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MR表现及临床探讨
2019-08-01詹强
詹强
[摘要] 目的 主要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MR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为未来临床干预寻找新的路径。 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患者,对该组患者的孤立性纤维瘤的MR表现与临床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所选的31例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MR表现主要为等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稍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2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均等信号7例。该组患者中复发6例,未复发5例。从预后情况来看,该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占总例数的54.55%,未复发例数占总例数的45.45%。 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并且该病症的预后差,存在着较高的复发风险,因此在未来临床上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MR表现;复发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4(c)-017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R manifestations and clinical prognosis of solitary fibr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oping to find a new way for future clin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Eleven patients with solitary fibr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MR manifestations and clinical prognosi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MR manifestations of 31 patients with solitary fibr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ere as follows: 1 case with iso-signal as the main mixed signal, 2 cases with slightly low-signal as the main mixed signal, 1 case with low-signal as the main mixed signal, and 7 cases with equal-signal as the main mixed signal. In this group, there were 6 cases of recurrence, accounting for 54.55% of the total cases, and 5 cases of non-recurrence, accounting for 45.45%. Conclusion MR manifestations of solitary fibr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e specific, and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is poor with a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Therefore, 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t in the future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olitary fibroma; MR findings; Recurrence
孤立性纖维瘤简称为SFT,是临床上少见的间充质起源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发生SFT更加少见,并且缺乏特征表现,因此一直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难点,存在临床预后差的问题。在该次研究中,方便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1例中枢神经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对该病症的MR表现与临床预后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1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包括男6例,女5例,年龄31~52岁,平均年龄(40.3±3.8)岁。
1.2 方法
对该组11例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进行MR检查,扫描前采用经外周静脉人工推注莫迪司15 mL,注射流速为(2.5±0.5)mL/s。对患者进行平扫与增强扫描,扫描部位包括矢状位与轴位T1WI、轴位T2WI等。
在生成扫描结果之后,由两名以上的专业医师对MR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生成最终结果。分析过程中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灶位置、形状、大小等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观察是否出现脑膜受累,以及病灶的信号、强化方式等,通过观察肿瘤周围是否存在水肿、钙化等问题;统计患者的T1WI与T2WI的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按照检测方法将其分为轻度增强、中度增强、显著强化等3个等级。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统计预后情况。
1.3 观察指标
统计该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MR表现情况,并对该组患者的复发等资料进行比较。
2 结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11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MR表现存在差异性,表现为等信号为主混杂信号、稍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均等信号等,相关资料,见表1。
在比较该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预后情况后,发现该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相关资料,见表2。
3 讨论
孤立性纤维瘤是临床上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多数来源于脏层胸膜,但是随着临床研究发现,肿瘤也可以累计脊柱、颅脑等部位,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报道较少[1]。目前临床上对于孤立性纤维瘤的组织起源存在争议,但是依靠现代化的临床研究手段,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该病症起源于间充质[2]。孤立性纤维瘤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这与其发生部位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该病症的发展缓慢,并且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肿块,更不会引起压迫症状,这与该病症的良性、恶性之间无关[3]。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该组11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侧肢麻木、颈部肿胀等,因此从临床症状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存在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该院在临床工作中,将MR检测方法应用到患者疾病诊断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代临床研究发现,孤立性纤维瘤的MR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等信号,这与该次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除此之外,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T2WI表现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低信号、等信号、稍高信号等,并且具有明显的强化特征。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该次研究中所选取的11例患者中,表现为等信号为主混杂信号、稍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低信號为主混杂信号、均等信号等,其中均等信号患者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63.64%。考虑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为:在肿瘤发展阶段,肿瘤含有大量类似纤维细胞的梭形细胞胶原纤维与瘢痕组织,这些将会交替性的分布在细胞密集区域,随着肿瘤的发展,会进一步影响血管与胶原纤维含量,该组病例与之相符。
