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2019-08-0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彝族少数民族云南

张 云

(云南民族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了很大的契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可以依靠新媒体技术的辅助进行传播,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国际文化的交流,少数民族尤其是地处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因为交通、风俗习惯等原因,历史上与外界的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传播能够使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使汉族文化、国际文化走进少数民族内部,让文化得以交流。”[注]赵鹏、文霄:《新媒体环境下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思考》,《新闻传播》2017年第21期,第29-32页。依靠新媒体技术,利用新媒体产品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将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向云南以外地区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原生态下的少数民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受到很大冲击,部分少数民族为求经济利益而遗忘本族文化,如云南彝族地区的家支文化,它成为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共存,利用新媒体传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契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技术下有很大的发展契机,得当的运用、合理的引导开发将会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更加繁荣兴盛。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新媒体’(New Media),也叫‘新兴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旧’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备,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注]郎君:《新媒体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创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5年,第9页。所谓新媒体就是在新的技术主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区别于传统的媒体形式,技术相比于传统媒体较先进并且形式更加多样,对人们的衣食住行有较深刻的影响。其实新媒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高,产物越多且效果越好。如近些年来流行的滴滴打车,它打破了传统的出行模式,不再是因为时间而限制人们的出行,出行更加自由灵活,任何时间任何覆盖范围都可以随时享受滴滴服务;又如餐饮行业的外卖服务,顾客可以在线直接下单购买喜欢吃的餐食,并且可以足不出户;再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的导航技术,人们出门旅游可以依赖一部手机就能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再是依靠传统的纸质地图,而且精度更高,误差更小。这一系列的便捷都是基于科学技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信息化,这也就是其应运而生的新媒体技术。当今,新媒体技术无处不在,餐厅点菜下单甚至结账买单都只用扫一扫二维码,乘公交FNC扫一扫,无现金交易越来越频繁;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媒体技术也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消费形式,更多的信息样式,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经济、社会观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颖的社交平台层出不穷,并且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更多的是改变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进步,人们更加注重便捷的生活方式。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复杂,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也有很大程度的变化,传承方式、文化样式、生活环境、经济观念等等都有一定的变化。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政府工作、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也出现了更多的新发展趋势,必将带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一)新媒体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

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原生态的文化,加上近年来适当的开发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吸引了大批游客到云南旅游观光,带动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在当今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渠道,云南旅游业的兴起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旅游地的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游客的大量涌入,各类新媒体平台随之传入,如抖音直播、虎牙直播、新浪微博直播等,这样既增加了景区的知名度,更多追随大流的游客大量被吸引。如2017年年初开始,抖音大批游客用户发布旅游视频带火了西安,2018年年初又将昆明市教场中路刷红等,抖音移动客户端的出现使游客成为了景区的发现者和传播者;还有其他直播平台的户外直播、美食直播等等更加有效地吸引更多感兴趣的人去主播到过的地方。这样的方式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未来其他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可以借鉴此类新媒体方式。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观光,现如今言语不通已经不会再成为障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翻译也随之改革,大量机器翻译、云翻译涌现,翻译逐渐不再是专业译员的任务,技术的革新移动媒体的发展,逐渐加快文化翻译传播。并且这些翻译技术的发展基本可以满足本国人与外国人基本的沟通交流,如讯飞开发的语音翻译,微信语音转换为文本、语音输入等,必要时可以解决缺乏翻译译员的尴尬。又如大家普遍使用的有道词典,在不断创新中开发了语音翻译功能,极大地解决了交流困难的阻碍,当然,在其中使用者也可以借机向游客介绍文化特色。

另外,云南少数民族旅游景区的管理中也引进了新媒体技术,如利用新媒体技术处理投诉,游客投诉处理的更及时,反馈也更加真实有效,为旅游景区的改善及时作出了建议意见。旅游相关部门在线及时处理游客遇到的问题,更加快捷的办公处理问题,提高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区内的轿子雪山和凤家古镇,游客可以直接在投诉平台上投诉,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意见建议,而且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会在24小时内及时处理回复,以求更快速处理游客遇到的问题。如云南省省长工程“一机游”,经调查,今年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加大,“一部手机游云南”[注]环球网:《“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试运行打造旅游大数据平台》,新华网,2018年3月3日,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8-03/03/c_1122480364.htm,2018年10月9日。APP上线,而且目前“一机游”的各项工作正在完善,主要是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推广云南各地的特色,不久的将来旅游市场会有很大改观;又如国家旅游服务平台12301数据显示的云南旅游投诉数据:

