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红素氧合酶1在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表达与作用机制研究

2019-08-02张菊红蔡镇西林娜娜王佳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血红素鼻息肉鼻窦炎

张菊红,陈 伟,蔡镇西,林娜娜,王佳龙,何 明*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 耳鼻喉科,上海201499;2.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200062)

慢性鼻炎-鼻窦炎是临床鼻和鼻窦炎黏膜的主要炎症表现,目前美国人群患该疾病率约14.0%,欧洲约5%-15%[1]。尽管我国未开展慢性鼻炎-鼻窦炎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但该疾病患病率较高,且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被人们所重视[2]。随着人们对慢性鼻炎-鼻窦炎炎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人们发现该疾病发病和病程专归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多种因素独立或相互作用而致患者慢性炎症发生,所以慢性鼻炎-鼻窦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3]。欧美学者将慢性鼻炎-鼻窦炎分为慢性鼻炎-鼻窦炎伴息肉与不伴息肉,多数慢性鼻炎-鼻窦炎伴息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存在较高复发率,且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存在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IL-5产生[4]。有学者研究发现,慢性鼻炎-鼻窦炎伴息肉患者与氧化、抗氧化失衡有关,同时还与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存在紧密联系[5]。血氧素氧合酶是一种抗细胞间氧化应激反应保护酶,其共有3种亚型,其中血氧素氧合酶1是一种可诱导型,在抗氧化应激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较多临床研究发现[6],血氧素氧合酶1与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存在紧密联系。本次研究为探讨血氧素氧合酶-1在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特进行以下研究,同时观察地塞米松与常见细胞因子对血氧素氧合酶-1表达的调节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于医院治疗的100例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治疗的6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钩突黏膜组织作为研究对照组。本次入选者均同意参与研究,术前1个月内未服用地塞米松类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药物或其他炎症性疾病。观察组: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25-66岁,平均为(42.6±3.6)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3-68岁,平均为(43.2±4.1)岁。比较两组受检者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别收集观察组患者鼻息肉组织与对照组患者钩突黏膜组织,然后将其均等分为3份,其中1份采用4%多聚甲醛溶液进行固定,之后再采用免疫组化实施染色;1份放入RNA存储液中保存待用,以用于检测mRNA;1份放入液氮中冻存待用,以用于蛋白质检测。另选取对照组患者钩突黏膜组织实施体外培养,同时采用地塞米松与不同细胞因子进行刺激,并检测其刺激作用。待选取钩突黏膜组织组织后采用生理盐水将其洗净,然后将其剪切成6 mm的组织块,之后将其平铺于孔径约0.4 mm的微孔膜上,向每个孔中分别加入3 ml细胞培养液,最后再使用不同浓度细胞因子(0,1,10ng/ml)与地塞米松进行刺激,并检测血氧素氧合酶1 mRNA变化。

1.3 观察指标

分别检测两组受检对象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情况。另选取受检者钩突黏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检测IL-17A、TGF-β1、地塞米松刺激受检对象鼻黏膜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 mRNA的调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情况

观察组患者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水平(1.36±0.38),明显高于对照组(0.42±0.30),t=16.341,P=0.000。

2.2 血红素氧合酶1 阳性细胞数与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

观察组血红素氧合酶1 阳性细胞数(32.81±5.87)个,明显多于对照组(5.88±1.07)个,t=35.145,P=0.000。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和黏膜下腺体及炎性细胞,见图1。观察组患者血红素氧合酶1 蛋白表达水平为(1.388±0.658),明显高于对照组(0.017±0.029),t=16.109,P=0.000,见图2。

图1 A:钩突黏膜组织;B:鼻息肉组织

图2 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

2.3 IL-17A、TGF-β1、地塞米松刺激结果

经体外培养发现,IL-17A可提高血红素氧合酶1 mRNA的表达,TGF-β1、地塞米松则降低血红素氧合酶1 mRNA的表达。TGF-β1刺激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地塞米松联合TGF-β1、地塞米松联合IL-17A,P<0.05,见图3(A-E)。

3 讨论

慢性鼻炎-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且发病率不断增高,给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同时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7]。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是慢性鼻炎-鼻窦炎的一种类型,且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但术后存在较高复发率,而复发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存在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情况[8]。尽管临床对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仍有较多问题未能解决,尤其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原因。鼻息肉组织被覆呼吸道上皮,且基质水肿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而这些炎性细胞可引发较强的炎症反应,且患者鼻息肉中上皮细胞等将产生较多细胞因子,从而趋化嗜酸性粒细胞,同时延长其生存周期,此外,还将释放大量碱性蛋白与过氧化物酶等调节因子,从而增加炎症细胞而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复发[9]。

图3 (体外培养)检测不同细胞因子与地塞米松刺激下粘膜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 mRNA变化

注:图A IL-17A刺激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量,图B TGF-β1刺激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量,图C 地塞米松刺激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量,图D IL-17A与IL-17A联合地塞米松刺激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量;图E TGF-β1与TGF-β1联合地塞米松刺激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量。

血红素氧合酶-1是一种诱导型拮抗氧化应激类型,其可加速血红素降解并产生游离铁与胆绿素等,胆绿素将快速转变为胆红素,从而可抵抗氧化应激损伤[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素氧合酶1 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体外培养发现,IL-17A可提高血红素氧合酶1 mRNA的表达,TGF-β1、地塞米松则降低血红素氧合酶1 mRNA的表达[11]。IL-17A刺激血红素氧合酶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地塞米松联合IL-17A、地塞米松联合IL-17A(P<0.05)。这与目前临床各文献报道结果相似[12,13]。血红素氧合酶1为诱导表达,而血红素氧合酶2是稳定表达,临床检测发现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主要位于被覆上皮和黏膜下腺体等,然这一结果也显示出血红素氧合酶1的主要来源[14]。本次研究结果还说明血红素氧合酶1在Th17环境中的表达明显升高,而在Treg炎症环境中则明显下降,说明血红素氧合酶1在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可以此作为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鼻息肉[15,16]。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血红素氧合酶1在慢性鼻炎-鼻窦炎伴鼻息肉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临床可通过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来及时干预,以避免鼻息肉复发,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血红素鼻息肉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不起眼,但别小觑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血红素加氧酶和胆绿素还原酶反应化学研究进展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