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与阅读:在金子美铃的故乡
2019-08-02余志君
文_余志君
金子美玲的童谣诗是儿童文学阅读的必读作品。一说到金子美玲,人们多半会想到那首《向着明亮那方》,就好像说到海子,就会想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不幸的是,这两位诗人都在很年轻的时候自杀了。而这一点,可能是很多教师在阅读文本时不会想到的。如何理解诗人的文字和她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这是诗歌阅读必须解决的问题。
正在做“童谣18课”系列课程的余志君校长带着这些问题去了金子美玲的故乡。本文经《新课程评论》杂志授权转载,有删节。
金子美铃纪念雕像
踏上纯静的渔村一隅
“如果山是玻璃做的,我就可以看到东京吧。”乘坐箱根登山巴士,行进在青峦蜿蜒之间,正惊叹于山海景象的绮丽壮阔,却忽然想起金子美铃的这句童谣。离开山口县的仙崎好几天了,从长门到厚峡,从小仓到京都,又到这云海缭绕的天照山,仙崎的一切依然在眼前在脑海,挥之不去。
余志君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
仙崎是童谣女诗人金子美铃的家乡。十年前第一次读到金子美铃的童谣是新星出版社的《向着明亮那方》。此前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年,逐步认识与阐述小学语文学科之本色乃在于纯真、诗意、创造,并开展言语表达与儿童创造力方向的研究。读到金子美铃的童谣,我确信经由吴菲女士的翻译,这些清澈明丽、温情动人的童谣作品即是体现小学语文纯真、诗意、创造的优秀范例。在学校管理事务的忙碌间隙,一遍遍阅读金子美铃的童谣作品,在每一个最简短的瞬间,这些童谣都能俘获我的心,令我瞬时进入金子童谣独有的纯真诗境。我将金子童谣纳入语文课程,与孩子们共同诵读欣赏,进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尝试创作童谣作品。2018年的这个夏天,我打定主意要去那个偏僻的海边渔村看看,上世纪之初的金子美铃吹拂的是怎样的海风,金子童谣独特的纯真诗意源自怎样的一个世界。
去仙崎的行程颇为周折。从博多出发,换乘两次,途经44站到达萩驿。沿途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植被葱郁。
驿所内空无一人。驿站背后的铁道年深日久,枕木和碎石呈现出铁锈的深褐色。站内是一个铁道文化陈列室,寂然无语的图文物品勾勒出一段铁路线的历史以及铁道之父井上胜的生平。空寂的车站门口醒目地立着主题为“明治维新胎动之地”的海报,号称“长州五杰”的伊藤博文、井上馨、山尾庸三、井上胜、远藤谨助身着西装或站或立的合影,似在静静叙说他们1863年秘密赴英学成归来投身明治维新的风流余韵。
站在这个1925年开通运营、已经成为日本有形文化财产的无人车站里,看着陈旧的铁道无声伸向更遥远的乡间,很是怀疑:会有列车将我们带去那个长门的仙崎吗?神奇的是,那列车真的如期开来,寂静的小站忽地生动起来,几个男孩、一位摄影师模样的旅客、一对母女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我们一起在这座无人的萩驿登上了山阴本线电车。这一刻,对这乡间的铁道和驿站产生了无数的好感。
车窗外满目乡野之色,想起夏目漱石《草枕》中的“看得见火车的地方才称为现实世界”。再没有比火车更能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之物了。试想:若非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铁道交通的发达,几十公里外偏僻渔村里的金子美铃如何能够与大正浪漫时代日本文坛最重要一场儿童文学运动相逢?1912—1926的大正时代,是一个社会各方面风尚自由、资本初始积累的时代。这个短暂的14年是日本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谣光芒耀眼的一个美好时代。其时,在学校,开设有唱歌课程,引进西洋歌曲;在文坛,有铃木三重吉等一大批一流的文人作家创作一流的童谣,目的是“为了世上的小朋友创作真有艺术价值的纯丽童话和童谣”。当最优秀的文学作家和各类艺术家为了儿童未来,都竞相投身儿童文学和艺术的创作之时,就形成了一场隆盛璀璨、持续多年的文学创作运动。