表中数据来源于: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云南旅游投诉数据总览)

从表中可发现,随着在线办公处理投诉系统的完善,投诉量逐渐下降,也可以看出利用新媒体技术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旅游环境。

除此之外,根据调查,云南各类旅游公共信息资讯还发布在一些新媒体平台:微信服务号、微信订阅号、微信企业号、新浪微博、企鹅媒体平台、QQ公众号、今日头条、各旅游景区和部门官网。可见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线办公,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即时快捷地处理问题可以直接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改善口碑,及时更新更多旅游资讯,也将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体验。

(二)新媒体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工作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并且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并且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相对较多,在这些地方,政府部门根据当地实情制定相关的自治制度,并且有自己地区独特办公行政方式,更加有民族特色,而且结合新媒体技术手段将政府办公更加信息化、公开化。

新媒体在政府执法办公上也起着很大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由于特殊的民族情况、特殊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为了政府部门的办公执法更加公正透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政府部门开始着手组建相关队伍,以求办公更加公正,让自治地区人民了解政府动态。如2017年10月31日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从禄劝法院新媒体工作团队运作情况看互联网时代的法院新闻宣传工作》,根据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人们对政务公开的诉求,组建新媒体工作团队,开创了禄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先河。利用“本院政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微场景等自媒体建设工作,与外媒体相互呼应,宣传禄劝法院的工作亮点、传播正能量,致力于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注]禄劝法院:《从禄劝法院新媒体工作团队运作情况看互联网时代的法院新闻宣传工作》,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网,2017年10月31日,http://fy.luquan.gov.cn/03/2017/10/1710311447388970.html,2018年9月5日。政务的网络化更加便捷,时效性更强,群众可以更及时了解政府动态,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型的政府工作方式。

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新媒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环境。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及文化向少数民族以外的其他地区传播,并且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经济结构也发生一定的转变,新的经济产业不断涌现,如网售,微商销售对象逐渐从传统的产品转变为生态产品,更多的原生态经济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三)新媒体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与汉族或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甚至生活水平都比较偏低,人们生活质量不高,但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近些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落后的观念。更多更先进的思想随着新媒体而传入,更多信息新闻、潮流逐渐涌向少数民族地区。此外,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来说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靠天吃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较为良好,旅游业的开发前景广阔,少数民族文化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旅游观光,这些都是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产生的,所以新媒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向外传播,更多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也前往研究调查。

新颖的社交媒体平台是时下流行的大趋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人文形态等的传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传播的同时也能带动经济产业发展,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的核桃产业的发展,新媒体技术极大的帮助了当地的核桃产业发展走出大理,向全国进军,通过网络平台,在线销售、在线咨询等为核桃产业,少数民族当地经济产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又如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当地是彝族和苗族聚居的自治县,以农业为主,禄劝近些年来以乌骨鸡、板栗和烟草种族值闻名。随着各类网络平台的兴起当地人逐渐抓住自己的产业优势结合有效的媒体技术,创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各类信息向其他地方的人推介禄劝的特色。基于新媒体技术,结合地区发展情况,总结和考虑产业发展前景,从而走一条创新的发展之路,发展的同时传播发展当地少数民族文化。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新媒体技术全球化,每一个热点问题、每一个网络热词、头条热搜都会成为翻译对象,在全球的网络世界以不同的语言传播。而且,全球热点问题也可以即时收发。至此,这样的翻译热潮的产生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传播提供了契机。

