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是教育良性循环之本
2019-08-02谭信娟供图实外西区
本刊记者_谭信娟 供图_实外西区
在校长肖明华看来,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成长是教育良性循环之本。善待老师是学校治理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实外西区,无论是新教师、成熟教师,还是管理与教学才能兼备的复合型教师,都找到了施展的舞台。
“面对现在的学生,你必须逻辑思维很强大,论据很充分。不然,很难让他们心服口服。”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课堂课程改革的挑战让从教8年的江李感慨不已。
江李的同事们也有类似感受,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流行,已经完全改变了知识教学的形态。即使是同样教材,但面对不同天赋和特长的学生,要与时俱进,不能沿用旧的教学方式和沟通方式。
当“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的焦虑也随之而来,社交媒体时常出现刷屏“今后几十年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如何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的能力?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幸福生活?
对此,实外西区坚持“全人化、生态化、个性化、国际化”特色教育理念,注重中西方文化的融通,激励学生“思维活跃,行为规范,做人品味高雅;志存高远,勇于创新,做事追求卓越”;培养学生和谐发展、应对未来、走向世界的“学识、人格、能力、素质”四大基础。
而这一切的落实需要优质的师资队伍。在校长肖明华看来,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成长是教育良性循环之本。
这些年,学校从全国各地招聘优秀人才,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创办《麓苑学刊》,开办“硕士生教师发展学校”,举办“麓山大讲堂”,加强同行交流,秉持“减小落差,提高平台,高位均衡”的教师管理理念,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以硕士生教师发展学校为例,学校将其建设成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精神俱乐部,发挥硕士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优势特长,影响其他教师,带动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和协同发展。
在实外西区,无论是新教师、成熟教师,还是管理与教学才能兼具备的复合型教师,都找到了施展的舞台。
从0到1
江李,初二语文老师。一毕业就进入实外西区,得益于学校的“青蓝工程”,新教师拜老教师为师,老教师收新教师为徒,从备课、教案、听课、上课、教学反思到师生关系,给予全方位指导。江李顺利度过了入职的新手期。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为新教师举办的“新苗杯”赛课,同一堂课磨了不下十次。每次班级不同,学生的反馈不同,课堂的风格自然也不同。师傅全程陪着,课后同她分析课堂的精彩之处,提醒她需要注意的地方,启发她下一次可以切入的新角度……最后,比赛的名次倒在其次,反而是师傅的悉心指导,自己对教学过程的逐渐熟悉,给了初入职场的她莫大信心。
肖明华校长认为,教师必须要有研究意识,学校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老师记录教学中的思考和故事,探究教学改革的方法和路径,整理成论文投稿给《麓苑学刊》和学校教育年会。校外刊物有征稿信息,教师发展中心也会及时通知。慢慢地,很多人头疼的论文,江李觉得也不是那么难了。她善于学习,养成了随时记录的好习惯。阅读别人的文章后,还会将经验迁移运用。之前,在《麓苑学刊》看到一位英语老师分享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单词听写,学生相互批改并留下批改人姓名,第一次同桌互改,第二次小组互改。老师再抽查,错误单词的批改人和被批改人都需要抄写,以加强记忆。江李开始在语文听写中也尝试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字词辨别能力。
去年暑假,江李参加公益组织的语文教师培训活动,见到了偶像余映潮老师。余老师70多岁了,但依然思维敏捷、表达清晰。那堂课,余老师已经上过二十多次,但每次版本都完全不同。江李很震撼,这固然是几十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同样离不开笔耕不辍的记录和反思。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老师必须写论文和读书笔记、写教案和听课记录、写教学反思的深意:记录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前行,而不是不断简单重复。
林玲也是一毕业就到了实外西区,今年教初三英语。英语学科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个班分为两个小班上课。她比江李早来7年,经历了学校校址搬迁、教学质量跃升、生源规模扩大的全过程。当年,新教师没有师傅带,全靠自己到处听课摸索学习。她对自己要求严格,第一学期备课就写了17个教案本。学校没有现成的习题,她就收集了其他外语学校的试题,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重难点自己原创,有时还会在试题中融入学生写的佳句。而作业的批改她绝不马虎,一个标点也不落下。
后来,老师的学习机会不断增多。“不仅英语教学,学校还邀请了其他领域的很多专家来讲学,也有国外考察的机会,自己的视野也不断扩大。”林玲回忆道,“当时我们去了美国几所名校随堂听课。你会发现,中美两国的课堂很不一样。他们更开放,我们更注重基础夯实。”
2017年,江李在年会中献课《天上的街市》