仙崎驿站内的广告牌
金子文英堂,即金子美铃纪念馆
金子文英堂内的金子美铃大理石坐像
金子美铃短暂人生中上学、童谣创作的大部分年份,就处在大正时代。当时,作家们的足迹随着脚下的铁路延展,日本近代文学与铁道一同成长,各式出版物流转到铁道网的每一个驿站,也进入到穷乡僻壤的金子美铃家,别人家开的是干物店、酒铺,她家开的是村子里唯一的书店。1923年,19岁的金子美铃(彼时本名金子照)离开仙崎,搬至下关与母亲同住,帮家里照看上山文英堂书店的分店。同年6月,她以金子美铃的笔名创作童谣,向《童话》等杂志投稿,童谣女诗人由此诞生,直到1930年她的生命戛然而止。生于仙崎渔村一隅的金子美铃,作为一个新秀在众多优秀作家创作童谣的热潮中崭露头角,却又如一颗天际新星爆发一般,明亮短暂而逝去。半个世纪后,金子美铃和她的纯美童谣经历传奇复活,翻译成多国语言,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仅仅是5个站,即由萩驿来到长门驿。我知道,2.2公里外,就是仙崎了。
带着金子美铃的诗进入仙崎
仙崎,像一个鸟喙凸出来,伸进海里。
它比我想象的还要小,还要整洁,还要寂静。没几步,就看到濑户崎小学遗址,立着花岗岩的一柱一碑。柱上刻着“濑户崎小学校”,碑文介绍这就是著名童谣女诗人金子美铃童年上学的地方,而不远处就是她的家,还有她的墓地。金子美铃生于斯长于斯,19岁离开仙崎去下关,生命最终定格在下关,归葬仙崎遍照寺。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走完仙崎这条狭窄的街道,仿佛走完一个人的一生。
街道上突然踱过一只稳健的乌鸦,街角偶尔瞥见一位弯腰躬背的老奶奶消失在门内,所有的车辆都停着,所有的店门都关闭着,一切都凝滞在七月的阳光下。我有些眩晕,在遍照寺前的门槛上坐一会,看到对面屋檐下有几桶鲜花。走近,卖花人不知从哪里出来了,选了菊花和一大束浓密茂盛的紫色情人草,进入遍照寺。
狭仄的墓地里,墓碑挨挨挤挤,顺着指引,很容易找到了金子美铃的墓。小巧的墓碑,简单的样式,青苔斑驳,字迹漫漶。金子充满种种不幸的悲剧一生就在这里寂静下来。阳光照耀,乌鸦低低飞过,留下几声鸣叫。奉上云蒸霞蔚般的紫绯花束,稍作整理,烈日下的墓碑有了一丝阴凉。片刻,拿出两个日式小点心,静静摆放在碑座上。
“蚕宝宝要到蚕茧里去/又小又窄的蚕茧里去/但是/蚕宝宝/一定很高兴/变成蝶儿/就可以飞啦”(《蚕茧和坟墓》)又暗又孤单的坟墓里,金子美铃变成长翅膀的天使,她高兴吗?又多么无奈,不是吗?那首《夜里凋落的花》,仿佛就是她给自己送上的哀歌:“晨光里/凋落的花/麻雀也会/陪它玩耍/晚风中/凋落的花/晚钟也会/为它歌唱/夜里凋落的花/谁来陪它/夜里凋落的花/谁来陪它”……是啊,谁来陪她?谁来陪她?
旁边极乐寺稍宽敞。“极乐寺的樱花是重瓣的樱花/重瓣的樱花/送货的路上我来看过它……带着海菜饭团的盒饭/带着盒饭/我去看了樱花”(《极乐寺》)夏日,没有樱花,只有黑而大的乌鸦贴着松树梢头低低掠过,在寺庙的檐角上盘旋。墓碑林立之外,还露天陈列着“无缘诸精灵”——林林总总只怕有数百尊之多的地藏菩萨。这些石刻小地藏,日久风化,形象颓秃,残缺斑驳,整齐集中地摆放于寺庙一侧的空地。安静,无言,寂寞。“我寂寞的时候/别人不知道”“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寂寞的时候》)极乐寺里这么多的小地藏中,有哪一尊曾经和幼年的金子美铃相对视过吗?有哪位菩萨,看到了樱花树下那个带着海菜饭团的女孩吗?
