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自己活一次有那么难吗?

2019-08-02易利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

易利民

[关键词]自我价值感;成长经历;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0-0079-02

最近的几个咨询案例,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敢为自己活着,几乎一生都需要找一个人或一件东西作为载体,然后说,我就是因为这个人/这个事情才能够活下来。时过境迁,这些昔日的载体不再,自己就觉得活着没啥意思了。

这辈子为自己活着是每个人的愿望,但不少人终其一生也实现不了这个愿望。

先说一个故事吧。

一位诗人,写了不少的诗,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可是,他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没有发表出来,也无人欣赏。为此,诗人很苦恼。

诗人有位禅师朋友。一天,诗人向禅师说了自己的苦恼。禅师笑了,指着窗外一株茂盛的植物说:“你看,那是什么花?”诗人看了一眼植物说:“夜来香。”禅师说:“对,这夜来香只在夜晚开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来香。那你知道夜来香为什么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晚开花吗?”诗人看了看禅师,摇了摇头。禅师笑着说:“夜晚开花,并无人注意,它开花,只为了取悦自己!”

诗人吃了一惊:“取悦自己?”禅师笑道:“白天开放的花,都是为了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赞赏。而这夜来香,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依然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它只是为了让自己快乐。”禅师看了看诗人又说:“许多人,总是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别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给别人看,让别人来赞赏,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快乐起来。其实,许多时候,我们应该为自己做事。”诗人笑着说:“我懂了。”

很有禅意的故事,说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

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难懂。不知道这位诗人如果没有遇到禅师,自己又会如何面对困惑与痛苦?或许会一直在纠结中,或许遇到什么大事了,让自己大彻大悟。

在咨询的各种案例中,看着来访者忧伤的表情,我会问道: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这样做有什么不一样?这个时候,来访者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这样我觉得很难受,而且我怎么知道自己好不好呢?

这个回答很经典,几乎可以代表这一类人的心声。所以,接下来就可以问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要去取悦别人?不取悦不行吗?

答案是,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至少在他们的认知框架内,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行,不可能有其他办法了。因为每个人的内心结构千差万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框架?考察这类人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较低,只有别人认可了,自己才会觉得有价值,否则,就找不到自己的存在。而存在感对于个体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拼命地追寻。用一个比喻,今天出太阳了,太阳给了我温度,我才能感到温暖,如果没有太阳,我自己没有一点温度,因为我自己无法产生热量,只有依赖外界才能获得我想要的。毋庸置疑,别人的评价、认可就如同这太阳。

为什么自我价值感这么低?这就需要追溯到个体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在儿童发展心理中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在妈妈的眼中看到自己。这里面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妈妈的眼中,个体首先感知到的是妈妈,与妈妈的互动也很多,所以妈妈就是自己的世界;另一方面,小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价值感等等,都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即别人认为我好看、可爱,那么我自己也会这样觉得。

有了这个基础,再来看个体的价值感较低这个问题,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或许还有其他因素,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个体与妈妈互动时,妈妈的态度让自己慢慢觉得自己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比如,自己哭闹时,妈妈没啥好脸色,但当自己很乖巧时,妈妈的脸色就很好看。慢慢地,这样的互动就有了结果:孩子会觉得,只有我表现好的时候,才能让妈妈高兴,妈妈才能看见我,我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所以为了让妈妈高兴,我要一直做妈妈高兴的事情。这样的人际互动模式就形成并固化了。

长大后,这个互动模式依然不变,变成了:我一定要让你满意,你不满意我就觉得很失败。只是这个“妈妈”会变成其周围的所有人。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对别人的评价很在意,或太过敏感,就可以推测这个人在利用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什么意思呢?就像考试成绩,老师给了高分,说明我学习好;反之,说明我学习不好。就像故事中的那个诗人一样,认为只要别人不认可,自己的作品就不好。

也许有人会疑惑,这么大的人了,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吗?事实真是这样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自己不知道如何定义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只能借助外力。即只有在別人的眼中才知道自己是谁,当别人说自己好时,自己觉得自己是好的;但当别人说自己不好时,就觉得自己是不好的。

如此,很在意别人的认可也就理所当然了,只有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别人对你的看法才变得重要。毕竟,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好的,别人的一句话让自己上天,同样也可以把自己杀死。为别人着想是一个好的品质,但是有些人总是为别人着想,这就有问题了。在他们的认知框架内,逻辑是这样的:我为别人着想,别人就会认可我,赞美我等等,这个时候我就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因为我被看见了。所以,为别人着想就成了我获得价值感的方式及途径。而且,这种思维方式正是抑郁症的诱发因素之一,当发现怎么做也达不到别人的要求,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时,就会反问自己:我怎么这么笨,我怎么这么无能……

其实,细想一下,真的没有必要这样做:即使别人说自己好或不好,那只是别人在他自己的认知框架内的看法,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我自己是什么样子。人活在世上,虽说不容易,因为要建立关系,要为别人着想,要通过别人来更多地了解自己。但不要把决定权完全交给别人,至少留一点给自己。一个人,不只是活给别人看的,还要为自己而活。只有自己是自己最忠实的朋友与伙伴。

有一句广告词:你本来就很美,而且这个美你值得拥有。的确,有很多时候,自己的优秀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来证明,因为别人根本就不懂你。我又突然想到一句话:你不需要全世界都爱你,就几个就够了,其中就包括你自己。

愿每一个人都可以试着做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地为自己而活。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教学研究室,郑州,450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
AllJoyn智能家居互动模式方案
小议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互动模式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经管类专业互动式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多维度互动模式的研究
浅析互动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谈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互动模式的构建
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的运用探究
浅析农村家庭幼儿规则教育的互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