新媒体技术的另一产物是数据库。中国少数民族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远,云南是西南边陲的边疆省份,经济较华东华中华南等其他地区相对落后。从扶贫攻坚战打响开始,国家倾斜大量资金援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并且建立“数字乡村贫困户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数据库将贫困户信息录入系统,有效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实地实情进行帮扶。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创新以‘数字乡村贫困户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电商平台’的电商扶贫模式,实现两个平台有效对接,将精准扶贫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有机结合,推动农产品走出农村走向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注]祿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禄劝电子商务进农村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脱贫》,祿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2018年8月31日,http://lq.km.gov.cn/c/2018-08-31/2992769.shtml,2018年9月7日。该地区的“数字乡村贫困户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电商平台”扶贫模式有效的增加贫困农户的状况,为脱贫致富做出了极大贡献,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建成16个乡镇(街道)电子商务服务站,116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全县115个贫困村,76个村已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形成了县级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有电子商务服务点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农村网络销售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销售,偏远山区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城市。2017年,组织撒坝猪、乌骨鸡、黑山羊、板栗、核桃、野生菌、蜂蜜、中药材等60多个农特产品上网销售,产品销往北京、广东、广西、湖南、山西等地,电商平台农副产品销售额达3890万元,同比增长44%。进入2018年以来,我县禄劝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邮政云南禄劝分公司、禄劝禹诺商贸有限公司、社员网、云南凯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禄劝木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禄劝天天商贸有限公司等各电商企业积极发展‘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在认真做好全县农副产品生产及产量查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为下半年农副产品生产旺季组织产品上行销售做好了提前准备。2018年1-6月电商平台农副产品上行销售额达655.96万元,预计下半年农副产品丰收旺季上行销售额将突破6000万元以上。”[注]祿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禄劝电子商务进农村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脱贫》,祿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2018年8月31日,http://lq.km.gov.cn/c/2018-08-31/2992769.shtml,2018年9月7日。禄劝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环境较落后,发展情况不如汉族地区,并非没有发展前景,只是欠缺支持: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借政府的扶持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引进资源的同时也将本地的特色往外传播,引进来走出去的同时借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销售,在网络平台上将更多的产品往外销售,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带动产值。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多是山区,并且经济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主要以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为主;加上气候条件恶劣,作物时常歉收甚至绝收;但是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少数民族农户的损失。虽然国家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但少数民族地区仍是“畸形”发展,并且没有发挥地区优势,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基础上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做:发展特色产业,支持自主创业,引进外来投资,鼓励中小微型农企业。作为一个贫困少数民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数字乡村贫困户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电商平台”扶贫模式在政府的指引下,结合新媒体技术,做了大量网络宣传,针对地区实情,开拓了脱贫致富新渠道。

(四)新媒体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当今发展趋势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上文中提及的家支文化“隔代遗忘”是受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汉化严重,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彝族不断忘记本族文化,以家支文化为甚。调查访问了禄劝县九龙镇撒不开村的张氏家族和康氏家族共100人,发现张氏家族的大部分族人对家支文化淡忘,例如头人制度,由于“‘文革’时期,政治的高压使家支被视为奴隶社会落后反动内容的尾巴而被完全否定,人们的家支观念逐渐淡化”[注]张晗:《多元文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第106-109页。。另外是该家族发展没落,头人制度也随之没落,现在并没有头人,导致大部分族人不知道头人制度,只有少部分年长族人知晓,但没有续存的原因是家族的没落,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来继承。另外的康氏家族,相较于张氏家支传承较为完整,族人对家支文化重视程度高,发展状况优于张氏家族,且家支体系较为完整,传承方式主要为家族主要长辈的口述、舞蹈等方式来讲述家族的伦理传统、禁忌习俗。

