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上的医药交流

2019-08-03付华林

华夏地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变华佗医药

付华林

这幅源自莫高窟北周时期(557-581)营造的第296窟的壁画图像,距今1400多年,画面中一患重病者由二人扶坐,一人正在给病人喂药,身后有人用药臼捣药,表现的是《福田经变》中的“常施医药,疗治众病”。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广泛传播,佛教团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当时已设有“养病院”等事业机构,这一图像内容正是证明。

东汉时集结整理成书的中国最早医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多种域外药物,如能“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的胡麻,南朝梁陶弘景说“本生大宛”,当代学者根据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的记载,判定胡麻产自伊朗地区;再如现代人常吃的石蜜(即冰糖),汉朝时是通过南方沿海从印度得到。古印度人所谓的药,由酥、油、蜜和石蜜四种成分组成,古代中草药方剂称为“汤”或“散”,有学者认为中国制造丸药技术来自印度。连名医“华佗”的事迹也反映出印度医学的影响,陈寅恪考证华佗姓名来自梵语:“当时民间比附印度神话故事,因称之为‘华佗,实以‘药神目之。” 古代中国外来药物如诃梨勒、薏苡、犀角、红花等在学界也多有论述。

中外学者整理研究敦煌、吐鲁番、黑水城等地出土的文献,发现了由回鹘文、佉卢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古藏文、西夏文等多種文字书写的医药典籍或者单方,仅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涉及医药的就有130多件,分别为医理、诊疗、药物、方剂、佛道涉医等7个类别,一共包含有475种医方。

丝绸之路上的医药交流是双向的,朱明等学者通过对土耳其苏菲亚国立图书馆收藏的《唐苏克拉玛》研究,认为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中医西传波斯的文献译本,是以中国宋元时期流行的《脉诀》编译而成,也是公元14世纪初波斯伊儿汗王朝组织编写的介绍中国科技及医学成就的百科全书。

丝路上的医药既有文献和实物,也有医药图像留存。敦煌石窟经变画中有关医疗、病坊的画面,表达治病是一种功德,以此弘扬佛教慈悲为怀解救众生脱离苦难思想,比喻佛法于众生是“如病得医”。莫高窟第296窟(北周)中的医疗图表现病人在家中医治,有眷属服侍吃药;第9窟(晚唐)、第61窟(五代)的医疗图表现的是病人在病坊卧床,有专人护理;第21窟(盛唐)中的医疗图是表现富豪之家请医师专程登门治疗。图像中屋内的墙壁上装饰着屏风画,庭院中有水池花卉、栏杆假山;一位妇人端坐屋内炕上等待,另一位妇人抱着患病的儿童等候在门边,图像左侧是医生。

猜你喜欢

经变华佗医药
莫高窟法华经变中的农耕图艺术
莫高窟晚唐经变画乐器内容比较研究——以第18、12窟与第85窟为例
华佗学医
莫高窟西夏洞窟壁画弥勒经变考
华佗治病
华佗学医
传统医药类非遗
莫高窟第98 窟《维摩诘经变》新探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小华佗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