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予话语权,是最好的尊重

2019-08-02李荣志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9年7期
关键词:话语权句式家庭

李荣志

Q 我家孩子总是不听话,不按我们的要求做,一和他讨论学习就十分抵触。这是什么原因呢?

A 我想这是很多家长心中永远的痛,痛点具体在哪呢?我想根源在于一种话语权的掌握,你是不是真正给了孩子成长的养料,换句话说,孩子的意见在他的成长中占据了多少比重。从专业一点的角度来说,就是家庭话语权的分配。

前几日我在接儿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和他聊起了话语权这个话题。他很好奇地问我什么是话语权,我说就是在家里爸妈是否听你的意见,你是不是经常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我问他如果10分是满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孩子思考片刻,给了我一个答案:8.5分。我说:“看来你对自己的家庭话语权不是十分满意啊,你觉得爸爸妈妈给你的话语权不够多,是不是啊?”他回答我说也不能百分百啊,总体上还可以吧。

公交车上旁边的一位奶奶,一直饶有兴趣地旁听着我们的对话。她侧过头来问:“你是老师吗?”我说是的。“你认为话语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我说是的,话语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权利,就像孩子独立吃饭、独立洗漱,一旦被剥夺,孩子就会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老奶奶接着开始抱怨:“我们家媳妇就是不让孩子说话,在家里一个劲儿地指责,天天像吵架一样。”

于是我萌生了对家庭话语权调查的想法,请儿子在他的班级里做了一个小调查,有37名同学参加。结果显示,得分在6分以上的有27人,其中8分以上的有13人,只占到35%;有10个孩子的分数在6分以下,也就是说,接近30%的孩子感觉自己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很弱。这样的结果有点出乎我意料,也给我们的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一方面推广素质教育,一方面很多家长却在用自己的要求来约束孩子。长此以往,孩子独立面对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大降低。

前几日有家长向我咨询,今天孩子老师反映了一个情况,说自己的孩子昨天没经同意,随意翻他人抽屉;今天,又没经她同意,随意翻她书包并拿走了一个小本子。教育后孩子还是屡教不改,很令人苦恼。

我问她是怎么和孩子沟通的,她跟孩子说不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立马要孩子承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问整个过程孩子说什么了。“孩子没有说什么,肯定是错了嘛。”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孩子在这个话题中基本丧失了话语权,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听完孩子的陈述后,再去分析和影响教育。

作为家长,怎么才能合理地分配好话语权的比重呢?

首先是要固化出一个“听孩子说话”的时间。比如在晚饭后半小时,陪孩子散步时听孩子說说,无须作评判。刚开始孩子如果不适应,可以用一些引导性的问句,比如“今天在学校如何啊?”“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这样的开放式问题。

其次让孩子独立策划一些家庭活动,比如周末春游计划、家庭读书会等,让孩子成为家庭成员的主角。

最后,在日常家庭中尽量用陈述句对话,避免反问句和疑问句,做一个不评判的家长。尽量使用“这次表现很好,如果……会更好”的句式,少用“虽然……但是……”的句式。

鲁迅先生曾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谈到,教育要遵循“幼者本位”,尊重孩子才是我们实施好家庭教育的前提。给孩子话语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作者系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亲子教育咨询培训师。)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话语权句式家庭
家庭“煮”夫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特殊句式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