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MA:一所雪山脚下的留学预备校

2019-08-02高洪云供图丽江雪山语言文化学校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克里斯丽江校长

本刊记者_高洪云 供图_丽江雪山语言文化学校

这里风景如画,房价低,生活节奏慢。这所美式学校,有一支年轻的外籍教师队伍,有极佳的美国私立学校教材,有“沉浸式”英语学习环境。孩子们被尊重,被呵护,分数被视为隐私。

他们的美式小班课堂,鼓励想象力、独立思维,注重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无压力的课堂氛围,不同国家的孩子共聚一堂,孩子们从不同老师、各自父母那里学到的不同认知,都会在课堂的交流中碰撞。这既能防止观念的狭隘,又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创造力。

本期的“校园”栏目重点为大家介绍丽江市古城区雪山语言文化学校(简称SMA),一所美式留学预备学校的教学风格。

SMA是雪山艺术小镇最具国际色彩的一个地标符号,更是丽江教育的特殊构成。图为SMA教师们的合影

丽江古城,往北4公里,是视野开阔的阳光100雪山艺术小镇。丽江市古城区雪山语言文化学校(简称SMA),便坐落在这风景优美之地。

冬季是成都一年中最糟糕的季节。阳光稀少,过于阴沉的天空让人阴郁。如果能有机会短暂地离开,去往阳光灿烂之处,便成了无比幸福的事情。于是记者去了丽江,一个文艺青年们口中的“诗与远方”之地,去探访雪山语言文化学校。

一下飞机,蓝天暖阳扑面而来,人为之精神一爽。进到雪山艺术小镇,这个由阳光100集团打造的小镇,文艺气息十分浓厚,风格古朴,精致独特。小镇的西边,几百米外,是丽江“第二镇”束河古镇。小镇向北望去,常年可见玉龙雪山的皑皑积雪。

雪山艺术小镇是一个面向年轻知识精英和中产阶级的度假小镇,更是一个文化的空间,有着地域和文化的多元性。而SMA,这所美式留学预备校,更是艺术小镇最具国际色彩的一个地标符号,是丽江教育的特殊构成。

SMA的前世今生

这些年,丽江因得天独厚的生态及旅游产业,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来此工作、生活。如果他们选择长期居住,子女的教育就成为了难题,因为丽江没有相应的西式学校。

同样,国内一些集团在丽江进行产业布局,有一批中高层管理人员长居在此,更有向往“诗与远方”而逃离大城市来此工作生活的中产阶层们,以及丽江本地的一些富裕家庭,他们都有让子女留学的需求。

上述几类人群,便是目前SMA家长群体的主要构成。

而SMA的前身,是当地一家教育集团的国际部,起初生源为个位数,都是外国人的小孩。因签证原因,外籍教师也极少。校址设在玉龙镇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小院在一片田野中,到学校去要经过一条蜿蜒的乡村小道,学校附近有一个酿酒小作坊,浓烈的气味常常飘进教室里。而一到烧秸秆的季节,教室里更是烟雾缭绕。

SMA的现任校长、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的克里斯(Chris)先生与爱妻,他们将长居中国

老校区地址偏僻,条件简陋,常常有家长去学校咨询,却绕来绕去找不到地方;还有家长看到条件如此艰苦,实在舍不得让孩子来“受苦”。

“我很感激有那段时光,虽然那是发展特别困难的时期。” SMA的现任校长、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的克里斯(Chris)先生对记者说。

2016年,学校迁址到雪山艺术小镇后,软硬件设施全面提升,变成了一个美丽校园。获得签证的外籍老师也越来越多,目前已有12位教师,他们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至少是学士学位,都有美国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师证书。

目前SMA有六十多位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全是美式小班教学。除了语文用的是中国公立学校教材,其他科目,一律采用精选的美国私立学校教材Abeka,更有针对英语水平提升的ESL课程,高中阶段的学生,将被安排去香港参加SAT考试(美国高考)。

SMA是丽江唯一一所提供“沉浸式”英语学习的学校。这种语言学习模式源自加拿大,即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更是学习的工具,学生熟练使用两种语言,并注重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学校活动掠影及才艺展示

SMA采用部分沉浸和双向沉浸相结合,让中国学生和讲英语的外国小朋友在一个课堂学习,除了语文课由中国老师用中文讲解,其他课程都是纯英文教学。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自然掌握目标语言。