从中可发现:在不断发展家支文化的同时更应当思考家支文化的消失原因,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多外来文化的闯入,很大程度上冲击着这种脆弱的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中很多的快餐文化逐渐稀释彝族家支文化,继承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内因:本族族群家支结构逐渐崩裂,人丁发展过程中家支意识淡化直至遗忘;外因:经济文化的冲击下,彝族家支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微信、QQ、快手、淘宝等新媒体的出现;外出务工导致人员流失,新一代青年心里默然接受自己的家支文化的落后性,急切追赶新时代的潮流, 从而忽略本民族家支文化的重要性而导致家支文化逐渐减弱。强烈的从众心理,新潮流新时尚逐渐成为在族内的炫耀资本,殊不知自家支文化的衰退性,觉得只有新知识、新科技才是适应时代潮流的所需,传统的家支文化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下,外国的思想也流入少数民族地区:洋节,洋文化,快餐文化等等,使本来就脆弱的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洋文化的流行,快节奏时代的人们更加乐意接受。信息时代,信息产生流失速度极快,各种思潮文化不断产生消亡,这也为岌岌可危的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更大挑战:本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变味,传统节日掺杂了外来文化,人们更追求新潮新颖的食物,本来的文化传统逐渐被视为“包袱”,甚至从简,从礼节变为形式,从而成为文化敷衍,进而被忽视。

但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自己的优势。少数民族文化本就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在外来文化传入的同时也可以将其中部分落后的文化予以修正,如封建迷信,思想保守。随着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借这样的发展趋势可组建民间舞蹈团、艺术团队等出国表演,将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向国外传播。对于外国人来说少数民族文化对他们既是陌生也是新奇的文化,这样既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借新媒体之手对外传播。

此外,在交流发展中也可以借鉴他国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经验,结合新媒体技术,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电子化,改变口口相传的局面,这样可以保存的更久远,也便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大量少数民族文化的集中地,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引发了信息技术的变革。传统的口口相传,一代代传述家族文化、民族文化,到有文字书籍记载民族发展历史,再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音、视频、电子文本记录。部分少小濒危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再加上本世纪以来民族学的兴起发展,大量学者对各少数民族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二、新媒体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译介

以译介学理论为基础,从更广阔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上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从而理解并进行译介。因为“译者对另一民族或国家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就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它还是译者对反映在作品里的另一民族、国家的现实生活和自然的翻译”[注]谢天振:《译介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9-10页。,但是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研究,目前最大的障碍是没有确切的文献资料对各少数民族族群记录,而且部分文化大多是口口相传,误差较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翻译难度;另外是没有专业术语的定义,也没有专门的翻译团队对这一领域进行透彻的翻译研究,翻译经验极度缺乏,故开始的难度系数较大。所以,需要参照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研究,并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译介少数民族文化。

(一)以彝学为例,研究最多较详实的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

“彝学专家马长寿先生于1937年和1939年两次深入凉山彝族地区对凉山彝族进行实地考察的调查报告由李绍明先生、周伟洲先生等整理后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巴蜀书社2006年出版的《凉山雁彝考察辍告》和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从1943年至1984年三次深入凉山彝族地区进行实地社会调查研究后出版的《凉山彝家》、《三上凉山一探索凉山彝族现代化中的新课题及展望》和《凉山彝家的巨变》等著作”[注]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第3页。。鉴于马长寿先生对凉山彝族地区的实地考察,获得田野调查资料,搜集珍贵的民族文献和文物,为民族学的发展特别是彝族文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彝族文化的传播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外,林耀华先生亲自搜集材料,论述家族为中心的族群文化,《凉山彝家》是与彝族家族有关方面的生活研究,如果没有详实的调查,是不能深刻表现出彝族生活的内容,也不会有说服力。

“最早比较专门研究凉山彝族家支的论著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李景汉先生的《凉山倮倮的氏族组织》、杨国栋先生的《打冤家——罗罗氏族之间的战争》等论著。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有彝族学者曲木约质先生著的《凉山白彝曲木氏族世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和巴且乌撤口述,巴且克迪记录的《凉山黑彝巴且氏族世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两部著作。”[注]刘正发(阿里瓦萨):《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第5页。笔者刘正发(阿里瓦萨)的研究中指出了最早比较专门研究彝族家支的论著,作为早期彝族家支研究的论著,对彝族家支的研究发展有极大的意义,也为彝族家支的继续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彝学的研究发展。

由此,也可以看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短板:研究起步晚,理论基础较薄弱,需借前人研究其他地区的研究经验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利用新媒体手段及时记录及时传播,将理论更多实在化。

