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实施

2019-08-03梁炽平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教育实施策略

梁炽平

摘 要: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重拾劳动教育,让劳动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分析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提出了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效路径和应避免的几大误区。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教育;实施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提出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学生核心技能的有效途径。

古往今来,劳动一直是最好的教育,人类的许多经验与认知都来自于劳动实践,因此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倡导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今天,只有劳动才能托起中国梦,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学生的美好未来。这就要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重拾劳动教育,传承劳动精神,让劳动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立人、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才能创造美好的将来。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创新往往源自劳动实践,以劳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路径。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劳动教育是培养个人素养、深化内在涵养的需要。劳动可以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养成艰苦奋斗的品质。它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劳动素养已成为影响人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开创美好人生应从劳动教育开始。

二、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小学教育是人生起步时期的基础教育,因此是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最佳时期。如何“以劳树德”开展劳动实践,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劳动教育应注重有效性、实践性、多维性和融通性,探索切实有效的培育路径。

(一)分学段实施劳动实践,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1. 小学低年段注重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培养,掌握自身成长必备的劳动技能。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小学低年段学生要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自觉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劳动儿歌、童谣与学生一起感悟劳动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课室里种植容易生长的花草,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在校园组织和开展校园环境打扫、小动物认领与饲养等活动,体验劳动的价值。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应侧重培养他们必备的劳动技能,如:系鞋带、叠衣服、叠被子、扫地、拖地、洗衣服、洗菜等。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和童趣,可以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劳动实践,如照顾小鱼、小鸡等小动物,帮助班级养护绿色植物等劳动,让学生在劳动和观察的过程中,学会珍爱生命、热爱劳动,体会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2. 小学中高年段注重职业意识、社会意识的培养,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

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劳动教育应以劳动实践为主,学校分配卫生包干区、自留地种植区、助人为乐服务区等,鼓励中高年段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应多为学生提供校内志愿者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争当图书馆小管理员、校园花草养护员、校园卫生小助手等。学校开设劳动兴趣小组或社团,进行手工制作、桌椅維修、班级文化布置等劳动实践活动。对高年级学生开展职业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分工,初步对自己未来职业选择进行简单的规划,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造丰富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参加合作劳动,增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

实践课不能通过说教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硬式填压。学校应尽最大能力创设不断丰富学生劳动实践的机会。利用校园空地开发“农地”,让教师带领学生翻地、除草、培土、浇水、施肥,通过种植蔬菜瓜果,让学生感受劳动后收成的喜悦;利用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让学生展示劳动特长,相互学习劳动技能;开设校园小超市,由学生志愿者在课余时间担任售货员、收银员、导购员、保安、后勤人员等,共同经营校园小超市,培养学生合作劳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组织校园美容小分队,每个班轮流当值,对学校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如:给学校围墙画上美丽画卷、给黑色沙井盖涂上美丽外衣、更换松动或破损的绿化砖、给小树缠上美丽的彩带等,通过劳动装扮美丽校园。让学生在教师、同学的赞许声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三)师生合作劳动探究、亲子劳动实践感悟、社会生产劳动体验,构建多维劳动教育网络,体现劳动教育的多维性

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只有家校联动、校内校外形成合力,才能让劳动变成学生自觉的行动。

学校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社团活动,教会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方法。通过校本课程落实劳动教育内容,传授劳动经验和方法。师生合作劳动探究,感受劳动乐趣,积累劳动经验,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

家长在家里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与孩子一起开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水平的亲子劳动。家长配合教师指导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洗衣服、倒垃圾、收拾或布置房间、做简单菜肴或面食等,并与孩子分享劳动的收获和喜悦。利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发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帮助父母、长辈完成家务,分担父母或长辈的工作。家长只有转变孩子参与劳动就会影响其学习的错误观念,做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协助者和监督者,密切家校联系、形成劳动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学校与家庭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和平台比较单一,学校与校外单位建立长期、紧密的联系,建立互助协作型劳动实践基地,在家长的参与下,学生在假期走向社会,体验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如:参观农场的种植、体验工厂流水作业、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等,通过各种社会劳动拓宽学生劳动参与面,增强劳动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劳动形成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四)在劳动中立德树人、启智健体、创新育美,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劳动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融通性

“德智体美劳”是现代学生需要具备的综合素养。劳动与德智体美四大育人目标具有融通性,对其他四育具有促进作用。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劳动实践能增加学生锻炼身心的机会,能增强学生的体魄,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劳动与学习相结合,能做到劳逸结合,让学生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能锻炼大脑,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育,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劳动教育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做到立德树人、启智健体、创新育美,促进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相互融合。

三、小学劳动教育应避免几大误区

(一)避免劳动教育过于课程化

学校可以设计劳动技能的校本课程,教会小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做饭、叠衣服等。然而,“劳动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做中学”是劳动教育最好的实现方式。劳动教育的关键不是开设多少门课程,而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从小树立劳动意识、职业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地劳动。因此劳动教育是实践性活动,着重意识的培养、参与实践和技能训练。过于课程化,甚至将劳动纳入考试,劳动教育就会被窄化、异化,甚至偏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避免劳动教育行政化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内在需要。勞动教育实现形式的多样性、长期性、学年段和地区差异性、实践性都决定了不能把劳动教育行政化、教条化,更不能“一刀切”。如:与城里的小学生不一样,山区的小学生早当家,扫地、洗碗等劳动技能从小就具备了,他们更需要农活技能指导、职业技能教育等。劳动本身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让小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感悟、收获,让劳动精神滋养小学生成长。让劳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劳动即生活;让劳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人生道路的需要,劳动即成长。

(三)避免劳动教育边缘化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培养现代社会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五育”相互融通、相互促进。教育现代化要矫正劳动教育边缘化的“错位”,要破解“瘸腿”教育。因此,“重智”的同时要“崇劳”,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竞争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劳动是最好的教育,陶铸说:“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学校应重视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德育素养。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劳动,劳动教育在人才培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积极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乐趣,享受劳动成果,让劳动创造学生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小学教育实施策略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