学校五六年级的中国孩子,很多能给美国校长当翻译。发音标准,英文口语水平远超国内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以及外国语学校学生的普遍水准。

克里斯校长告诉记者,他来中国,很大原因是因为太太。太太年幼时就对中国文化抱有很深的向往,而克里斯非常喜欢孩子和教育。两人大学毕业后,太太想搬离美国,在思索去哪里开始下一段人生旅程时,接到了在丽江的朋友、首任校长Dominic的电话,中国、教育、孩子,几大因素成为他们选择来中国的主要原因。

克里斯校长感叹中国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刚来丽江时,没有沃尔玛、星巴克,买东西都不方便。如今,老校区外的那条乡村小路都已经变成柏油路了。

“我真心希望中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克里斯校长说。这是一位外国友人的善意祝福。

他们的孩子快要出生了,而他们一家人会继续生活在丽江。业余时间,克里斯校长在学中文,未来,他希望孩子能学好中文,还要学学纳西话。

“综其妙在明而已”

国内的教育圈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常会比较中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三联生活周刊》就曾报道过北京某小学一位成绩“还算不错”的五年级学生,转去美国读书后,在数学课堂上瞬间成为“学霸”,这一度成为该生自信心的源泉。这种超前,同样体现在国际奥数等理科竞赛中,常有中国学生斩获金牌。

但令人尴尬的是,能成为数学天才的中国年轻人,常常是在国外留学背景下成就的,更不用说理、化、生领域的诺贝尔奖了。

这背后,是培养人才的教育方式的差异所致。深挖的话,则更有文化的原因。

克里斯校长说,有些中国家长曾向他抱怨过,学校数学课的进度慢、深度不够。

“中国与西方在数学的教学、传授方式上不太一样。中国的(数学)教学,很注重孩子的记忆,让你很快记住一些该记住的,并重复性训练,之后能快速回答、解题。而我们不想让孩子仅仅去记知识点,重要的是理解,知道这个公式是如何来的,探究这个过程。”喜爱数学的克里斯校长是这样分析的。

这让记者联想起明末徐光启译介《几何原本》时的评价:“此书有三至三能:似至晦,实至明,故能以其明明他物之至晦;似至繁,实至简,故能以其简简他物之至繁;似至难,实至易,故能以其易易他物之至难。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

熟练地背诵九九乘法表等数学公式,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般的快速解题能力,这是中国数学教学的鲜明特色。可是,学生真正“明”了数学公式背后的思维方式吗?而这个恰恰才是最重要的。

SMA选用的美式数学教材,图画量比国内教材多很多,更易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课堂上,老师会让他们尽可能地想象。比如有道数学题,老师在白板上写下“13-6”,然后让学生编故事。有小朋友就想象:“河里有13只鳄鱼,受到某种动物的攻击,其中6只被吃掉了……”

这样的教学方式,恐怕很少会出现在中国的数学课堂上吧。

SMA是丽江唯一一所提供“沉浸式”英语学习的学校,全是美式小班教学

美式课堂,重视思考能力、问题解决和交流技巧。图为二年级的阅读课,老师是克里斯校长的太太

“我应该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类似数学课上的这种想象力的拓展,广泛地存在SMA各科目的课堂中。

不过,尽管小孩子天性好奇,也有思维闭塞的时候。克里斯校长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教新学生时,每当让他们写一个故事时,小朋友就会问:我应该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故事的主角是谁?故事应该多长?……

当记者说中国学生的这种“标准”意识似乎特别强时,克里斯校长予以否认。他认为“标准”的意识不单纯来自中国文化,其实是广泛存在的,背后是创造力的问题。

“创造力根植于好奇心、开放的心智、大脑。宇宙浩瀚,世界很奇妙,人类是万物之灵,小孩没有创造力,只是因为他们的Idea或想法,没有被挑战过。但如果让学生记太多具体的、枯燥的知识,他们就不会享受到知识和学习的乐趣,兴趣消减,再加上考试的折磨,后果很糟糕。而我们在课外有些小任务,会让孩子用玩的形式去理解、运用,而不是用考题让孩子在纸上去算。”