(二)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传播可以借助新媒体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借鉴凉山地区的研究经验,以其为理论基础在实地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实地实情,结合不断兴起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借鉴其他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出适合云南发展的道路。

借助新媒体的各类平台,从文化根源入手,如微信平台定时定期推送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等文章;节庆日利用抖音等直播平台直播节日庆典活动;另外将各类理论应用与实践,特别是外语学习者,在译介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仅要了解文化层面的内涵,还要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英语(或其他外国语)”的三语或者多语转换,因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化石’”[注]白兴法:《彝族文化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7-8页。,语言在转换的同时既可以沟通交流,也可以把文化传递给异语者。

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伊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开不了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形成社会共识。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少不了要将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译介。这就需要外语学习者更多地将少数民族文化向外介绍传播。

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是离不开文化本身,更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单靠人力进行文化传播是极为缓慢且周期很长的一项任务。唯有知识与技术相结合,利用更多的新媒体技术辅助,将文化即时快捷的传播。

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景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25个世居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未来少数民族文化将成为云南省的一大特色,其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观光也必将是一大优势。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媒体涌现的同时,拉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其中小地方小城镇区域的旅游发展较为明显,发展前景可观。

经济前景: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应用必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而随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将刺激云南的经济发展,因为在新媒技术的支持下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更多的特色也必将通过新媒体平台人们传递。如2014-2017年以来的云南旅游发展状况,见于下表:

表1 2014-2017年云南旅游业状况

表中数据来源于:云南省2014-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注]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yn.gov.cn/yn_zwlanmu/qy/tj/,2018年9月7日。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4-2017年到云南旅游的国内外旅客数量逐年增长,且增幅大;国内外旅游收入增幅明显,可见旅客的大量涌入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极大地贡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驱动,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壮年越来越多的走向城市去学习和打拼,年轻人被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深深吸引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各类数码产品等新媒体数字技术对年轻人的诱惑性是巨大的。”[注]米楠、刘衡宇:《新媒体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研究》,《未来与发展》2016年第9期,第15-17页。新媒体技术有利有弊,在更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接触新媒体的同时,更多民族文化被“遗忘”,隔代遗忘不是凭空出现的。网络媒体发达的同时,各类新颖的信息传播传递方式,人们的甚至真的脸盲,有提笔忘字的危险;少数民族文化也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表面的少数民族文化在网络流传,然而更深层的文化本质却无人知晓。按照网络传播速度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形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是极其危险的。加上近些年的旅游开发,少数民族地区景区商业和娱乐弱化了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更多的商业运作增加旅游地的娱乐性,虽然吸引了大量旅客,但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文化内涵边缘化,商业盈利目的性强。

文化发展前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更多地是吸引了媒体业内的人士前往挖掘表面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爱好者,他们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专业性不强,只是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的趣闻轶事、热点,而内在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曲解现象。这样的传播方式又一次弱化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不是简单的依靠新媒体技术单一的宣传,更多地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记录原生态的文化,如“少数民族图书出版、少数民族服装头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饰品的网络平台销售,以及关于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游戏开发等新兴领域的拓展。”[注]米楠、刘衡宇:《新媒体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研究》,第15-17页。

从文化中来,再回到文化中去,那么为什么译介少数民族文化如此重要?费孝通指出:“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并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注]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第147-162页。结合译介理论,在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语言文献进行翻译,再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外传播。逐步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一些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传播,利用新媒体技术将这些文化数据化、信息化,以影像、电子书籍等宣传。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既有机遇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必将把翻译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对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文化也会更多的展现在世人眼前。此外,上文中的数据也能体现出新媒体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力,其成效不应当被忽视。当然,在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同时也必须牢固坚持本心,坚定本族文化能更好的发展传播的信心;不应当在新媒体浪潮中摒弃或者忘却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根骨,所有的发展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唯有汲取更多精华,应对挑战,利用新媒体技术,结合合理的翻译手段,让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更久、传播更远。

猜你喜欢

彝族少数民族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彝族海菜腔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