沿街看到了金子童谣中写过的蔬菜店,但是没见着咕咕咕叫着、假装不知道买点儿什么的三只白鸽子。当然还有拐角处的干物店——“拐角处的干菜店/盐袋子上面/日光一点一点/渐渐西斜了/第二间的空房子/草袋空荡荡/没人要的小狗狗儿/独自在玩耍/第三间的酒铺里/煤袋堆成堆/山里来的马儿/正在吃草料/第四间的书店前/立着木招牌/招牌后站着我/悄悄地张望”
“第四间的书店前”——我驻足于金子文英堂门前,这是一个旧式的两层日本民居。白墙青瓦,木质的窗棂和拉门,冷冽的空调让里面恍若另外一个世界。穿过游廊进入展览厅,墙上详细列出金子美铃的生平,玻璃柜里陈列着她生前衣装的织物样本,当年的安眠药瓶,以及她的手稿。巴掌大的本子,共三册,敞开的页面完全泛黄,每一页都编了码,笔画极细,标点亦一丝不苟,字迹可谓娟丽流畅,工整却又饱含韵律,令人称奇。隔着玻璃柜仅能看到翻开的那一页,好在展览馆非常用心,在旁边的一条室内过道充分利用空间,将她的一些代表作手迹投影出来,令来客更多细细欣赏金子的手迹。幸亏金子美铃生前将自己的所有作品认真誊抄了两份,其中送给弟弟的这一份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由矢崎节夫先生的努力得以出版,实现金子美铃的“复活”。
文英堂的一楼保留了部分当年书店经营的样貌。脱了鞋,便可顺着木质楼梯上到二楼的榻榻米空间。窗口右侧外面的狭小夹道,一棵齐人高的橙树结着硕大的橙果。“每当我伤心哭的时候/总是闻见橙花香”。那首可爱的《橙花》,写的就是它吗?橙树上,有女孩儿昨天才搭的秋千吗?
二楼的起居室内,临街的窗下是一张低矮的长条书桌,桌上简单摆放了旧式台灯、书本和笔,瓶内插着几枝红色纸风车,桌边一个书架,几只木箱。大约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空间吧,阳光透过西窗照进来,竖排的木窗棂将光影投入狭小的房间——啊,这不就是《光之笼》吗?“我现在/是一只小鸟……光线编织的笼子很容易坏/只要我用力伸展翅膀/可是/我很乖/我被养在笼子里唱歌/我是好心肠的小鸟”。这一刻,真不胜唏嘘!
遍照寺内的金子美铃墓
仙崎港口的金子美铃铜像
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金子美铃自1923年6月开始,每年向《童话》等杂志投稿公开发表童谣作品,笔耕不辍,如《光之笼》所写的:“在夏日的树荫下/光线的笼子里/我被从不现身的主人养着/我把会唱的歌都唱了个遍/因为我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只是这歌声至1929年戛然而止,耀世的才华抵不过现实的无奈。三岁丧父,母亲改嫁,婚姻不幸,身染暗疾,将失爱女,如是种种,恍如一个看不见的牢笼,最终将她与诗歌、与心中的热爱无情地隔离。她在《这条路》里面一遍遍地问:“这条路的尽头/会有大片的森林吧”“这条路的尽头/会有广阔的大海吧”“这条路的尽头/会有繁华的都会吧”。她邀请孤单的朴树、荷塘里的青蛙、寂寞的稻草人——“这条路的尽头/一定会有什么吧/大伙儿一块儿去吧/我们去走这条路吧”。山是不透明的,她看不到东京,看不到繁华的都会,路就在脚下,铁道就在身边,然而八十八年前的金子美铃更多的是有着日本传统女性的柔顺忍耐、心地善良,她是《光之笼》中那可爱的、温和善良的小鸟,哪怕她的动人歌声早已穿越笼子传遍天际,早已传到那繁华的都会,她却没有勇气和力量再伸展翅膀。
“这背街的泥泞里/有一片蓝蓝的天……一片深远的天”(《泥泞》)金子美铃小时候每天走过的街道,想必是泥泞不堪的,只是她的心里自有一片蔚蓝深远的天空。她无力伸展翅膀飞出光之笼,但是她用整个的心歌唱:“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向着明亮那方》)
金子美铃的作品里有一首《鲸法会》,仙崎码头的巨石上刻着它,陪伴着金子美铃的铜像。渔民捕鲸,却为鲸举办法会,金子美铃在童谣中写下小鲸鱼的哀哀哭泣:“鲸法会在暮春举行/海上捕飞鱼的季节/海滨寺院敲响的钟声/摇荡着飘过水面的时候/渔夫们穿上过节衣裳/急匆匆赶往寺庙的时候/大海里有一头小鲸鱼/听着阵阵钟声/想念着死去的爸爸妈妈/小鲸鱼哀哀哭泣/钟声/回荡在海面/传到/大海的哪方”。
此前听说日本沿海常有“鲸冢”“鲸墓”,而仙崎隔桥相望的青海岛自古盛行捕鲸,于是顶着酷暑,乘坐公共交通辗转来到青海岛,看一看那里的鲸资料馆和鲸墓。
