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同就拉黑?亚里士多德有话对你说
2019-08-02
在波诡云谲的政局下,社交媒体变得意见纷呈,多年好友发表跟你意见相左的言论,你有可能想删除他,但哲学系教授 Alexis Elder 却叫大家三思,先参考亚里士多德的意见。
亚里士多德固然没有用社交媒体的经验,但他曾经活在纷扰不休的政治环境中,对如何经营一段友谊,别有一番见解。
完美友谊:结交德性相近的人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友谊?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解释:“完美的友谊,是善良和德性相近的人的友谊。”
据此,大家可能以为友谊只是“人以群分”的结果,志同道合者为友,友谊就是讲求相似,彼此要毫无分歧,见解和理念不合便应当绝交。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好友之间必定存在差异,大家都按自己的方式实践德性,分享美好的生活。换言之,朋友间只是彼此德行相近,但不必在方方面面契合。
他笔下的德性(virtue),是完美人格必备的特质,譬如勇气和仁爱,能善待别人与自己,好好生活,这都有利于培养理性和社交;其反面是恶性(vice),譬如怯懦或对别人漠不关心,这无助改善自身和他人生活。
然而,美德亦须讲究中庸。一个人只管勇往直前,缺少忧患意识,便不懂躲避祸害。如何取得平衡,因人而异,各自修行,没有绝对标准。
亚里士多德认为,友谊之重要,在于朋友可影响我们的德行,与恶人交往可使我们染上恶习,助长恶性。他写道:
由于他们(朋友)渴望共同生活,以至他们参与和共享的,都是给予他们共同生活感觉的事情。因此,恶人的友谊终究是坏事(因为他们行事不稳定,共同追求恶的目标,在互相模仿中变得更坏),善人的友谊却是好事,能够在彼此扶持下至臻至善。
拉黑与否要视乎对方性格?
面对面维系的友谊,有别于网上联系。社交媒体帮助我们重拾失落多年的友情,但始终彼此在物质上和心理上有距离,结束一段友谊亦更容易,一键删除即可。
在社交媒体中,我们与五湖四海的人交流,接收各类意识形态的新闻与观点,但冲突在所难免,与意见相左的陌生人或好友争辩,不利沟通,反而加深戾气,长远不利个人修养。为此,有不少人整肃好友清单,消除异见声音。
然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Alexis Elder 认为政治上及其他理念分歧,都不是一段情谊应否存续的要点,关键应当在于性格,即使有政治分歧,彼此在德性上是否相近?再者,学习理解和尊重他人想法,避免因意见不合而人身攻击,同样是我们必须培养的德性,这是拉黑好友前必先三思的因素。
拉黑还是保留?人际互动复杂多变,亚里士多德亦不会有明确答复,但我们可参考他的见解,反思我们真正追求的个人修养,按情况衡量得失,再决定应否继续一段友谊。(源自CUP网站,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