他更强调,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多元文化视角。

班主任跟班走,是国内小学常见的现象。而SMA不是这样的。克里斯校长说,小孩子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老师,六年下来,他们会认识到不同性格的老师,而外籍老师们还有着不同的留学背景,比如日本、韩国等。不同的老师,会在课堂上把不一样的视角,在交流中传递给孩子。

“如果老师跟班走,会有风险。比如某位老师数学水平不太好,他教一批学生六年,这对孩子们来讲不是好事,尽管跟班走,师生的感情可能会更密切。其实,每位老师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跟随不同的老师,可以学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克里斯校长补充说。

美式课堂,重视思考能力、问题解决和交流技巧。怕影响学生们学习,学校经慎重考虑,让记者旁听了两节课。

二年级的阅读课,并不像中国小学那样注重秩序,六个孩子,或跪坐,或趴在地上,人手一本英文书《Growing Up In Early America》,轮流读几段,然后一起讨论。孩子们毫无拘谨感,非常轻松。每个孩子,都会说出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的英文语法课堂上,五位学生中,有两个中国小孩,其余分别是韩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年轻的男老师很帅气,一头漂亮金发。他告诉记者,自己还教英文书法、阅读、文学课、写作、诗歌等。

在这两个教室里,没有多媒体硬件。校长解释,有的课堂会大量使用媒介,比如看视频等,媒介能节约老师的板书时间。“但设备永远都不能取代老师,老师应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情感的交流,关注孩子情绪,在心灵层面跟学生互动,这才是教学的重点。过于泛滥地使用设备,会分散老师的注意力。”

着重人际间的交流,无压力的课堂氛围,不同国家的孩子共聚一堂,以及孩子们从不同老师、各自父母那里学到的不同认知,都会在课堂交流中碰撞。这既能防止观念的狭隘,又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创造力。

分数、压力与人生之乐

选择SMA的中国家长中,有央视财经频道的前记者夫妇,他们开客栈之余,还在喜马拉雅FM上开国学课;有从兰州理工大学辞职的教授夫妇,做一些托管的业务;有从台湾过来的,还有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以及阳光100集团驻丽江的高管。他们,或厌倦了体制内的压力,或腻烦了大都市的喧嚣,更多的是对内心宁静的一种追寻。

其中一位家长问女儿,“你们班有几个A+?”结果被怼了一顿:“我怎么知道?您怎么问这么隐私的问题呀!”

读者都知道,中国学校里,流行公示成绩,按照成绩排名次、择校、排座位等。不少学生因为成绩、竞争,遇到嘲笑,产生失落、焦虑、压力,郁积成心理疾病,更有自杀的。

东西方对考试结果的看法有很大差异,这个现象让克里斯校长很感兴趣。他说,他个人觉得单纯的分数比较,既无趣又危险。

雪山艺术小镇,更是一个文化空间,有着地域和文化的多元性

“我们每位老师都被警告过,不允许泄露孩子们的成绩,更不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询问。分数主要是为了呈现给教育工作者的,学生成绩会单独展示给他们的家长,特别好的一些偶尔会公示。太看重分数,太功利,小朋友会困惑为什么学习?只是为了考分吗?那会削减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这种认知,和克里斯校长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一致的。业余时间,粗通中文的他,经常在丽江溜达。田间散步时,那些劳作的老妇人很开心地与他聊天。

“她们没有过高的期望,才会那么幸福地生活,那样怡然自得。”

话题跳到压力转移上。克里斯校长告诉记者,美国也有教育行政规划,一定比例的学生考到某个水平,老师、校领导会有奖金、升迁等回报。这样一来,有老师会作弊,更常见的是把压力转移给学生。

作为校长,他会告诉年轻的外籍老师,每个孩子都不同,考得不好,应该鼓励学生更加努力。让学生们意识到,分数不理想,不代表自己是一个失败者,顶多说明自己在这一领域不太擅长,以后工作时可避开这个领域。

“我希望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愿意做的事情。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们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教育行政部门对SMA的要求,除了像防火、防震等公共安全之外,并没有施加其他压力,这对学校来讲,是难得的一种自由。

学校保护学生的成绩隐私,但并未放松考试。用的是美式教材,有配套测试,校长可把学生整体水平跟美国本土进行横向比较。又有国际化测试,让校长对教学水平做到心里有数。比如,学校最近参加了澳大利亚国际英语水平的测试。