《麓苑学刊》成为教师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现在,她也成为新教师的师傅。因为深知自己摸索的不易,所以徒弟的求助,她都全力解答。但徒弟课堂上的问题,她也毫不留情地指出。她非常清楚,刚开始会很艰难,但只有如此才能进步。她常感慨:“新教师学习能力太强,成长太快,自己必须不断学习。否则,真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一次,天府新区学科带头人培训,一位专家的话让她铭记至今:“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舞台上的看客,而你和你的优生成为舞池中跳舞的人。”从此以后,她更加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控,根据每个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行为。
在校15年,如今已为人母的她,更加理解校长反复提及的,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灵魂的生命,学校应该充满爱与责任的教育。
她还记得班上一个孩子,课上讲话,课后不交作业,打扰同学休息,让老师头疼。林玲默默关注他朋友圈,发现他周末经常订一堆外卖一个人吃。林玲和他谈心,得知孩子爸爸忙着挣钱,妈妈忙着社交,根本没时间陪他。林玲和孩子父母沟通,希望父母多陪陪孩子,但父母却无奈说,不可能丢开事业不顾。林玲明白了孩子的问题在哪儿。他只是想吸引更多关注。此后,林玲开始邀请孩子到办公室做小助手,帮忙接开水、分试卷,即便没事儿可做,也让孩子过来,和他聊天:“老师为什么每天让你来办公室?因为看到你,我就想起我的孩子,我觉得很亏欠他,没时间陪他。那你的爸爸妈妈忙着挣钱,给你创造良好的教育机会时,也许也会这么想。”孩子就静静听着,不像以往那么“闲不住”。不知什么时候起,他也能静下来做作业了,很久没违反班规了。林玲很好奇,其实内心暗自高兴,孩子在春风化雨的教育下,悄然进步了。
文理兼容的教与学
12年前,李红梅从遂宁某中学应聘到实外西区高中部。省会城市,接触到的教育信息更加前沿和开放,地域的改变给她带来全新的视角。学校“全人化、生态化、个性化、国际化”的特色教育理念,促使她开始寻找创新、多元的教学方式。而肖明华校长的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性管理机制以及对教育的远见卓识,又给了她更大的教育热情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师节,成实外集团领导与学校四位特级教师合影
她是高二年级三零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所谓三零班,是全年级文理科前30名混合组成的新型班级。这一文理兼容的班级模式是肖明华校长办学理念的创造性实践。2016年,成都市高考文理双状元就出自第一届三零班。
这种模式的班级比普通文理分开设置的班级管理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而作为班主任,班级凝聚力的营造,文理优势互补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座位编排上,要确保文理科生成为同桌。当然,这还不够,还得加强他们和更多不同科别的同学交流。两周一次的换座位,她花了很多心思,单周文科生前后换,理科生左右换;双周就相反。这样很快就认识了对科同学,增进了友谊。
其次,为了促进文理学生的互助合作,她还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在小组活动中,让文理学生搭配成组。例如在今年的运动会入场式上,她就别出心裁的编排了以“文武双全,精忠报国”为主题的表演。文科方阵着汉服表演国学串烧诵唱,理科方阵表演拳术《满江红》,而且由班主任亲自教授和领队表演。整场表演令人耳目一新。
小组活动的开展注重形式多样,力求文理兼备、全员参与。讨论探究、小组讲课、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五四晚会、集体生日、经典诵读、配音表演、话剧表演、汉服礼仪表演......通过小组合作和各种活动,既促进了文理学生的交流发展,文理学科的优势互补,也大大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形成了团结进取的优良班风。
2018年,四川高考开始采用全国卷,语文教学如何顺应新高考改革的潮流?在学校引领下,李红梅开始了积极探索。她整合教材内容,选择经典篇目精讲,其余的学生课下自学。同时,加大课外阅读量,推荐学生读名家名著。
前段时间,金庸去世,她带着学生重温了一遍《天龙八部》。这学期,他们还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龙应台的《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增加学生、特别是理科生的积淀。
除此之外,她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心家国天下。做新闻播报、新闻手抄报、每周新闻点评等。既积累了作文素材,又提高了社会认知,增强了家国责任意识。
她也开始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春天,校园里的植物焕发生机,平日天天走过但很容易忽视。她就带着学生到处看:红叶李、柳树、槐树都有什么变化?通过细致地观察,再来写作,就能言之有物。且是身边常见植物,可以生发真情实感。
学了元杂剧《窦娥冤》以后,她又带着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创作,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明晰了故事线索,体会到人物角色情感,而且对元杂剧的结构、音乐曲调等文本特点也熟悉了。学完这个单元后,还掀起全年级的轰轰烈烈而又精彩纷呈的话剧表演。
而语文教材的选修课本,她则放手让学生来讲。全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人收集资料,有人制作PPT,有人上台讲解,有人形成文字稿。这学期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有小组负责山水田园诗,也有小组负责羁旅行役诗,有小组负责豪放词,还有小组负责婉约词……
这些活动让李红梅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多了,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育上用心,在教学上创新,用爱与奉献,用情怀与勤勉,践行学校的办学宗旨,秉承校长的办学理念。这或许就是西区老师的真实写照吧。
力度与温度的统一
杨静,英语老师,班主任,初二年级主任。教育观念新颖、教学方式独特的她对肖明华校长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赞不绝口。
