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2019-08-01张静
张静
摘 要:着眼于当前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情况,分析汇率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管理现状等,并提出可通过采用更精确的风险度量方法、运用多种工具对冲等措施管理汇率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068-02
一、汇率风险的定义
银行汇率风险指因汇率的不利变动对银行以外币计价的表内外资产和负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根据定义可知,一是以外币计价,二是资产和负债分别进行计量,三是表内和表外业务分别计量。
二、汇率风险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主要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会计风险)、经营风险。
1.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用外币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在合同签订日到债权债务清偿的时间内,由于汇率变动而使该交易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货物装运和劳务提供后,货款或劳务费用尚未收付前汇率变化所产生的风险。其次,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务未清偿前存在的汇率风险。最后,待履行的远期外汇合同,约定汇率与到期汇率变动产生的风险。例如,一是商业银行在办理即期、远期结售汇业务或者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时留有开放性头寸,该敞口若不及时平补,则可能因汇率变动而产生损失;二是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外汇存贷款的变动,从而影响外汇存贷款的规模和结构;三是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影响外汇衍生工具交易所形成的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折算风险(会计风险)。折算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将功能货币转换为其他记账货币过程中,因汇率变动为呈现出账面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这里的账面损失不是因交割而产生的实际损益,但是会影响到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结果,从而影响社会公众对银行价值的评估。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因引进外资、境外上市、设立境外机构等原因拥有大量的外币资本金,如果汇率大幅波动可能对资本充足率指标造成影响。商业银行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人民币汇率会影响外币项目的折算,从而影响“汇兑损益”“其他综合收益”等科目的数据,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的净资产和当期损益。
3.经济风险(经营风险)。经济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化引起商业银行未来现金流变化的风险,其风险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汇率不利变动的幅度;经济风险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整体价值,对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影响是长期且复杂的。因此是银行最关注的一种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会受到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利率、国际资本流动、心理预期以及某些国际重大事件等众多因素影响,汇率双边波动幅度不断扩大,变动频率不断加快。因此,汇率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三、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现状
1.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效应明显。人民币汇改以来,主要呈现出四个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2005—2008年中期。实行以外汇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启了升值进程,到2008年升值幅度达19%。第二阶段,2008—2010年中期。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后来因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重新开始盯住美元,升值趋势暂缓。第三阶段,2010—2014年上半年。2010年中期恢复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浮动汇率制后,人民币又开启了新一轮升值趋势。第四阶段,2014年3月至今。2015年8月11日,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在“8·11”汇改之前人民币总体呈现双向波动趋势,但“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呈现出了贬值的长期发展趋势,同时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更加明显。
2.国内上市商业银行外汇敞口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汇率波动对银行损益的影响也日益加大。2017年9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以“51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汇兑损失23亿民生銀行最多”为标题,直指民生银行在92家上市公司中汇兑净损失最多。外汇敞口的不断扩大,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2005年汇率改革以前,我国实行人民币盯美元的政策,直到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长期单边浮动效应显著。在这种稳定的汇率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较低,无须考虑汇率波动对损益的影响,因此对汇率风险的关注度较低。在新形势下人民币双边波动幅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管控,但很多银行尚未走出惯性思维,对汇率风险不够重视。其次,汇率风险防控手段不够多样化。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与国外发达金融市场存在很大差距,衍生金融工具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的可能性,国内商业银行应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的意识相对薄弱。再次,汇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不完善。目前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尚未建立独立、精确、全面的外汇风险评估控体系对业务进行有效监控。外汇风险分析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对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例如需对外汇资金业务、国际信贷等重要业务交易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监控。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有些银行尚未建立与外汇业务经营部门相互独立的外汇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导致内部管理不完善。最后,汇率风险度量精确度有待加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控大多以定性分析,或敞口分析、敏感度分析等简单的定量分析为主,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汇率风险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外汇敞口分析是国外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而我国商业银行刚开始引入。
四、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举措
1.选取适合自己经营现状的更精确的风险度量方法。目前,汇率风险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外币敞口法和VaR方法。目前,VAR值在国外大银行中已经被普遍采用,基本代替了外币敞口法。为了准确地计量风险,JP摩根在1989年研发的内部风险控制模型中首次阐述了VaR的计算方法和应用,VaR能够较好地反映商业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风险情况,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参照VaR值来调整其外汇头寸。随着风险管理方法不断完善,压力测试、情景分析和回溯检验等方法被提出并运用到实务中,这些方法与VaR一起构成了VaR风险体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其固有的缺陷亦不容忽视,如不满足凸性,不满足次可加性等,单纯依靠VaR进行风险计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总之,每种计量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资产规模需要、结合汇率变化特征选取更为合适的计量模型。
2.运用多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国内外研究学者已通过各种实证研究证实金融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对冲汇率风险,并且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未来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丰富。2011年2月,外汇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境内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的正式诞生,也为金融机构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更多可能。未来,商业银行可根据外汇风险形势及自身发展需求综合运用多种避险工具,提高外汇风险管理的效率,同时可借鉴国际上成熟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积极寻求外汇避险工具的创新。
3.完善内控机制,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内部控制机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内控机制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策略实施,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商业银行应严格依照外汇管理局关于金融衍生品的相关规定,制定清晰、完善的从高管层到业务操作层有关外汇风险管理的授权政策,以及从操作层到高管層的报告政策、路线。
4.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商业银行的所有工作人员,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基础业务员,都应该加强外汇风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认识到评估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转变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性,认识到与时俱进顺应市场改进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市场分析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支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风险计量工具,精通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既要有擅长数据统计分析的的基础业务人员,也需要有能洞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善于做出决策的管理层人员。同时,建立健全激励和考核机制,避免优秀人才流失,强化惩罚力度和行为约束,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