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的好奇
2019-08-03祝叶华
祝叶华
“我特别好奇生命体里的细胞是如何精确运作的,对它们的探索让我感觉每天的工作都充满着揭开未知的希望,” 刘颖说话声音不高,但表意清晰明确。这位年仅34岁的女科学家身着白色套装,温婉知性,甜美的笑容后依然能看出她性格里的干脆果断。在她看来,科学家对于生命的认识越多,就更意识到我们了解的很少,于是对生命愈发敬畏。
2018年五月,刘颖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一个被认为能够影响乳腺癌发生和机体衰老进程的基因——KLHL22。通过对比数十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症组织和癌旁组织(癌细胞旁边正常的细胞组织)后发现,癌症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非常明显,而癌旁组织中却难觅它的踪迹;小鼠实验中也显示,在敲除乳腺癌细胞的KLHL22后可抑制小鼠移植瘤的发生。另一方面,他们还发现,在敲除KLHL22基因后,原本生命周期为20多天的秀丽线虫的寿命会显著延长。
这项研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乳腺癌被称为是女性第一大癌症杀手,找到乳腺癌的潜在靶点,或许可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同时,KLHL22也可能成为干预机体衰老的新靶点,靶向敲除该基因后或许可以减缓由衰老引起的一些列疾病的痛苦。
“其实我们现在还不是非常明确这个基因是如何具体地参与到细胞感应氨基酸水平的过程中的,所以仍在进行分子层面的研究。我们也将试着去筛选KLHL22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刘颖谨慎地说。临床应用是她努力的方向,她也想进一步研究清楚这个基因是否最终可以作为药物的靶点。但目前,她做基础研究的目的更多是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研发的可能性。
刘颖专注于细胞在营养物质匮乏时的应激性代谢调控机制及线粒体应激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为细胞内最主要的供能场所,线粒体正常功能的维持也与生物的代谢及寿命息息相关。”
最近,她的团队又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现代生活中的杀虫剂、微生物毒素、抗生素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刘颖团队发现,秀丽线虫可以将线粒体受到损伤的信息遗传给子代,使得子代对造成线粒体损伤的外界环境有更好的适应性。
很多人说她做科研运气极好,几年前的刘颖自己也曾经这样认为。但随着做科研的时间增加,她越来越觉得有一条“科研曲线”——只有前期积累足够多,才能在中途陷入低谷时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之后才有可能站到更高的地方。好的成果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运气好”的刘颖也不能例外。她的办公室除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文献,最显眼的就是一台沙发床。刘颖说那是她刚回国的头两年,有时会工作到很晚,然后就在办公室过夜的“装备”。顺便提一句,那时候她29岁,已经是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如今她已为人母,家庭和科研如何兼顾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问到她的问题,甚至很多女学生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来找她寻求帮助。对此刘颖很无奈,在她看来,当下社会对男女分工的期待依然不同,很多人仍抱有“照顾家庭的义务主要由女性承担”这一观念,不少女博士也因此在毕业后选择其它工作,而不是继续在科研领域探索。即便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如她,也无法完全无视这样的“社会规则”,只能尽量合理规划安排,以期做到科研生活两不耽误。不过她认为,现今在科研领域已经有一些变化。较之从前,女科学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就在2018年12月,她刚刚获得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她也希望這样的变化能够持续下去,给女性科学工作者更多话语权和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