从该次研究经验来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常见于脊柱与后颅窝位置,该组的11例患者中,有4例位于脊柱,7例为后颅窝,其中位于桥小脑角区的患者最多。MR结果检查显示,虽然11例患者的病灶体积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诊断中可以发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中较小病灶的信号均匀,而较大病灶则可以发现小囊变信号,在增强扫描之后可以发现显著的强化,且T2WI低信号区也可以发现明显强化[4];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该组孤立性纤维瘤患者表现出了一些脑外肿瘤的特征,包括可见脑膜尾征、基底紧贴脑膜生长、具有清晰的边缘等,这些都可以为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对医师而言,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MR诊断中,必须要与以下肿瘤进行鉴别:①脑膜瘤。临床实践发现,脑膜瘤中的“脑膜尾征”较为常见,并且患者病灶具有较为明显的邻近骨质增生的特征。而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的“脑膜尾征”较为少见,但是也能呈现出压迫吸收的特点,这在临床上应该成为高度重视的问题。②血管瘤型脑膜瘤。该疾病患者表现出多发迂曲的流空血管影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强化程度特征。但是在经MR检测之后,可以发现其T2信号改变,肿瘤周围具有较为明显的水肿,在对两个疾病进行区分时,可以借助“脑膜尾征”与颅骨特征进行识别。
从该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来看,所选的11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患者出现复发,在经过二次手术治疗之后,目前尚处于随访观察阶段。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的病程进展上不明确,多数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主要呈现出缓慢、无痛、非侵袭的疾病进展[5]。但是也有文献[6]针对患者进行了长达40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在其研究的所有病例中,约有近40%的患者出现了复发。而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该组患者的复发比例达到了54.55%,这一标准要明显高于文献,考虑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该组所选的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例数较少[7]。同时,虽然孤立性纤维瘤少有恶性报道,但是恶性病灶依然可以通过血行种植转移到脊柱、肝脏、关节等部位,其恶性程度高,容易导致患者死亡[8]。而该组患者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复发特征,出现复发的患者均为2017年9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证明这批患者在手术治疗的一年时间中出现了复发。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需要对尚未出现复发现象的患者增强随访调查,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方便医师能够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为全面提高临床疗效奠定基础[9]。也有文献[10]在研究中指出,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良恶性对比结果具有特异性,随着检测技术的增多,并且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当中枢神经系统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肿瘤T1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发现神经系统的流空血管信号与特征性的T2信号,这些都会对成为未来临床诊断的重要标准。也有学者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9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特征,对患者的MR表现情况进行分析。最终结果显示,MR表现T1WI呈均匀等信号6例,等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稍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1例,最终得出结论;中枢神经系统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后容易复发,建议随访行MR扫描,这与该次研究结果是相同的[11]。
综上,中枢神经孤立性纤维瘤具有较为典型的MR特征,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师应该根据MR诊断检查结果来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类,确保可以在第一时间确定患者疾病病情,为临床治疗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孤立纤维瘤的临床预后差,具有较高的复发概率,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需要做好随访,监测患者疾病发展,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路.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D].长春:吉林大学,2017.
[2] Weon YC,Kim EY,Kim HJ,et al.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s: imaging findings in 6 consecutive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17,28(8):1466-1469.
[3] 柯代波,刘文科,惠旭辉,等.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和治疗[J].西部医学,2016,28(11):1530-1534.
[4] Fargen KM,Opalach KJ,Wakefield D,et al.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olitary fibrous tumor:a review of clinical,imaging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among all reported cases from 1996 to 2016[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7,113(9):703-710.
[5] 陳虎,张碧云,朱敬荣.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0):107-110.
[6] 蒋念,谢源阳,彭泽峰.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诊疗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6):560-564.
[7] Clarencon F,Bonneville F,Rousseau A,et al.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maging finding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8,80(2):387-394.
[8] 郝丽,邴晶,谭晓天.椎管内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1):160.
[9] 刘海龙,曲彦明,张宏伟,等.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孤立性纤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6,4(6):58-59.
[10] 张雷,庄雄杰,汪敬群,等.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1):20-23.
[11] 赵登玲,邓钢,张丽华,等.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良恶性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33(5):454-459.
(收稿日期: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