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拾级而上,向着群山之巅
——致即将走进大学之门的高中毕业生

2019-08-03李庆明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

文_李庆明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目前的新高考改革,肯定者赞扬其公平性,是底层改变命运最重要的出路,批评者则称其压抑了中国孩子的创造力,难以应对未来时代的变化。

无论如何,我们或许更该审问的是: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又该如何平衡?

本次论坛,特邀即将退休的知名校长李庆明先生撰稿,谈谈他对未来大学生的期待。此外,重温已逝法学教授邓正来2007年10月10日在上海财经大学的学术演讲。最后一篇文章,是重庆大学潘家恩教授对自己从大学至今投身乡村建设的回顾。

李庆明,著名教育学者,特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新古典主义的田园教育、公民教育、母语教育、儿童哲学教育等理论和实践研究,出版《儿童教育诗》《教育的可能》《公民读本》等

大家好!我曾做过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所有学段的教师,即将退休,而你们即将昂首阔步开启诗意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跨入大学之门。我想对你们谈谈我对大学的一些感受。

我高中毕业于1976年,恰逢十年“文革”宣告结束,终结这场历史浩劫当然令人生最宝贵的中小学生活恰好与十年“文革”同行、而且从小就感受到世态炎凉的我欣喜若狂,但青少年遭遇的人生荒废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因此我特别羡慕大家。你们的人生奠基时期是在一个和平与丰赡得多的环境里度过,而我们这一代人拥有的却是匮乏、愚昧;你们中间一些年轻朋友还将跨洋出海,去世界名校接受高等教育。我毕业后则去了乡村,搭上“插队知青”的末班车。这样的差别何止霄壤!如果你们也了解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这段历史,是否一定会更加珍惜人生如此美好的境遇?

你们来自不同的中小学,考入的大学也有很大差别。也就是说,你们的人生起跑线可能有蛮大的差异,并非每个人都是起跑线的赢家。十几年的学习生活可能未必都尽如人意,但你们经由顽强的努力,毕竟都站在了高等学府的大门前,这期间的变化多少有点令人匪夷所思吧?!这说明那种人人都必须“赢在起跑线上”的危言耸听是多么荒诞不经。

我坚信,生命成长的每一步都可能发生奇迹,你甚至可以大器晚成,只要你有幸碰到优秀的引路人,只要你能把握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这一生活的真谛已经在你们就读中小学的岁月里多多少少得到部分印证,我相信还会在你们以后的成长生涯里继续得到印证。所有的经历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会永远留存在你们的生命记忆里,永远镌刻在你们的精神血脉之中,影响你们的一生!

诸位即将步入人生更为关键也更充满挑战的时期——大学,我想提三点建议,供你们参考:

要有一点苦恼意识

我觉得,走进大学,真正的浮士德式的精神历练开始了。中小学经历的那么点挫折、压力,老实说,还真算不了什么!如果只是单调乏味的应试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压力,我觉得真不值得,因为它没有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意味。但大学就不同了,你将以成人的身份,因而将以异常庄重严肃的方式展开浮士德式的人生戏剧。

浮士德经历的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回归古典和建功立业等阶段,你们也会一一经历,但魔鬼诱惑和灵魂坚守、随波逐流和超凡脱俗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迷茫和烦恼将贯穿始终,而这,正是成长的秘密!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伟大著作《精神现象学》中用“苦恼意识”揭示了这个秘密:精神发展经历着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辩证运动,必然内含着“否定物的严肃、痛苦、容忍和劳作”。

马克思在他未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用人是一个“苦恼的存在物”揭示了这一秘密:人作为一个感性的生命,有着追求和创造外在世界的强烈冲动,他在生命创造活动中必然会“感受到自己的苦恼”。

很多人用似是而非的“幸福”“快乐”等等美好期许来诱惑你们,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避苦趋乐不过是动物的本性,而人的成长却会遭遇很多想象不到的失败、失落、失恋乃至失范,遭遇你很可能难以识别的虚假、伪善、邪恶的诱惑、欺骗甚至胁迫,遭遇各种不可缓解和破解的悲剧性冲突和考验。原始的童贞已经不足以抵御它们,你现在习得的知识、技术也绝对无法抗击它们——因为知识和技术永远是有限的,你们必须承受、提炼、升华这份苦恼,用非凡高卓的苦恼来积聚新的力量和智慧。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铭记德国一位学者赫尔曼•科亨的话:“人最高的尊严就是痛苦。”

要有一点学术追求

大学是研习乃至成就大学问的圣地,绝非单纯寻求谋生工具的知识加工厂。

大学开始的一两年,应多争取一些时间,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中西古今、文史哲科的伟大经典,从《诗经》《周易》、老庄孔孟到梁启超,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到托克维尔、施特劳斯,虚心涵泳,熟读精思,力图把自己塑造成真正的博雅之士。

什么是博雅?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的解释是:“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这其实是古希腊诗人阿奇劳哲斯“狐狸知晓许多事情,而刺猬知晓一件大事情”这句话的注脚。

1977年冬恢复高考后,大学生成为天之骄子,为国家建设贡献了智慧能量

我希望大家在大学都要学习狐狸和刺猬的优点,既有狐狸的广博旨趣,开阔视野,又有刺猬的术有专攻,绵厚精深。有了这样的学术根基和造诣,人生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有一点批判精神

当今的中外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鼓励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素质,这是很重要的。

批判性思维最要排斥的是那种任人摆布、不假思索、人云亦云地盲从别人的立场。

同样,批判性思维也拒绝根据主观的欲念、偏见、喜好,鲁莽、轻率、武断、没有规范地做出判断。

批判性思维也不是简单采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等方式。

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根本上是一种植根良知的启蒙和自我启蒙精神。马克思曾说过:“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测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驰名世界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称赞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种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再阐释的。”

在我看来,培育批判性思维最根本的使命就是要继承启蒙时代以来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批判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才会有直面真相、担当责任的勇气和慧眼;才会拒斥与破除一切非理性的独断与迷信,使用合乎理性或逻辑的一切形式的和辩证的质疑、假设、判断、推理与论证手段,捍卫真知;才会对自己的不足、错误进行反思。惟其如此,才会不被偶像、假象、众声喧哗误导而陷入迷狂和歧途,而无法自拔!

