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伦理的传承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2019-08-01王凯周艳艳
王凯 周艳艳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概述中华传统伦理的传承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哪些影响作用,进而达到中华传统伦理被当代大学生理解、吸收和继承的目的,并在学习成长中不断内化其精髓,提升自身修养和道德水平。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华传统伦理;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这种全面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还包含了一个人内在精神的培养和升华。这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发展,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大学生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不仅有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成才,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合格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战略基础。中华传统伦理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而言,中华传统伦理影响和作用着大学生内在与外在素质和品性,一方面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内在品质,另一方面又能规范大学生的外在行为。而这里所称的内在品质就包含了人的人格、观念、目标等,外在就是人的行为、行动。笔者认为,中华传统伦理的传承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华传统伦理是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保证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所以说,人格是关于人的内在最重要的品质,是人的内在的综合体。在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中,以中华传统伦理为主要价值导向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伦理的仁义礼智信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学习和吸收这些文化精神的过程就是人的思想净化、修养性格、锻造气质的过程。通过对仁义礼智信内容的探究和钻研,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伦理的博大精深,受到这种文化精神的感召,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人格。并且,中华传统伦理倡导的价值观包含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引人向善,教导人要有关爱他人的仁爱之心,明辨是非的公正之心。在为人处世中要注重修养自我,遵守规范,诚信待人。这些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十分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是促进大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正能量。当代大学生坚持学习中华传统伦理无疑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中华传统伦理是大学生培育正确观念的基础
观念是指“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观念是一种认识,认识的形成也以健康的人格为基础,是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在形成人格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就树立了某种与人格相匹配的观念。在人格的指导和影响下观念逐步形成并固化在人的思想中。仁义礼智信所倡导的人格是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在其影响下形成的观念也必然是正确的。在面临对事物的取舍,认识辨别事物好坏上,能够提供正确的观念导向。仁义礼智信强调修正身心、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人们正确观念的形成。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发扬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就是在学习和发扬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伦观,内外兼修的修养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在此过程中养成了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正确观念。
三、中华传统伦理是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的动力
目标是指“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希望实现的结果,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成果,也是行为的导向。人们的行为总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目标的实现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的紧张不安消除,从而结束一个行为过程。目标的实现既是行为的结果,又是满足需要的条件。”目标是人行为的方向,也是人的价值观念的体现。大学生在养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观念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其行为的目标。作为时代的骄子,当代大学生的目标应该具有长远性,有一定的深度和爱国主义、回报社会的因素。而中华传统伦理在培养精英阶层方面也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过程,其由浅到深,由小及大,逐渐确立起了作为精英阶层人生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精英阶层,也可遵循确立这样的目标。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树立起科学而又远大的奋斗目标,受中华传统伦理思想的熏陶,当代大学生可以树立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奋斗目标。从小处着眼,大学生应首先确立的目标是修养自我,培养健康的人格,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从长远来看,大学生应致力于回馈社会,报效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
四、中华传统伦理是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准则
行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行为由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引起,又是达到一定目标时需要得到满足的手段和过程。既是动机需要的结果,又是其反映。”而中华传统伦理在规范人的言行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尺度,尤其是仁义礼智信中的“礼”就是规范人言行的典范。加之中华传统伦理具有道德的特征,本身就有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确定人行为尺度的功能,因此在规范大学生言行上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行为准则,中华传统伦理仁义礼智信的要求明显要高于法律法规。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绳,能够更加严格地约束自身的一言一行。作为独立个体,人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首先应该尊重法律,践行法律规范的行为准则,以此为最低标准,再践行高于法律的道德标准。考虑他人的感受,体谅和爱护他人,约束自己的行为,是高尚情操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应该是一名合格大学生所具备的行为品质。除了道德的规范性发挥约束大学生言行的作用外,大学生所养成的人格和培育的价值观念也会指导其行为方向,是一个内在外化的过程。在接受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后,大学生的人格、观念和目标发生了变化。人的内在变化必然引起外部行为的变化,故而其在行为表现上也会受仁义礼智信精神要义的影响,使得在言行表现上更为严谨、更有深度。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伦理的传承,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伦理的认同和热爱,并使大学生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伦理的社会责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传统伦理在当代大学生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是一个既有理論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致力于加强和改进中华传统文化原有的教育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导向,以在家庭教育中应重视传统伦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作为内容,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科学合理地吸收中华传统伦理思想的精髓,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伦理的精华。不仅要把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传统伦理的教育对象和客体平等看待,更应将其当作是践行中华传统伦理的优秀典范来塑造,让他们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伦理思想中汲取养分,完善个体人格,让中华传统伦理的思想为当代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同时,当代大学生也应该自觉做中华传统伦理思想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再造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论文作为佳木斯市2017年度重点科研课题结题,佳科研课题立项编号:170021】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刘丕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0.
[2]许燕主编,人格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8.
[3]高瑞泉.观念史何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43.