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9-08-04贾建达李生琦
贾建达 李生琦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现象也比较普遍。文章利用“2016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 ”(CLDS)数据,将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其效应主要是引致作用,参与购买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
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居民;消费行为
一、引言
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研究的国外研究者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1954)和弗里德曼(Friedman,1957)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使人们对未来产生了非常乐观的预期,从而能促使居民为增加即期消费而减少预防性储蓄。而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围绕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关系侧重于对城乡居民进行整体研究,与此同时,在早期阶段,学者们更倾向于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忽视了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社会保障的种类、覆盖率和保障程度等。其次,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研究有许多相关文献,但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研究较少。根据全国老龄委统计,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将占到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由此推测,大病医疗、养老保障、长期护理等险种的高速发展都将伴随老龄化社会而到来,目前已经构建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无法完全符合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面对中国人口结构的巨变,商业健康保险成为了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作为新农合和新农保的良好补充,共同支撑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体系,研究其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无疑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促进和拉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始终离不开农村,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迫在眉睫(姜百臣,2010)。鉴于此,本文在综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通过筛选、整合农村社区家庭和个人两个层面的数据,运用半对数模型分析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大小及方向,并作实证研究。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文使用数据来自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开展的“2016中国劳动力动态查”(CLDS)。本套数据涵盖了个人、家庭、社区3个层面,涉及全国29个省份,通过筛选农村社区,统计户主相关信息,并对极端值、异常值和空白进行删除,共获得7037个样本农户。主要统计指标包括户主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社会保障情况。
(二)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参考现有文献研究,综合两种基本保险和两种商业健康保险,本文建立半对数模型:
lnyi=β0+β1shbz+∑iβixi+μ
式中,lny为人均消费支出对数;shbz表示社会保障类型;x为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μ 代表随机误差项,β0,β1,为待估计参数。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是否购买新农合、新农保、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四个关键变量构建四个半对数模型,添加户主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变量,模型估计结果见表1、2(仅保留关键变量)。
现就模型的估计结果对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及其作用大小与方向展开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明:参加新农合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参加购买新农合的估计系数为0.0855,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即平均而言,相较于未参加购买新农合的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8.55%。户主个人特征中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估计系数为0.0413,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平均而言,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每上升一个层次,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4.13%。户主家庭特征中的非农就业占比、人均收入水平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正影响,且显著性水均为1%,估计系数分别为0.2717,0.2874,表明农户非农就业占比每提升1%,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2717%;人均收入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2874%。家庭特征中的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为-0.0728,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每增加1人,农户人均消费支出降低7.28%。模型(2)的关键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参加新农保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是否参加购买新农保的估计系数为0.0525,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即平均而言,相较于未购买新农保的农户,参与购买新农保的农户其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5.25%。
模型(3)的回归结果表明: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参加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估计系数为0.1898,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即平均而言,相较于未参加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18.98%。户主个人特征中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估计系数为0.0375,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平均而言,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每上升一个层次,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3.75%。户主家庭特征中的非农就业占比、人均收入水平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正影响,且显著性水均为1%,估计系数分别为0.2597,0.2848,表明农户非农就业占比每提升1%,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2597%;人均收入每上升1%,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2848%。家庭特征中的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估计系数为-0.0759,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每增加1人,农户人均消费支出降低7.59%。模型(4)的关键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参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对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是否参加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估计系数为0.3085,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即平均而言,相较于未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户,参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户其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30.85%。
四、结语
通过上述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的实证检验和定量分析,表明社会保障通过提高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从而有助于消费信心的增强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显著,提升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有利于人均消費支出的增加,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一大因素。人均收入和非农就业占比对农户人均消费的影响也显著为正。因此,关于促进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创造良好就业环境,为农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此增加农户的收入水平,尤其是非农就业岗位;二是应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努力提升农村居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姜百臣,马少华,孙明华.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