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中记者采访手段改进策略
2019-08-01边小磊
边小磊
【摘 要】新闻宣传中,记者采访手段决定了新闻素材最终的呈现效果。为了加强电视媒体新闻素材采访手段,本文分析了新闻宣传中记者采访的惯用手段,同时提出了部分改进策略。希望通过社交媒体互动式采访、异地摄录一体化采访、演播室现场切换采访等方法,提高电视媒体采访效率和质量,为提升新闻宣传水平和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闻宣传 记者采访 改进策略
一、新闻宣传中记者采访的惯用手段
1.调查采访与体验采访。调查采访是记者以现实新闻资料为依托,对新闻时间、线索、事件背景的详细调查。通过与新闻事件当事人的交流推进采访工作,尽量还原事件真相,令调查不断深入,反映出新闻素材的真实性。西方记者将调查采访视为侦探式采访,调查取证成为新闻素材编辑和设计的关键所在。在采访过程中,需要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层层剥笋、提取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进而完成采访任务,优化新闻宣传采访工作质量。调查式采访主要针对关注度较高的民生热点问题,而体验式采访则深入普通群众生活,以体察民情的方式进行采访。与调查式采访不同的是,体验式采访报道更为生动,如果对采访环境不了解,很难将生活素材还原于视频资料中,降低采访素材的体验度。因此,调查采访关注真相,体验采访重视感受,均具备各自优势和特点,在新闻宣传中均为记者常用采访手段类型。
2.追踪采访与隐性采访。追踪采访是以新闻线索为背景,在前一期采访栏目中预设伏笔,在连续性报道中揭露新闻事件真相。追踪采访的主要类型包括:事件追踪、人物追踪等。追踪采访可以选择公开或非公开采访手段。非公开采访手段,是新闻事件当事人不愿公开身份的情况下,对采访信息视频资料进行后期处理,可保护当事人个人隐私。公开追踪采访,是以公众人物为采访对象,在不询问采访对象意愿的情况下,隐匿采访录制设备,不暴露记者身份,进行偷拍和跟拍,获取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因此,非公开采访也被称之为隐性采访、秘密采访、暗访。新闻记者隐藏身份信息后,被采访者降低了抵觸心理,对采访工作的推进,乃至获取新闻事件的真实内容,均具有较强的支持作用。因此,在新闻传播中记者经常采取隐性采访手段,获取新闻资料的真实信息和素材,提高采访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改进新闻宣传中记者采访手段的重要性
调查采访与体验采访较为类似,但主体功能不变,属于传统采访的普遍方式。追踪采访与隐性采访较为相似,均为推进采访工作而选择的技术手段。但是这些采访手段较为落后,对于新闻事件的取材真实度和宣传效果均存在一定限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运用融媒体理念,拓展采访手段和方法,成为突破采访技术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突破传统采访手段,借助更多的采访技术和方法,才能真正优化电视媒体采访质量,同步升级新闻宣传的时效性与信息价值,为新闻传播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支撑。
三、新闻宣传中记者采访手段改进路径
1.社交媒体互动式采访。在智能终端高度普及之后,为电视采访手段的升级提供了诸多便捷性。而社交媒体的运用,便是增强采访手段体验度的积极策略之一。在调查采访和追踪采访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软件,对采访内容进行线上媒介互动。便可收集到终端受众对于采访内容的关注点,以公众群体对于采访信息的思维导向来进行采访问题设计。那么公众人物或者采访事件的深度发掘,也更加符合公众需求度更高的采访方向,在保障信息真实度的前提下,增强了新闻宣传内容的倾向性。因此,使用现代化的社交媒体功能,扩增体验采访与终端受众的互动效果,可增强新闻宣传效率和品质。
2.异地摄录一体化采访。自从开发出一体化摄像设备之后,现代新闻采访技术大量记录了真实的事件信息。从“采摄合一” 过渡到“采摄分工”,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拍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在公开采访中,新闻记者可以得到专业摄像师配合,但是在隐性采访中,新闻记者的采访工具也具备隐匿性。故此,需要不断加强新闻记者的拍摄技术和操作能力,强化追踪采访和隐性采访的摄像信息质量。尤其需要对异地采访加强跟拍技术,在采访关键事件和重要对象等方面加强拍摄精准度。摄录一体化的采访形式,在当前的电视媒体采访活动中应用较为普遍。但是真正能够达到更高的拍摄水平,尤其在记者身处异地,无人支援的情况下,在突发性事件中第一时间获取精彩的现场画面,则需要电视记者具备更强的拍摄基本技能,达到一专多能综合性能力,以应付各种采访活动的特殊要求。
3.演播室现场切换采访。演播室采访是指在电视节目制作场地运用采访现场灯光、声效等创设艺术空间,通过嘉宾、主持、现场工作人员的多方配合进行采访录制。演播室采访多采用座谈讨论、人物专访、快速采访或辩论等形式。在报道新闻时,需要关注现场环境的系统协调性。为了加强新闻宣传效果,增强终端公众的体验度,可以采取演播室切换模式。由第一现场切换至演播室,由演播室切换至新闻现场。具体的采访技术和视频剪辑方法需要不断调整,以更快的播报速度迎合当前高密度信息价值的新闻传播需求,进而在有效运用采访、编辑、报道多方系统协同工作的条件下,优化演播室现场切换采访功能和方案,为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优化和升级提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记者采访手段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多种现代采访技术,升级新闻宣传的采访手段。需要关注社交媒体互动式采访的运用效果,适当采取异地摄录一体化采访,深度开发演播室现场切换采访技术。借助多种技术的整合,创新记者采访手段。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浦娅玲. 电视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度”的把握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18,2(12):126;
[2]田桂芳. 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策略初探[J]. 新闻传播,2018(20):88-89;
[3]陈凤. 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技术手段应用的多元化[J]. 西部广播电视,2017(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