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对策研究

2019-08-01周丽明

办公室业务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判网络舆情大学生

周丽明

【摘要】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如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建设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专职队伍、加强网络规范制度建设、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4个控制高校网络舆情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研判;对策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无关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问题所表现出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在高校非常普及,高校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论坛、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参与校园生活的舆论,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动态。由于网络的多元性、交互性、及时性和隐匿性等特点,使得高校大学生能够使用网络这一媒介自由表达观点,制造舆论,引起同龄人及社会的关注。使用网络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信息内容的传播速度、传播效度以及传播深度,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大学生接收新信息的能力极大增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问题作为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网络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高校统战、宣传工作的迫切需要。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对策研究,对维护高校的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

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影响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敏感问题是高校网络舆情产生的直接原因。社会敏感问题一般是指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问题有的是眼前的焦点,有的是过去曾经发生的大事或突发事件等。每当出现社会敏感问题时,常常是人们社会政治态度比较集中的时候,也是舆情聚集出现的时候。如华农无人机事件,2015年9月,一段名为《富二代怒砸无人机叫嚣:我家狗粮比你的飞机还贵》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该视频被当成校园暴力事件,同时被几家媒体公众号转发,形成声势。“华农学生”篮球怒砸无人机等标题文章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传播,在学校各网络平台讨论热烈,引起了高校大学生的极大关注,从而引发了网络舆情。后来,公安机关证实这是某公司的病毒式事件营销。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引发网络舆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由于人际交往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倾吐空间和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互联网刚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大学生可以通过论坛、博客、微信等方式探讨人生,同时关注时事,对国际国内一些重大问题发表看法。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经验、学识、需求、学习生活等都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群体。在群体中,每个人的言行直接联系,相互接触交往,其行为心理相对于群体其他个体成员,都构成特定的群体心理情景。在同一群体情景和同一需要作用下,群体内个体产生情绪时,会引发附近的人产生同样的情绪。当大学生个体的某种言行得到其所在群体成员的认可,即使需求行为并非反映大学生群体内所有成员的愿望,一旦被群体核心成员等心理认同,就能够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占领舆论空白点,就会点燃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效应,使大学生群体行为在激情支配下趋向冲动,从而形成汹涌的网络舆情。

(三)高校网络言论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言论或行为会受到道德传统或者宪法、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规章制度的限制,人们一般不会触犯法律。但对网络言论,则缺少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直接限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能按照社会规范所要求的那样做,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冲动感,由于网络具有特殊的“匿名性”,人们为自己在网络上的非理性行为承担责任几率非常小,故而就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一些并不那么美好的本能的冲动。这些冲动一旦付诸实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就是网络舆情。对于高校而言,由于国家网络立法滞后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对大学生一些消极的、错误的、甚至是妖言惑众的言论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的发生。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与研判方法

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复杂多样,涉及高校大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制造者又是传播者,使得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具有主题多元、讨论不够深入、参与主体和参与方式的特殊、传播迅速和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针对这些特征,可以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判。

(一)围绕网络舆情实现事前研判。事前研判是预防高校网络舆情危機发生的根本方法,校园舆情信息的收集和监测是做好网络舆情事前研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鉴于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消长周期较短,实现及时准确处理舆情事件,预判就是比较有效的方法。陈少平指出有四个要素容易成为诱发事件:1.属于容易介入的公开事件。2.事件本身与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相符。3.事件本身与社会常态价值期望相悖。4.事件本身与师生个体相关,只有现实迫切性才能引发舆情。因此,我们在舆情收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具备以上特点的舆情信息,并且结合调研结果,重点关注大学生关注的几类事件,这样就能进一步缩小范围,及时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过程研判。所谓过程研判是指在网络舆情发生后的具体处理中,网络舆情管理者根据舆情的具体内容以及运行的具体情况,着重对舆情的发展轨迹与管理部门的应对行为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舆情下一步的发展状况作出预判。过程研判是舆情处理的重要手段,一般需要及时迅速作出判断。首先,过程研判要重视校园舆情信息的收集,建立信息采集队伍,确立可靠的网络舆情收集制度,这是研判的基础。其次,应建立一支可靠的研判队伍,当前网络学生舆情的研判基本上都是学生工作系统的教师,他们能够把握青年学生的特点,便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预判。最后,需要对舆情信息进行专门化、系统化的研究,从中总结规律,提高研判的水平,这是深度研判。

三、高校网络舆情的对策

从高校自身稳定需求出发,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具有加强和改进的必要。可以预见,通过有效措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可以逐渐步入规范、合理、有序的可持续化发展阶段。通过对网络舆情采取正确的对策,可以净化舆论环境、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一)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与处理机制,保持信息的公开和畅通,满足学生的知情权,消除不确定性、疑虑、误解和谣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重大事件要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規模进行判断,并及早通知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工作。

(二)建设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专职队伍。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建设是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内在要求。组成一支专业化的舆情研判和评论队伍是首要任务,而且在特殊时期,学校其他部门必须共同参与分担。由于网络时代发展的速度高于高校引进相关技术人才的速度,一些时候,即使在某项具体工作上有很好的设想,技术上也未必能及时跟上,因此,高校应对各部门从事网站建设管理的人员进行与时俱进的网络技术培训。

(三)加强网络规范制度建设。我们在分析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深入挖掘网络内在的资源和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网络阵地建设,在网站建设规范和后台数据库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的不同载体,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网络阵地宣传中的正面榜样作用。网络虽然是匿名的,但网民的网络行为同样是其主体意识的外在反映。为此,我们要从网络主体意识入手加强网络行为规范,形成网站制度约束、社会监督、网下教育相结合的规范机制,制定出合理的网络宣传规则,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四)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文化产物,是人类文化发展在信息时代的新形态与新趋势,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创建活动,以及校园整体的网络文化氛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所需的重要教育资源。网络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网络文化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的机制也需要随之发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至少应包括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网络舆情的研判与管理、网络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开展、网络规范的制定与完善、网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网络服务的提升与强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水平要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需要紧抓网络文化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宣传先进的网络文化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塑造知名的网络文化产品。

四、结论

高校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汇聚之地,是掌握和运用信息网络建设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在高校,网络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师生员工思想交汇、情感宣泄、信息传播的重要舞台。及时了解高校舆情信息并积极开展好研判预警,采取有效的对策,对舆情的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正确引导,可以避免事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李璇,周荣明.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正面引导研究[J].社科纵横,2012(01):153-154.

[3]丁建军.高校网络舆情与应急管控[J].职业时空,2008(06): 54-55.

[4]广州日报大洋网."华农学生"篮球怒砸无人机?其实真相是……[EB/OL]. (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1509/22/139995_ 43967066.htm)

[5]丁建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63-66.

[6]刘星期.大学生群体激情的认知与教育[N].中国教育报.

[7]牛元帅.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战线,2013(S2):307-308.

[8]陈少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2(03):5-9.

[9]倪炜.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引导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8):60-62.

[10]丁义浩,王铄.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424-428.

[11]赵继颖,孙立军,许静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5):113-116.

猜你喜欢

研判网络舆情大学生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市场研判 不确定因素困扰市场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及其对流动性的影响研判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