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 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8-02郑晓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羟乙分水岭阿托

郑晓红

分水岭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梗死,发病原因与颈动脉狭窄、脑组织低灌注、血管微栓塞等密切相关,发病部位以皮质动脉和基底核区小动脉等较大动脉供血交接区较为常见,梗死病灶位于脑2~3条主要动脉分布区域的交界处[1-2]。目前,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缺乏有效治疗方式,阿托伐他汀为常用药物,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抑制血管微栓塞并改善脑组织低灌注是治疗关键[3-4]。本研究就羟乙 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凌源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4~81岁,平均(59.42±4.5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6.6 h,平均(5.63±2.43)h。试验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3~82岁,平均(58.92±4.5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6.9 h,平均(5.43±2.5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已签署了相关知情声明;2)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分水岭脑梗死;3)发病7 h内入院。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肺疾病;2)严重休克和脱水;3)既往手术史、脑血管病史且遗留神经功能损失;4)严重意识障碍。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血压和吸氧等对症治疗,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治疗,剂量为125 ml,1次/d;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剂量为每天0.3 g,5 d后将剂量降低至每天0.1 g;并给予患者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剂量为80~160 ml,1次/d。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为每天20 mg。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接受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维持28 d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1)疗效判定标准:治愈: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NIHSS评分降低低于18%,甚至增加[5]。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NIHSS评分标准: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28 d、3个月,采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5分,1~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3)血流动力学:于治疗前和治疗28 d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凝血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采用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测定全血黏度(WBV)高切和低切和血浆黏度(PSV);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脑血流量(CBF)。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BF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IB、PV、WBV高切和低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对于分水岭脑梗死临床常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但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部分患者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探寻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护神经功能尤为重要[5-6]。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7 d 14 d 28 d 3个月 对照组 50 14.95±6.15 12.46±4.58 11.02±3.05 8.76±2.59 6.35±2.28 试验组 50 15.43±6.24 9.76±3.52a 8.10±2.12a 4.97±1.65a 3.26±1.22a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WBV(mPa·s) 组别 例数 高切 低切 CBF(ml/min) FIB(g/L) PSV(mPa·s) 对照组 50 治疗前 16.85±3.16 18.21±3.16 605.46±25.46 4.94±1.05 2.64±0.43 治疗后 7.08±1.65a 13.24±2.03a 698.42±45.36a 3.61±0.35a 1.34±0.19a 试验组 50 治疗前 18.12±3.23 18.46±3.26 615.49±27.95 4.98±1.46 2.69±0.44 治疗后 5.01±1.23ab 9.24±3.49ab 743.52±61.24ab 2.46±0.23ab 1.18±0.23ab

羟乙基淀粉是一种复方制剂,具有扩容和升压作用,有助于稳定血液流动性并改善微循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7-8]。羟乙基淀粉酶主要是通过改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低灌注发挥作用,且其可以调节糖脂代谢,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IB、PV、WBV高切和低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为羟乙基淀粉可以稀释血液并且适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并增加血容量,从而干扰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缺氧。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BF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羟乙基淀粉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可以改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脑组织低灌注指标,从而保护神经功能[11]。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推移而更加明显。表明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猜你喜欢

羟乙分水岭阿托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HPLC法测定化妆品原料2-羟乙基脲及杂质尿素的含量
选 择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人生有哪些分水岭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基于形态学重建和极大值标记的分水岭分割算法
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与甘露醇治疗神经外科患者颅内压升高的疗效对比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