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模型建构

2019-08-03蔡霞

关键词:模型构建高中生物模型

蔡霞

摘要:在当代的教学领域,对于模型、模型方法以及模型具体构建的教学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学者的重视。模型的构建,能够极大程度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和消化,从而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的飞跃。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对模型理念、模型构建方法的讲解,指导学生完成对相应知识要点的模型构建。然后通过一定量的模型构建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固有"的模型构建思维,让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所学进行模型构建,完成系统化的整理,以形成正确的知识框架结构,完成在行为和思维上的相互统一。

关键词:高中生物;模型;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70-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标准(实验)》当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需要将"生物学模型的构建"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之一,然后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以具体落实生物学模型的构建的教学。下面我将根据自己在高中生物教学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相关具体的教学实践来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教学当中对于模型、模型方法以及模型的构建作简要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模型构建的教学价值,完成对学生模型构建的指导

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模型构建其本身所存在的教学研究价值,然后完成对学生模型构建方法上的指导。对于模型,其教学的本质意义就是要把"构建"作为出发点,然后在构建的过程当中,通过活动的组织,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当中的反应,再对学生的具体反应作进一步思考和推敲。模型的构建,其最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就是利用自己的所学,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将一些困难且繁复的知识"抽丝剥茧",让它们变得更加简单而容易理解。模型的构建,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模型构建意识,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一定的模型构建概念。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抽象性思维的发展,能够将具体的知识转化成一个较为抽象的模型结构,然后再从抽象当中脱离,再一次去对该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

二、重视模型构建教学活动的开展量以达到熟能生巧

根据课程调研,在一些高中教学当中,有30%的教师从来没有组织过学生进行课程模型构建活动的开展,有39%的教师仅仅组织过一次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调查,发现绝大对数的教师认为"模型构建"的教学研究意义不大,或者教学条件的限制。然而,随着现代化教学事业的发展,新课改中已经明确指出"模型构建"所包含的重要教学价值,高度强调模型教学需要在高中教学当中具体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刻意練习",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推进学生的思维运转,最终可以让学生能够较为容易的把书本上的一些抽象知识进行形象化的模型构建,先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促成化"腐朽"为"神奇"。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因为只有当学生亲自去尝试和体验过这种"建模"过程,并且重视活动开展的数量,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实现模型构建当中的"熟能生巧"。如此,才能够真真正正地领会到模型构建的内涵,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模型构建的最大优势。

例如,在必修一的教材学习当中,对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活动组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加以利用。根据人体与外界交换的物质基础和相应媒介作为模型构建的参考,完成合理的模型构建。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只是单纯的在课上或者课下,教师要重视两者的结合,课下思考和探索,课上整合和动手,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模型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相应的指导,提供模型构建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完成"生物膜"模型的构建。而在教学的中期和后期,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将模型构建的主导权放手,几乎完全交给学生,像对于必修三上的"生态系统"的模型构建,教师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经验总结来完成。

三、重视行为和思维两者在模型构建当中的统一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当中,对于模型构建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重视两种教学现象产生,然后对其进行反思。其一,教师不能只重视模型构建的结果,不能纠结于形式,像与不像是其次,教学要旨不能够违背模型构建的简单化和形象性。其二,教师需要将模型构建活动当中一些不必要的思考方向以弱化,化抽象为具体,追求对"具体"模型的构建。即,教师在教学当中,要重视学生在行为和思维上的相互统一,然后最大可能的促成模型构建的成功构建。

例如,教师在教学必修三的时候,对于"血糖调节"模型的构建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将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此模型的构建。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作"胰腺",一些学生作"肝脏",一些学生充当血液当中的"运输管道",一些学生以"旁白"的身份存在,然后对人在进食前后体液当中的血糖的变化进行模拟。如此的模型构建,可以让学生对血糖调节的整个过程有更进一步的悉知。同时,在这场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激素"的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活动之后,教师需要注重对于活动的总结,指导学生以图表的形式来将该活动的活动流程进行梳理,跳出形象而具体化的教学实践,以一种较高的角度去发现"血糖调节"的实质。即,实现"知行合一",将行为和思维两者灵活融合,达到最佳的模型构建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重视"模型"对于整个教学的教学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模型教学的本质,然后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模型构建方法,并指导学生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完成对于模型的构建。与此同时,教师重视模型构建教学活动的开展数量,让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模型构建中掌握模型构建的方法,通过经验总结,实现熟能生巧。此外,教师重视行为和思维两者在模型构建当中的统一,从而实现对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强化。

[参考文献]

[1]张晓冰.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实践的模型建构与实现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8,34

[2]黄婉梅,黄琼瑶.基于模型建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考试题解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8,21.

猜你喜欢

模型构建高中生物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