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记者应升级的素质能力
2019-08-01吴雨洲
吴雨洲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等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环境不断升级,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为主要载体的“融媒体”理念应运而生。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更多一线记者逐渐转型为融媒体记者。合并工序、集约式多形态生产对记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本文将围绕融媒体环境下记者应升级的素质和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融媒体 记者 素质 能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加快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可以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新媒体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概念,如中央厨房、全媒体矩阵、互联网优先等。融媒体建设也是近年来各级媒体的发展方向。对于记者来说,媒体融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全新的挑战。
一、什么是融媒体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二、记者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
从融媒体的概念中不难看出,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将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报纸、触屏媒体等多种媒介组合进行传播。但是媒体融合后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还在于将传播技术、编采人员、新闻产品等互融共生,产生更大的效益。在融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谁都可以参与到议程设置中,议程设置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把关人的作用也不断弱化,任何人都可以将信息、舆论进行发布、转发和评论。随着媒体与受众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记者更应该在融媒体中坚守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体现专业性和权威性,努力发挥出传统媒体与其他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实现1+1>2的效果。
三、融合发展记者要学会提问
近日,本溪市委为提高全市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负面事件的新闻应急、信息研判、决策会商、现场处置和舆情引导能力,精心策划了3场模拟“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12名市管干部担当新闻发言人,分别以降雨引发洪灾、学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交通事故造成水质污染作为发布内容。
虽然是模拟新闻发布会,但是问题和事件都来源于真实案例,因此实战性极强。来自报社、广播电视台、网站等各路记者争相提问,大胆发挥,令3场发布会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其中记者提问有很强的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正是在融媒体的环境下应运而生。首先,问题都直奔主题,不拖泥带水。如:“这次洪灾也暴露出有些部门在防控洪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如何进一步改进相关工作,避免类似伤亡事件再次发生?”
除此之外,记者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还提出了带有融媒体特质的问题。如:“有网友指出,食品企业进驻学校食堂要取得相应的营运资格,……请问网友对学校食堂资质的猜疑是否属实?”“刚才发言人也讲到了,恢复供水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目前有很多市民在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上表示出了担心……请问,我们该如何消除市民对于水质的疑虑?”
融媒体时代记者的提问与以往相比更具吸引力,同时记者也应该使用正确的问题类型,甚至还会提出一些带有争论性、引导性的问题。显然,很多问题在设定的情境下都是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在融媒体环境下,这类问題并不是发言人经常遇到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会引起新闻发言人的深度思考,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促进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随后领导们的回答也十分到位,非但没有激化矛盾,反而起到了很好的舆论监督效果,让“新闻发布会”在融媒体的关注下更具含金量。当然,记者的提问要尽量避免太强的暗示性,否则会失去客观性。此外,融媒体记者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实质,时刻关注被采访者和新闻现场的细微变化。毕竟,再好的采访提纲也无法完全应对现场出现的新情况,而这些往往是好的新闻点。
四、团队协作 “全息”采访
在融媒体建设中,我们听说过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概念,这里所提出的“全息”采访,指的是融媒体记者应提升“传播技术的全媒体融合,新闻生产的全信息覆盖”能力,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的立体式传播。腾讯媒体研究院曾这样概括融媒体记者:作为“融媒时代”的记者,首先应该树立“融媒”的理念,其次要淬炼在融媒时代新闻编撰的要领。诚然,融媒体记者不仅是新闻的生产者,还应该化身为融媒体平台的内容组织者。传统的新闻制作就依靠团队协作,融媒体时代更要突出强大编辑团队的“后台支援”。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要学会独立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上及时推出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通过添加视频链接以及对各种类型的数据图表文件进行整理,适时发布图、文、短视频等形式的新闻报道。这样既能凸显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也使报道更加立体生动,最大限度吸引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进而实现融媒体平台的全方位传播。
五、结语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记者肩负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因此,新时代的新闻记者必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同时还应与时俱进,拥有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升级多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依靠团队精诚协作,努力实现“全息”采访。只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融媒体记者。
(作者单位:本溪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融媒体_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732393-5945135.html;
[2]张环. 融媒体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胡毅.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记者素养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19):213-214;
[4]Eveland Jr W P, McLeod D M, Nathanson A I. Reporters vs. undecided voters: An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s asked during the 1992 presidential debates[J].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994, 42(4): 390-406;
[5]刘海燕.浅析记者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提问[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4):185;
[6]李娜.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记者素养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4):1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