学校唯一的中文课,试卷是语文老师们从购买的云南教育出版社语文教辅配套试题中选取的,没有跟周边公立学校联考,试题难度保持一致。有从香格里拉或其他省市公立学校转校过来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水平,并没有比SMA的孩子们更好。

“我不希望培养出香蕉人”

让中国孩子接受纯正的美式教育,往上可追溯到晚清的留美幼童。彼时,清政府还要派遣一批中国私塾先生到美国,教孩子们中华文化,防止他们忘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地区有不少企业家把孩子送到欧美上中学,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太西化,常因三观不同,和父母出现文化冲突,代际关系紧张。

而SMA,是留学预备学校。如何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中获得一个平衡,至关重要。

“我们不想培养出香蕉人(歧视语,指中文水平极差、英文好的中国人),更不想培养出鸡蛋人(被中华文化圈粉的老外)。我内心最大的渴求是教育出来的中国孩子,有一颗爱国心。我真的不想孩子选择我们学校仅仅是因为喜欢美国。我希望他们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一种助力。”这是克里斯校长对中国孩子的寄望。

他指出,中美文化是异质的,都十分强大,很难融合。但学校最大的优势是,孩子们在学校说英文,却是在中国土地上生活成长的。每天有语文课,下午四点放学后(幼儿园三点半放学),中国家长有大量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们生活在中国风俗、中式生活习惯之中,无形之中,会感受到中国文化中的为人处世、伦理道德等。

董女士目前是阳光100驻丽江的高管,去英国念过研究生,早期在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等世界五百强公司任职。她的小儿子三岁,在SMA念幼儿园。大女儿8岁,在SMA念完一年级后,就跟着爸爸去英国读书了。

“我打算把大女儿转回SMA,她在国外接受不到良好的中文教育,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了解不足,我很担心。”

“在幼小阶段,同时进行两种语言文化的教育,很有利,不会太有冲突,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分别心还比较弱,可以兼容不同的文化。若年龄大点去接受一种不一样的文化,他们已带有既定的刻板印象,容易出现文化的冲突。”克里斯校长说。

记者详细了解了SMA的校内活动,西方文化节日居多,如复活节、圣诞节等,音乐侧重于西方古典音乐,但也有纳西古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来当兼职老师。主题周上,有超级英雄日,学生们装扮成蜘蛛侠、超人、绝地武士、美国队长等。也有孩子穿上中式古装,扮演将军,或孙悟空等。

“我只是想把自己童年最快乐的节日,带给小朋友们。中国文化类活动,要麻烦语文老师们。比如学校举办有春节主题活动,中国文化节等,这块我们会逐渐增加的。”克里斯校长坦率地说。

SMA曾联合北京七宝阁书院,举办过丽江(国际)夏令营,让中外小朋友们练习武术(少林拳,)读《论语》《诗经》、学书法,吟诵诗词,洒扫课等,感悟中华优秀文化。

学校很多活动,特别注重仪式感,学生会得到一些情感的浇灌,而这些情感,是人类共通的,不分东西。比如K5的小朋友毕业了,即将升入一年级,学校为他们举办毕业典礼,纪念他们的小小成就。有外籍老师因故要离别,孩子们泣不成声。校长会给孩子们解释,老师离开自己的国家,来丽江教书,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人生,要理解他们的选择。

目前SMA的最大问题,就是外籍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们的外籍老师,几乎都是大学毕业生,大部分都是朋友推荐的。他们选择过来,更多的是看看世界,闯一闯,像一场冒险,有一部分老师可能很难适应异域文化。不过,我决定余生待在中国。我还说动了另外一位外籍老师一家待下来。”

惊喜的是,最近有外籍老师提出签约五年、十年。这是里程碑式的大事,之前外籍老师最多待两年几乎是一个“规律”了。但教师流动并不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冲击,因为学校用的美式教材,有严密、细致的教学进度,校长也会监督老师们是否严格执行。

人生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有人走,更会有人来,新鲜的经历和不一样的视角,会在课堂中传递给SMA的小朋友们,使得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人生路越走越宽。E

猜你喜欢

克里斯丽江校长
丽江三朵节
丽江的荒
打个比方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叫一声丽江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绽放的丽江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克里斯·埃文斯 论队长的独一无二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