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9-08-01白静倩申国昌
白静倩 申国昌
摘 要 随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纵深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为使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平稳、健康发展,数字化校园治理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探究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现状及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提升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能力,改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 教育信息化 治理 问题 对策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迅速,但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生,亟待解决。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因此,提升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水平、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势在必行。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内涵及治理现状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教学工具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治理体制的革新。
就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来看,数字化校园治理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步完成,校园网与多媒体教室配置基本覆盖,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基本实现数字化,但尚不能满足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需求,区域、城乡、校际发展具有较大差异;二是一系列数字化应用平台投入使用,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比如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统一信息门户、数字图书馆等,但是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中普遍存在;三是当前的数字化校园管理机制与时代要求脱轨,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数字化校园治理机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四是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治理机制尚不成熟,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治理理念,只重视形式主义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同时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等参与者对于数字化校园治理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校园治理观念陈旧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是为学校教育服务,而当前的数字化校园治理重视建设与管理,忽视学校本身的教书育人功能,治理观念陈旧,本末倒置。教育管理者对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重视和认识深度不够,治理观念亟待转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缺少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不仅是数字化软硬件设施的管理,也不仅是教学资源的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化校园治理使信息技术同教育高度融合。
2.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协调失衡
在当前的数字化校园治理过程中,中小学重视数字化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对于校本教育资源与公共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协调失衡且更新滞缓。有些中小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视校外公共网络资源的收集与整合,忽视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使学校教育教学缺乏创造性;有些学校重视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而忽视对校外公共网络教育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使多样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失衡,同时数字化教育资源滞后,这使得数字化教育资源可利用空间较小。此外,学校也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师生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使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束之高阁,教育资源库名不副实,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作用,从而制约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充实与更新。
3.数字化校园治理机制不够成熟
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数字化校园治理机制尚不成熟,亟待完善。第一,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及治理机制亟待制定。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治理中,存在严重的区域、城乡、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制约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經济发展不平衡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数字化建设标准及治理机制。第二,数字化平台过多,缺乏统一规划。中小学在数字化校园治理之中缺乏统筹规划,盲目数字化,营造出数字化平台使用表面繁荣的景象,实际上使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更加繁重,严重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滞后数字化校园治理一体化进程。第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使用华而不实。由于国家对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度重视,相应的教育经费投入也大大增加,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教育经费使用是否合理且真正使学生受益则有待考察。
4.专业师资队伍教育信息化素养薄弱
在中小学中,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缺乏对数字化校园治理的理性认识,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之于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专业师资队伍教育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与教师的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年长教师对于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教育手段不甚了解,在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相对而言,年轻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相对较高,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操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此外,在教育教学中,虽然有一系列数字化应用平台及硬件设施,但如非学校硬性要求,教师不会主动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与数字化平台;在教师管理中,相关部门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导致数字化教育资源物不尽其用、教育教学墨守成规,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停滞不前。
三、提升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水平的策略
1.制定中小学数字化建设标准,指导数字化校园治理
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研习政策,把握导向。认真研习国家、各省市及中小学出台的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治理的相关教育方针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与中小学实践进展,统一思想,步调一致。第二,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是一项长期且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使数字化校园治理有章可依、逐步推进。但是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顶层设计制定的数字化校园治理方案并不包治百病,学校之间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要依托已有的教育政策方针与各中小学的实践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制定校本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及治理方案,指导数字化校园治理。
2.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综合治理机制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制订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优化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全面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业务管理、政务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能力。”[2]因此,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综合治理机制势在必行。
(1)强化治理领导体系的建设。中小学在数字化校园治理中应建立适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的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体系(如图1),负责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日常管理、评估检测等,推进数字化校园治理进程。
(2)重视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及应用平台治理。硬件设施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而应用平台则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基础硬件设施及应用平台治理。在数字化校园治理过程中,硬件设施的完善是首要任务。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规划、有针对性地配置数字化教学设备,升级学校网络质量,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注重数字化硬件设施的维护与升级,保障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的正常运作。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由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数字化教育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三类构成,集学校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于一体,推动学校教育与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治理的核心是建立公共教育资源数据库,汇集校内外、国内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数字化教育学习平台是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为基础建立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为一体的应用平台,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等,其建立使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不必束之高阁,建立起教师、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數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综合治理体系中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平台运营与维护等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包括信息管理系统、办公系统、信息门户网站等应用平台。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开发可根据学校自身情况选择学校自助开发或者校企合作开发,保证日常运营与维护。同时在数字化应用平台治理过程中应与国际接轨,了解国际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发展现状,加强对教职工及学生使用规范的培训,加强数字化校园治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
(3)建立数字化校园治理评估机制。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进展各不相同,又无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各地区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管理者了解其数字化校园治理进展,因此建立统一数字化校园治理评估机制毋庸置疑。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园评估机制,教育部门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进展及区域发展差异,加强宏观调控,有的放矢。其次,学校也可了解自身数字化校园治理现状,激发学校治理积极性,加强数字化校园治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以教师为中心,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是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只有自身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这要求中小学高度重视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一是通过组建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训练班,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育信息化理论及实践方法;二是注重校际经验学习与交流,组织教师至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进行学习,开阔视野,取长补短;三是组建数字化教学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将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探索数字化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理论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进程。
4.调动各种力量,上下联动广泛参与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治理的成果最终服务的是全体教师,是全体学生,数字化校园治理不仅仅是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更是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责任,因此数字化校园治理需要全体教职工与学生的广泛参与。通过上下联动,教育管理者可以聆听到不同的声音,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强化全员协作能力,实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全面、精准治理。
数字化校园治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化校园治理的深入探讨与实践,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将逐步缩小,教育信息化水平将稳步提升。但数字化校园治理更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协作,吐故纳新、兼收并蓄,不断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万里鹏,等.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J].情报科学,2004(02).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
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8.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2010-07-29.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