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诗中风景
2019-08-02李晓珊
李晓珊
老家在陕西,每每带孩子回家,都会去一些古意盎然的地方。平常的风景,哪怕是一面土坡,一处断崖,为其加上历史的维度,立马呈现出不一般的景致。如果再加上古诗的浸润,更会领略到一种别样情怀。
蓝田的玉,秦岭的云
那年夏天,我带女儿先造访了关中平原上的蓝田。
作为地名,“蓝田”二字天生带着色彩感,专属于江河湖海的“蓝”与丰盈青翠的“田”组合在一起,在意象中糅合交汇,带出了一种独有的清新气息。事实上,蓝田也是关中平原上的一块美玉,行走中所见,尽是连绵苍翠的沃野。
蓝田是古诗中常被吟诵的地方。“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产地之一,到了蓝田当然首先是要寻玉。有关蓝田玉最著名的诗句是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伫立于夏日艳阳下,聽着女儿吟诵李商隐的这句诗,恍忽间如时光穿梭,似乎看到了千年前的此地。也当如这般繁华,光影也当如此时分明。而那些含笑的嘴角,流转的双眸,终是化作了尘烟。千年的山石静静观望着天地间来往的过客,就像此时的我和女儿。
若要说诗中风景,蓝田还有一地,是必须造访的,那就是蓝关。蓝关古道至今还在原处,一块碑石为证。远处依然有系着流云的秦岭,只是换作了“草拥蓝关”。
一统六国后的秦始皇,就从这里威风凛凛回到咸阳。千年后,韩愈在此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道尽了他刚正不阿、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我边走边给女儿讲韩愈的故事,女儿说,她看着这条路,想到了韩愈在马背上落寞的背影。
古道旁农家院里,晾晒一地的花椒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石榴在枝头渐渐变得沉重。山底下传来遥远的犬吠,几处炊烟袅袅升起。当下的宁静和古诗里的喧嚣、悲壮、轰轰烈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当双脚踏上那条小路时,还是会不由得与那份久远相逢。
辋川还在,银杏如盖
关中循诗而旅,怎能不提王维?辋川还在,地名不曾变化。我和女儿去的时候,“大唐王维苑”正在修建,当地终于在沉寂多年后准备启用王维这个文化符号。
不过,到辋川觅王维,目前仍需要非常强大的想象力。唯一有直接关系的就是一棵1200多年的银杏,据说是王维亲手栽植。的确苍翠如盖,枝干遒劲。
蝴蝶、蜜蜂和各种不知名的飞虫狂野地扑落在访客身上。所有的历史重重叠叠,影影绰绰,那个在乡间别墅里创作诗文的古代诗人时隐时现。
天气足够美好,落日余晖下的村落,水流环绕,仰视俯视间,倒也能呼应起王维当年初发现这里时的喜悦之情。于是,他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就这样汩汩流淌,经过千年风雨,来到我们面前。
女儿每看到一棵树,一处景,都会问:这是《鸟鸣涧》里的桂花吗?这是《山居秋暝》里的清泉吗?这是王维独坐的竹林吗?
对孩子来说,诗中的语句忽然与现实发生了关联,似乎拉近了与古代先贤在精神上的距离。
带着古诗去看世界,无论失意还是得意,失望抑或惊喜,总能在一般的游玩中增加别样的收获。
祖国大地辽阔,未来,我们还要去看看岑参戍守的新疆轮台、文天祥洒泪的伶仃洋、王安石留下思念痕迹的京口瓜洲……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