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课改进程中的 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2019-08-03李伟
李伟
英语是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语言。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新课程在不断推行,高中英语教学也在积极改革和创新。但是当前在课程改进中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教师需要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基于此,本文以课改进程中的高中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课程改进中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而且提出了课改进程中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1. 课程改进中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1.1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法
就当前的教学方法来讲,多数高中英语教师都仅仅重视英语词汇以及英语语法的讲解,一般很少有引导学生的发音问题和延伸性的知识,所以很难增强学生的寫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且没有重点讲授各种写作技巧,只是为考试而教学。由此不难发现,一些高中英语教师没有认真地讲解英语语法,过分重视阅读能力,以确保有良好的考试成绩。因此,这样容易导致许多学生形成误区,学习英语知识只是停留在积累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上,但想要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2阅读教学方法缺乏多元化
就英语阅读教学来讲,教师往往都是向学生发放资料,而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相应的题目,然后教师仅仅需要核对答案是否正常,尚未深入讲授课文中的难点。尽管该教学方式长期以来被教师采用,但该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中,阻碍学生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高中英语阅读内容是多样化的,其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是依赖该教学方法是不足的。
1.3教师的定位不清楚
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所以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仅仅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讲授知识,而且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疑惑。并且有些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以一种高姿态来教学,完全照搬教学内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掌握,尽管这样可以增加教师的权威性,但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课改进程中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2.1游戏教学,将游戏和教学相结合
通常,学生的认知规律都是从特殊逐渐转化到一般,从复杂到简单。与其他的语言教学相比之下,英语教学在本质属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农村学生受到地方方言带来的影响,每个人的语言习惯都是不同的,他们对英语是非常好奇的,所以他们会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尽可能采用有新意的教学方式,而且适当的加大英语难度系数,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复习单词时,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带着读、学生跟着读的方法,在这种枯燥范围的气氛中很多学生都很难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课堂学习氛围不活跃。
2.2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因为每个学生自身条件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有差异,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与他们知识水平相符的教学目标,而且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难度适宜的任务。并且在做好层次性任务后,教师必须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中一起进步。比如:对于英语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住一些英语单词或者英语语法;对于英语知识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除了记住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还要了解英语语法的使用方法;对于英语知识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而且在平时的英语写作中灵活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2.3鼓励评价,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是单一的,既不能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又不能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必须要在时间充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教师是尊重他们的。评价内容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和情感态度等因素做出适当的调整,对每个学生都充满期待,而且从不同的侧面评价学生,让学生可以发现到自身的长处,为他们建立相应的平台,不断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就高中英语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而且必须要在最大限度上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实现既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促进高中英语教学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