多重身份的她整天都很忙,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和英语教学上,但心态和精神面貌都特别好,加班也乐在其中。
到实外西区之前,她是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后来辞职去过几所私立学校,但通常待一段时间就想换学校。然而,到实外西区一待就是15年。她见证了实外西区初三年级从2003年的2个班到现在的20个班,目睹了学校在肖明华校长“品味高雅,追求卓越”的校训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指引下,一年上几个台阶的巨大成功,品尝了学校喜获成都市文理科双状元的欢呼雀跃。
她觉得在实外西区工作,有一种成功的感觉,成长的路径清晰可见,从校级十佳到区级优秀,她得过很多次奖励。无论学校把怎样的问题学生交到她手上,在一周或三周之内,领导、同事和家长都能清晰看到孩子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言谈举止、阳光自信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感恩不尽、热泪盈眶的孩子父母激动地说:“选择就读实外西区是最明智、最正确的。”家长口口相传,还送她一个称号“化腐朽为神奇的班主任”。
很多次,她接手年级倒数第一的问题班级,毕业之时,已名列年级前茅。而转变问题学生的秘诀则在于因材施教,从外显素质到内化心灵。她说,孩子个性不同、年龄不同,老师应对方式自然也就不同。
初一新生,首先是教会孩子们爱班爱校,她的学生都会自豪而响亮地说”我爱实外西区,我爱初一15班”。她认为,只有让孩子们真真正正爱上实外西区,他们才可能自觉地用实际行动维护母校的声誉。
她更会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从学生上课坐姿到书本桌椅摆放再到寝室纪律与卫生,从校服穿戴到发型打理,她都会亲力亲为一一示范讲解。
初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她则运用欣赏教育改善师生关系,从改变孩子点点滴滴做起,用身边人真实的悔恨与案例打动、转变问题学生,引导他们万事都有先后,教会他们自觉将心思先放在成绩提升上,再谈自己的爱好与游戏。她坚信无论怎样的学生都必然有与其他人不同的闪光点,身为问题学生的老师,最难的就是不嫌弃不放弃。
在实外西区2018年教育教学年会上,李昕代表初三年级的全体师生作主题发言
她重视家校沟通,引导家长学习亲子沟通技巧,教会家长利用班主任要求家长给孩子写分析报告的契机,让家长学会借力学校,学会巧妙避开青春期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心声的困扰,从而实现与孩子深层次好好交心。家长给她留言:“您像孙悟空一样有火眼金睛,全班60个孩子的优点、缺点,您都尽收眼底,您善于发现孩子的美,您用智商教育人,用情商感化人,用爱心温暖人,用责任心培养人。您是一个善于为孩子们开窗,激励他们去发现、探索窗外知识海洋的好老师,相信孩子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心血。” 每个家长都是奇迹的见证者……
而作为年级主任,她经常参加校级行政会议,认真学习学校的大政方针,并将学校精神传达给年级老师。她深知学校理念的落实离不开一线每个老师的执行力度,她把年级每个老师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教学业绩都记在心上,要求每个老师都无条件地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下达的任何任务。她时时刻刻告诫自己,年级主任的任务就是做好上下联络,让学校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位。
她做事一向追求美国西点军校”没有任何借口”的精神,她更是肖明华校长“做事追求卓越”的成功践行者。
李昕,初三的年级主任,同时兼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年级管理中,除了执行的力度,她也推崇团队合作的温度。面对难题,团队成员总是群策群力,同心同德。
去年4月半期考试,地理生物的优秀率与上届相比大为降低。老师们颇为震惊。李昕苦思冥想,找方法、措施,召集生物地理老师和班主任开定点定位专题分析会,分阶段、定目标,班主任全力配合地理生物组教学,在会考中,终于达到94%的优良成绩。
她佩服肖校长的素质教育理念,坚信这才是在培养真正的人,中学教育并不仅仅只为拔尖人才服务,反而是为全体学生打一生的底色。在年级管理上,她始终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理念,并一一细化落实,实现了立德树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的全方位覆盖。她为素质教育的选修课大费心力,提前几周就查找资料,思考课程组织形式。在她的倡导下,年级不分1班、2班、3班……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班级特点取名,抱朴班、敏行班、自强班……
她自创作文教学法——文化作文,教学生化用经典诗词,加入诗人的小故事,增加文章可读性和文化含量。不论多忙,学生的作文她都坚持面对面批改。先看一遍,然后利用课间时间,逐个找学生,告诉他们哪里写得好,好在哪里,哪里还要改进,如何改进。学生修改以后,她再看,并一一标注好词佳句。一堂作文课,她要花两周修改。但这时间花得值,学生明白了如何才能写得更好。
从陕西汉中某中学到实外西区,十多年过去,陕西人李昕一直舍不得离开这里,校长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她一见倾心。她出身教育世家,对教育有一股理想主义的热情,在这里她遇见了一群理想主义者。
无论是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学校工作的江李、林玲,还是从地级市中学来到学校的李红梅,抑或是教学与管理才能兼备的杨静、李昕,在实外西区,不同类型的老师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随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推进,全体实外西区人都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感受到了新时代教师的价值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