图片对实时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利用数码电子设备对现场纪实进行抓拍,并对图片附以简短概括性的文字,使事件或消息等更加直观形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事件或信息是要表达的重点,图片只是烘托事件或信息内容,加深或者帮助观众对事件或信息的了解。
1842年5月,德国汉堡发生特大火灾,作为当时的实时新闻,为了让德国的民众了解火灾现场的具体情况,德国人Biouwu和Stellzner采用达盖尔银版法拍摄了火灾扑灭后的现场图片,由此拉开了新闻摄影的“帷幕”。当时的摄影仪器设备笨重、操作繁琐,只能用于捕捉静态的人像或场景等,将照片刊登于报纸前需要有专业的画家对其加工,制成木刻版本才能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1880年3月4日,纽约《每日图画》采用S.H. Hogan的照相铜版术,将体现棚户区素材的《棚户区风光》照片打印出来。创刊于1903年的《Daily Mirror》文章内容简短,但大量采用照片来展现娱乐、体育、民生消费等题材为主的新闻。直到1920年,传真技术、照相制版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小型便携式照相机的出现,使得新闻摄影有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1928年德国摄影师e. Salomon利用小型便携式相机结合室内光线和不干涉对象的前提下进行新闻素材的抓拍,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奠定了美学与摄影技术的基础,因此e. Salomon被世人尊称为“新闻摄影之父”。1935—1955年,被人们稱为“画报的黄金时代”期间,新闻摄影为画报提供了大量素材,推动了画报的发展。电视机的出现与普及更加提升了新闻摄影在报纸、杂志等版面上的重要性,新闻摄影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关新闻摄影系统性研究也由此开始。发展至今新闻摄影早已成为新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闻摄影的加入使新闻更具吸引力。
2 新闻摄影美学与美学的区别
美产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它客观的存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方方面面,诸如,大自然的河流、湖泊、日月繁星之美等,社会生活中的体现人类智慧的作品、人的表情、动作、着装、外貌中的美等。许自强在《美学基础》一书中指出: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主观审美意识和美两者之间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科学,并把美分为现实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美学对于现实中的美解释为客观存在与现实中比较直观的美,诸如大自然的美、社会物质精神的美、人与生活中的美等,作为人类的审美对象,是人类审美意识产生的基础。艺术中的美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现实中的美的升华与结晶。
新闻摄影以事件现场最为典型的可视形象瞬间来传递和表达信息,即通过摄影艺术学将需要表达的信息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美学基础》中的分类,新闻摄影属于现实美中的社会美,有属于自己的审美价值和规律。新闻摄影美学的侧重点是捕捉事件现场的典型场景并将其静态化,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静态视觉信息和现场的统一,体现的是瞬间形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和规律。新闻摄影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身美的本质、美感特征、美感规律和审美信息传播规律等,是新闻摄影与美学二者的融合,通过新闻摄影素材表现社会生活形态各种不同的美,需要通过美学规律指导新闻摄影,才能创造出完美表现事件信息的素材。
3 新闻摄影的美学特征分析
3.1 新闻摄影的形象性美学特征
新闻摄影是以形象作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传播手段,新闻摄影的形象性特征可以全方位的展现新闻的视觉、瞬间、现场和真实性的特点。新闻的形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用视觉形象来呈现事件的内容和背景,所要表达的信息要蕴含在新闻摄影的形象性中。新闻摄影形象性强调的是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摄影师通过抓拍现场视觉形象,用瞬间反映现实,这种表达法方式直观、生动,内容真实可信度更高。对于新闻信息如果单单是文字描述,在编辑过程中会受到很大主观性的影响,如语言的组织、表达方式的选择等,高度的概括使新闻信息更为抽象,晦涩难懂,不利于观众对新闻的了解,新闻摄影通过新闻形象使观众更加真实的感受新闻现场的氛围。通过数码电子设备获取的新闻信息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承载才能最大化的传播,所以要求形式承载本身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的核心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表现力上,表现力强弱是新闻摄影素材的价值最直观体现。
3.2 新闻摄影的瞬间性美学特征
新闻摄影的瞬间性是指摄影只能抓住事件发展的某一特定时间,这一特定时间节点足以让观众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通过摄影的瞬间记录把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生活等人类活动定格,通过瞬间记录形象的表达事件,看似静止的瞬间形象即暗示着事件发生的背景又预示着事件发展的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事件发生、发展的核心内容。高质量的新闻摄影素材都是能够捕捉到导致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最为典型的瞬间,最为刻骨的展现事件的本质信息。好的摄影素材想要表达的内涵不是所能看到的表象,而是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事件的延伸引发的思索。
新闻摄影的瞬间性要求捕捉到的画面瞬间,不但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还要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针对该事件的思考。以汶川大地震中记者拍摄到的被废墟掩埋的男孩照片为例(见图1),照片本身表达的不仅仅是男孩在灾难面前无助的眼神,更深刻内涵的是在灾难面前,人们无惧危险,在余震不断地情况下仍然不放弃搜救工作,男孩忍受剧痛坚持等待救援,在血淋淋的灾难面前人们顽强抗争的精神,对人的心灵和心理活动有强烈的震撼作用,更加彰显了灾难面前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坚持不懈的精神。
新闻摄影中的重要瞬间体现了新闻本身价值和摄影艺术的张力。新闻摄影素材要满足新闻自身价值,根据重要性、显著性、人物心理等标准安排素材,单一形式的美不能表达新闻想要强调的内容。新闻摄影与二维图像的审美元素有很多相同点,在瞬间性和空间上的统一同样包含着神态、静态、动态等美学元素,拍摄者只有将这些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抓住新闻摄影的瞬间彰显新闻价值和艺术张力之美,这就是新闻摄影瞬间性美学特征。
3.3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美学特征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就是报道的对象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人、事或者是物,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摄影的美是以内容真实可信作為基础的。新闻摄影需要满足在时间、空间、采访对象三位一体的真实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所选素材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新闻事件的客观存在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是真实存在的,能够全面的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新闻形象的抓取必须来源于事件发生的现场,不能有人为干预或采取其他手段改变新闻形象。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新闻价值最根本的体现,脱离事件的真实性,或刻意突出某些效果,主观的进行改变,新闻摄影便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对于大多数的新闻事件,观众只能“借助”摄影记者拍摄的新闻照片了解事件,所以说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减少或消除观众对事件的不确定信息,帮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形象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渠道。确保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新闻记者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也是唯一独有的权利,而其他的摄影艺术,为了达到特定的美的效果,需要进行必要的人为干预或以夸张的手段烘托摄影效果,所以说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也是新闻摄影最本质的特点。
4 结论
如今新闻摄影被广泛用于传媒中,作为一种美学创作,应避免只注重新闻规律,使新闻摄影素材不能深刻的体现事件信息,又要避免过于利用美学规律夸大效果造成新闻摄影失真,在利用摄影美学的同时要兼顾新闻摄影的形象性、瞬时性和真实性特征,才能创作出既有新闻价值又充满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冲,栾涛.新闻摄影的美学特征[J].新闻战线,2017(13):120-121.
[2]杨海利.新闻摄影美学的形象性[J].新闻与写作,2000(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