资料馆门口石碑上刻着鲸呗,似是附近通浦一带的民谣。馆内图文资料和捕鲸器物丰富详尽,可以了解到当地人大多以海上惊险的捕鲸和渔获为生,生活辛劳艰苦。几十米外的小山包,拾级而上则见一座小小的鲸墓,一座小小的清月庵,以及一座小小的地藏观音。
从鲸墓下来,沿着海岸慢慢行去。青海岛海面平静如漂浮的织锦,闪着细微的粼光。远处礁石上矗立着小小的神社鸟居。薄薄的雾气中,天空湛蓝,空阔无垠,耳边轻微的海风吹过。稍久,渐有孤寂感。
欲寻金子美铃父亲金子庄之助的故居遗址,未果。金子庄之助出生在青海岛,据说也是渔民世家。也许金子美铃小时候来过这里看到鲸鱼法事?围捕的艰险艰辛,渔获归来全村的喜悦欢庆,幼年金子美铃如若目睹这一切,必会留下深深印记。不难想象,当地渔民虔诚质朴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鲸法会和幼鲸墓葬祭祀等民俗,都给金子美铃幼小而敏锐柔软的心灵带来了对自然和生命悲天悯人的情怀。
也正是如此,金子美铃写出了那样的一首《鱼满仓》:“朝霞映红了天空/渔船满载而归啦/大尾的沙丁鱼/载满舱啦”。然而笔锋一转——“海滩上/热闹得像赶庙会一样/可是大海里/成千上万/沙丁鱼的葬礼/正要举行吧”。从小生活在三面临海的微小半岛,深知人们的生活辛劳而艰苦,又深深同情成千上万的鱼儿,故而能将岸上的欢乐与大海里的悲伤做这样的表达。这种对自然和生命万物同心、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让她能看别人所看不见,正如她在《星星与蒲公英》里反复提示的:“看不见却在那里/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
在昏黑中向着明亮那方
几日来并非住在仙崎,而是落脚在长门汤本的枕水温泉酒店。金子美铃的童谣常以诗画结合的方式出现在某个小幅的画轴上,点缀于酒店各处。推窗即是音信川,十几头各色斑斓的锦鲤在河水中悠游。河水潺潺不绝,确是枕水焉!
顺着音信川步道,走出很远。沿途所见各色花草露珠鸟雀虫鸣,清晨傍晚的白月亮白云彩,一切都仿佛在金子美铃的童谣里见过,在这现实的长门乡野间分外的鲜活。我没有计划去下关,可能内心里始终感觉金子美铃创作中一切的源泉都在仙崎吧。
仙崎的三座金子美铃像如何呢?港口的那座头像,铜锈斑驳,面容失真,背海而望,似在凝望自己的家乡。街边的那座等高铜像,手势优雅若佛手印状,面目大致以金子少女时代形象摹写,二尺袖配袴,脑后随意束着马尾辫。金子文英堂的那座小像则印象更为深刻。小小庭院里,绿荫环绕下,一尊小巧的白色大理石座像披着正午的阳光,沉静安详,晶莹耀眼。这座小像如同诗人的气质,矜持、静默、纯净、忧郁,却又明亮无比。
金子美玲手稿
当然,金子美铃的气质更体现在她的童谣作品里。世界上所有的童谣,无论是否灰暗晦涩不明或稚嫩无邪,其内在的一致性其实就是直指人性。直指人性即是最为根本最深层次的诗性创造。当其时,金子童谣和其生长生活的环境绝非今天般优美静谧,不难想象海边渔港的腥臭,社会生活普遍的穷困,自然环境和生活际遇的残酷以及种种不幸……但是当时社会人们如何在人性情感和宗教情感下保持了内心深处柔软的善良,如鲸墓、鲸法会、遍地随处可见的地藏菩萨,这一切注定深深影响金子美铃的内心,以至她的童谣作品能在浅淡细腻甚至质朴无华的形式中表达那么深沉厚重的情感。
在不同作者创作的各种童谣中,金子童谣因其地域风俗之独异而特殊,其童谣亦可侧列世界级别。金子童谣何以那么独特,我想大约有这么四点:一是地域风俗宗教浸润的生命观;二是日本文化侘寂特有的万物悲悯感;三是心灵的自由至上,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四是诗人生活际遇的影响。此外,金子美铃个人才华可谓不世出,但也是因逢大正时代延续明治维新以来的自由之风,带来了文艺的兴盛尤其儿童文学的迅速发展,她去世之后,日本陷入了战争之中,童谣的黄金时代就此逝去。
我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主张语文教学应着力于言语表达的纯真、诗意、创造,在我看来,金子童谣即体现了这些要素。以孩童般稚嫩心灵看待自然万物,花鸟鱼虫走兽飞禽,日月天光山川河流,与之对话,其问其愿,其思其想,其喜其悲,莫不用心,不藻饰绣词,无炼词辑缀,真挚而纯粹。金子童谣以独特的诗性智慧为儿童呈现范例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永远的沉思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