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2019-08-01管华
摘 要:乡村治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下治理会有很大的差异。资本下乡作为一种外来因素,必然会对乡村本土治理产生深远影响,从积极意义来说,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乡村治理的多元化、科学与民主化、开放化。
关键词:资本下乡;乡村治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035-01
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联结的纽带是生产要素的互相流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农业人口流向城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进入21世纪初叶,城市聚集的大量资本开始流向农村,有力地推动着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农民进城和资本下乡改变了中国,是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大事。
当前资本下乡正如火如荼,对农村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本文要探讨的是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影响。2013年,笔者曾在《学术论坛》第七期发表了《构建我国农村政治内生态系统》一文[1],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乡村治理的内在因素,对于外部因素限于篇幅并没有展开分析。事实上,影响我国乡村治理的外部因素也是十分复杂的,资本下乡其中之一。
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简论以下三点。
第一,强化了乡村多元治理结构。我国乡村治理结构是一个由单一治理逐步走向多元治理的过程。改革开改前在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下,我国乡村治理是一种政社合一的单一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在国家手中,农村资源主要由政府配置,村集体与农户缺乏自主权。虽然这种治理模式总体上保证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但弊端也十分明显,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在国家,造成政社不分,村民对乡村事务缺少应有的自主权,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社会化过程严重滞后,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顺应了农村经济分散與合作的趁势[2]。与这种经济体制相适应,国家开始向乡村分权,人民公社管理体制被乡政村治管理体制取代,乡村单一治理结构开始朝多元治理对结构转化,建构了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织织、民间社会组织等多个组织统一的乡村基层公共权力组织体系,形成了多个良性互动的多元治理模式[3]。随着农村多元治理格局的形成,农村公民社会开始形成,农村社会化过程加快,农村社会日益活跃,新农村建设不断向纵深开拓,农村社会发展进步日益显著。
进入21世纪的农村,农村多元治理的内生态系统[3]由于资本下乡得到进一步深化。资本下乡不论是工业资本还是商业资本,都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如资本型股份合作社、龙头企业加农户联合组织,以及各种经济联合体等,而且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作为外来因素必须与农村本土因素相结合,互相融合,相互贯通,合作共赢,这就必然促使下乡资本参与到乡村治理过程中来,以保证自己资金安全和更多利润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外来资本与乡村本土方存在利益的差异,为了实现己方利益的最大化,外来资本与乡村本土方必然是一个不断由冲突走向相互让步,逐渐融合的过程,是一个推动多元治理不断完善的过程。许多学者使用外来资本在农村“嵌入式”发展[4],虽然也是资本下乡的路径之一,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必须融入到乡村多元治理体系之中,并强化乡村多元治理结构。
第二,推动了乡村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资本下乡在强化乡村多元治理的同时,也会推动乡村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乡治理的整体水平。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城市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整体上远远高于乡村,当下有些乡村甚至还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治理,离科学与民主治理相距甚远。下乡资本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不论是工业资本还是商业资本,在与乡村本土组织结合的过程中都会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向联合体辐射现代企业要素,提高联合体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水平,从而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乡村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第三,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走向开放。资本下乡作为一种外来因素与乡村本土结合,必然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利益博弈,从而扩展乡村本土方视野,促使乡村本土方睁开眼睛看外部世界。在与下乡资本相互关系中,乡村本土原生态治理体系被打破,必然形成对外开放的新的治理格局。
参考文献:
[1] 管华.构建我国农村政治内生态系统[J].学术论坛,2013,(7).
[2] 管华.分散与合作趁势下的农村经济及其整合[J].农业经济,2012,(11).
[3] 胡振亚,任中平.论“乡政村治”中乡村关系的两种极端走向及调适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 蒋永甫,应优优.外部资本嵌入式发展:资本下乡的个案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