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将遭遇浮士德式精神历练

总之,批判思维的精神是我们个人走向成熟、民族走向文明的利器。十年“文革”浩劫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形形色色的愚昧并没有远离我们,哲学家阿伦特当年所说的因服膺强权丧失独立思考而产生的“平庸之恶”依旧触目惊心,披着“爱国主义”“振兴国学”等等外衣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依旧甚嚣尘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害人害己,民粹主义的要害是反对改革,民族主义的要害是反对开放。

良知比知识更重要,我们能勇敢地高举良知的旗帜,拿起理性批判的武器,向侵入灵魂深处的愚昧宣战吗?

迈入大学之门,如果还不会理性地批判、质疑和反思,乃至进行深刻的灵魂拷问,而只是像小生产者那样一味汲汲于学业成绩、生存技能,一味满足于断文识字、写几篇自欺欺人的论文或混取毕业文凭的研究报告,争取几项名利双收的发明专利,那么,我们就难免陷入“平庸之恶”,成为我称之为的“有知识的愚昧者”,而这种愚昧一定比“无知的愚昧”更具杀伤力,更加害人害己。历史灾难中许多学者、作家、科学家扮演历史罪恶的帮凶乃至主角,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要有一点国际视野

这一点对于即将走出国门就读国外大学的部分“留学生”朋友也许更重要些,当然也适合所有走进大学后有机会参与国际交流的学子。

“留学”一词本来是有唐一代来中国取经的日本人创造的。唐代不仅富庶强大,更以斯文名世,是举世公认的可以和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强国,和亚欧许多国家都有往来,是当时世界最开放的国际文化典范。

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从630-894年的二百多年期间紧跟唐朝脚步,为借鉴先进的中国文化改良日本社会,共19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留下来学习的就叫“留学生”,回去的就叫“还学生”。后来凡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都称“留学生”。

中国最著名大学,考入者享有状元般的荣耀

像半世仕唐的晁衡(阿倍仲麻吕)就是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是杰出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在唐54年,功勋卓著,备受厚遇,官至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长)。

又如创造“片假名”的吉备真备(695—775)也是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在中国留学近19年,精研经史,博学多闻,成为饱学之士,回国带回大唐的大量典籍,并根据部分汉字偏旁部首创制了日语“片假名”。

自晚清以来,历史的进程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次轮到国人赴国外留学,包括日本,向别人学习了。近代以来有好几次出国留学潮,或以美为师,或以日为师,不少学成回国的人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如今的留学数量持续增长,更多是为了自我增值,而且以商科为最优专业选择,企业至上为学成回国的行业选择,这自然无可厚非。

不过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要去真切感受、领悟蕴含在这些学术与技术后面、造就这些国家富强文明的真谛,涵育有容乃大的海洋精神,培育渊博深邃、刚健进取、自由奔放的“海洋型人格”,培育这个年龄的学子应当建立的远大抱负、公民德性、真挚友谊、纯美爱情、健康人格和生活能力。

与此同时,我还希望大家在学习、汲取异国文化精华的同时,也保持自己的精神底色和本土情怀,并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在一个充满差异乃至争端的文化语境里寻求共处规则、共同话语、共生理想与共和境界,做一个“会通中西”的和平使者、大国公民,这才是我理想中的“国际范儿”!

最后,我把曾经在自己学校高中毕业典礼上献上的一首小诗《拾级而上,向着群山之巅》也奉送给诸位,请接受我真诚的祝福:

婴儿未孩 你的降临

不过是来自洪荒

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啼哭

含辛茹苦的命运就这样确定

怀揣痛楚的幸福行程就这样启幕

把发痒的牙关咬紧

从地狱的山脚开始 从搬运不断滚

落的巨石开始

周而复始 像永不枯竭的藤蔓

在精神疲惫后继续顽强爬行 攀援

南辕北辙 此岸彼岸

这就是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这就是不断放逐和不断回归的奥秘

寂静之夜 月出惊飞山鸟

躺卧于希望之石 梦见应许之地

梦见雅各之梯 我们拾级而上

踏上每一级台阶 就同时告别实有

和虚无

没有沃壤 也没有荒漠

偶像哑然失声 众神悄然遁形

我们踽踽独行于崎岖的山径

拥抱失败 亲吻火焰

穿越泪水和汗水 穿越虚荣的鲜花

穿越四季长流的河川和死亡的峡谷

在云端和思想的芦苇荡里漫行

在茫茫白夜与黑昼漫行

晚祷的鼓声响起

晨颂的钟声响起 悠悠回荡

来自苍穹之下 千里之外 万仞之上

我日渐老迈的身躯如薪火烈烈

也将紧随你的足印 一起浪迹天涯

不停止梦想 也不停止悲伤

不停止歌唱 也不停止心灵的战栗

向着大海 向着风光旖旎的险峰

向着峰顶那轮

自由喷薄朗照大地的太阳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
“留白”是个大学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