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式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2019-08-03周艳冰

关键词:个体农村思维

周艳冰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对于先进教育水平的需求也显得越来越明显。而对于现代初中生来说,心智不断发育的同时也渴望着对传统教育模式下禁锢状态的突破。合作学习式教育恰好映证了这些空缺,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发挥优势,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字:合作学习式教育;初中教育;优势;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91-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式教育已作为一种创新性教育模式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学习当中。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数学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合作学习式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显得更加适应于初中数学教育。因此,探究合作学习式教育的优势与影响对于现代教师来说是一种显要的优势,在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中应该明确其意义,掌握方法以达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合作式教学在现代初中教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思维开发

在传统的初中学习教育中,每一个学生都被划分成个体,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递,在学生-老师关系模式中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循环,学习环境的作用在传统学习教育中被淡化并且逐步削弱了学生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利用。与此相对的合作学习式教育则给予了学生一个与周围环境联系的通道。在学习教育中,合作学习使得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信息交流,小组中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思维的交流,并可以在交流中获知与自身思维相近或相驳的思想,利用这些思想来开拓并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同时团队中相对竞争的形势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相互激励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率。

2.有利于学生形成协作性思维

相对于传统式教育中独自完成各项学习工作,合作学习式教育使得学生成为一个团队协作、互相学习的合作整体。在一个学习目标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原本分散的学习目标汇聚成整体目标下发给各个学习小组。与此同时,整体的学习目标在学习小组内部扩散,各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相应的特长优势,完成学习目标的一部分任务,并且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对学习目标中的其他部分有一个解决的基础。现代社会工作流水式作业不仅需要个体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技能,更需要不俗的团队协作思维来维持工作的高效率以及稳定的作业工作环境。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式教育的实施,使得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科学学习氛围。在个体遇到困难时,急躁、气馁的情绪很容易被周围相对独立的环境所激发,而团队的存在为个体提供了一个避风港湾,为个体抵挡生活中困难所带来的风雨。相反,每个个体所获得的正面的情绪、荣誉以及认同在团队中更容易获得普及。团队协作得来的荣誉可以激发团队协作意识的发展,增强个体对于团队的归属感,从而增加团队中个体的契合度,使学生在团队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提升。

二、合作学习式教育在农村初中教育过程中的困难

相对来说,我国农村教育相比城市教育的科学程度要求更加严格。农村相对落后的居住环境使得农村对于教育的注重程度相对较低,在教育实施普及方面所遇到的困难更加严峻。

1.教师对合作学习式教育过程中自身位置定位模糊

作为教育工作中的引路人,拥有良好的思维导向能力以及明确的组织能力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进步的保障。合作教育不仅仅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工作,任由学生自身探索可能会导致学生教育的偏差,是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失误,是教育工作者的不作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对于学生关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正确导向与合理的导向能力都会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合作氛围、发挥良好的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对于合作学习式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前进成长铺平道路。

2.学生合作中缺乏合作学习习惯,易形成不良的影响

农村粗犷的生活环境对于初中学生的生活习惯形成过程影响相对较大,不良协作习惯以及青少年年龄段中急躁、易感染的年龄特性可能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冲突与误导。部分学生容易在交流过程中情绪激动而不顾及其他同学的感受,不听取其他学生的意见;另一类学生内向怯弱,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想法,缺乏自信而产生不良的小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团队协作持有不接受、不乐意参与的态度。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合作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缺乏良好的学习合作习惯,合作学习式教育的优势就很难得到体现。

3.学生之间缺乏明确的团队分工,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合作学习式教育的目的是使学习小组内学生得到共同进步。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优秀的学生负责大部分的工作,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负责很少工作,甚至在学习任务中消极参与,不愿意进行合作交流——这些都是学生内不合理分工合作所导致的结果。在明确学习小组共同目标的同時,也应该确保每个个体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只有通过合理的小组分工,才能确保学生个体真真切切地学有所获。

三、合作学习式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1.合理构建合作小组,优化成员结构

建立合作小组的目的是集合小组各个小组成员的优势,整合长处放缩弱点,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彼此帮助。根据科学的团队成员构成体系,在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男女比例、活跃程度以及学习理解能力的优劣来作为划分团队的依据,此外,划分小组成员时还应考虑教室中不同位置、课桌的摆放情况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数学课程属于初中课堂上比较考虑思维结构构成的学科,数学小组成员最优化应该包含思维活跃的学生、思维构成能力强的学生以及相对不活跃、性格内向的学生,加以合理的男女配比体系,使学习小组向好的方向发展,发扬小组优势、缩小小组内的差距。在划分学习小组的时候,教师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干部在课堂教学中是连接教师与学生集体之间交流的桥梁,通过教师自身经验结合学生干部反映班级情况,根据教室内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偏好,在教室中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成员分配,从而达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

2.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对应学习时间

合作学习式教育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任务都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过于频繁的小组交流反而会停滞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过度、过量的合作学习会增加学生对于他人的依赖性,养成依赖他人的惰性思维。相反,时间过少的合作学习式教育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过少的合作学习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养成团队协作的思想,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式教育产生反感,产生厌学的思想。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工作时间的安排,合理把控团队交流时间,制定固定的合作交流时间或是针对具体问题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索。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发挥合作学习式教育的优势。此外,安排团队合作交流时间还应考虑学生学习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对有困难或者特殊情况的小组进行单独考虑。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由课内向课外的学习习惯,最后才可以达到提升学习教育质量的目的。

3.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来自教师、家长的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莫大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教学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自我国教育系统体制不断更新以来,现代教师的教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教授学生数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和思维构造能力,更应该教授学生拥有更加完善的数学结构思想逻辑思维素养以及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全面性人才教育。初中时期的学生对于外界的评价比较在意,相对来说,教师对其学习效果的评价在一定程度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直接交流的是教师,所以教师建立合理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合理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涵括数学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內容——思考的方向是否合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感兴趣;近期的学习情况表现等等。对于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当注重评价的质量,保证评价在合作学习中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作用。

四、总结语

总体来说,对于学生习惯相对较差的初中数学教育中,合作学习式教育也同样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形成了一种新型多元化的创新性更强的科学教育模式。合作学习式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学生个体采用较为全面的调整策略,同时对于农村教育规范化、全面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促进学生团结,加强学生管理,使学生对教育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位,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最终促进农村教育模式的进步,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永万.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41:102.

[2]王凌风.合作学习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华辞赋,2018,4:78.

猜你喜欢

个体农村思维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